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探讨

2019-02-20单晓燕

关键词:致残率肢体机体

单晓燕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脑外手术属风险较高的手术类型,有一定致残率。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偏弱,加上疾病本身的影响,术后恢复情况并不理想[1]。康复护理是促进此类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2015年的7月~2017年的7月在我院接受脑外手术的118例患者做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在疾病发生后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无相关禁忌,均接受脑外手术治疗。②患者年龄超过60岁。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有患者59例,两组资料:研究组有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是(69.3±5.4)岁。常规组有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是(70.1±5.7)岁。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在术后均予以康复护理,常规组在常规时间予以康复护理,而研究组则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方法:①加强术后皮肤护理,由于老年患者皮肤状况并不理想,多有皮肤萎缩状况存在,加之手术治疗后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2],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对受压肌肉进行按摩,若患者术后需要乘坐轮椅,需帮助其选择合适坐垫,同时定期帮助其更换。②机体功能强化锻炼,术后早期,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被动锻炼,对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待患者清醒,指导并帮助病患进行床上肢体主动运动,主要是脚趾、手指主动活动。(3)逐渐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握手、起坐与桥式运动训练。(4)患者处于稳定期时,增加起床、平衡、站立及站姿训练。若患者状态良好,逐渐增加行走与上下楼练习,在旁引导患者调整合适的步幅与重心,并予以全程保护。③心理护理,患者接受康复锻炼通常需要分阶段开展,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也常常能遭遇平台期,感觉每天重复一些枯燥、乏味的训练,感到劳累,积极性相应下降,要求一定及时发觉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对原因进行分析,予以支持、鼓励,提高患者的积极性。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Barhtel指数评分,用以评估其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法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Barht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Barhtel指数、FuglMeyer评分对比

3 讨 论

老年患者接受脑外手术,也会承受很高风险,不仅有一定致残率,恢复效率也不理想。对于此类患者,康复护理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提高术后恢复效率的关键[3]。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此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若要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需要及早开始,通过早期对患者予以良性刺激,并实施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促进疾病发生后存在异常的神经元与肢体功能恢复[4-5]。本文对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加强术后基础护理的同时,为患者营造舒适恢复环境,鼓励其进行机体功能强化锻炼,指导其进行认知恢复训练,做好饮食护理,实施进食训练,并在术后各个阶段予以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结果提示,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Barht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充分证明,脑外手术老年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机体恢复效率,改善机体功能,进而起到降低致残率的效果。

猜你喜欢

致残率肢体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肢体语言
邓俊峰作品选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