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优势论析
2019-02-19颜叶甜
颜叶甜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提出了 “新型政党制度”这一原创性的政治概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新的理论方位,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乃至人类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及其政治优势,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2.3 水稻穗瘟病防治。于水稻破口期第1次施药,每隔7~1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2次。药液以均匀喷湿植物中下部为宜。试验药剂及用量同叶瘟病防治。待水稻蜡熟初期病情稳定后调查病情指数。调查方法、取样点同叶瘟病调查。根据国家2009年颁布的水稻稻瘟病菌测报调查规范对穗瘟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级[7],记录每穗发病的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并同时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
偏析带的存在与原材料有关,偏析区与正常基体不协调形变导致偏析带产生孔隙,孔隙扩展为裂纹后,逐渐沿周边向外扩展即造成线材断裂。
一、科学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中国政党发展史的高度,提出的具有主体性、时代性和原创性的政治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一步回答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政党制度、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时代课题,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了区别于西方政党制度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鲜明特征,只有正确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一概念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首先,从其构成来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最本质特征、主体部分和灵魂所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其主要内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其基本特征,彰显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其次,从其源流来看,一方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民主理论和政党及政党关系理论为根基;另一方面,它源自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深厚文化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成果,萌芽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深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在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总结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对政治制度的共同创造中得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发展中得来的。因此,它不是简单延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党建设思想的模板,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再版,更不是一党专政制、两党轮流制、多党竞争制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翻版,而是蕴含着中国智慧的 “独家方案”。
小波变换的阈值去噪过程中,选取合适的阈值和恰当的分解层次是保证良好去噪效果的首要条件。为避免因阈值选取不合理而影响信号去噪,本文在对微流控芯片信号去噪过程中引进能量元的方法,通过能量元放大有用信号和噪声小波系数之间的差异,在阈值选取时有更大的裕度[11],更容易选取较为合理的阈值。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一直生长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之中,并在未来还要继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社会土壤里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5]286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充沛养分,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中华民族优秀政治文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6],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在为实现伟大梦想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得到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使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最深厚的现实根脉。
二、准确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政治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人民的、实践的、发展的制度,它体现了党性与科学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时代性的内在统一,这就决定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其他的政党制度所无法比拟的独特政治优势。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最具压倒性的政治优势:优在它的人民立场和党性本色
在中国现有政党体制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之间只有执政和参政的区别,而没有在野和反对的存在,形成了最具广泛性、最具生命力、最具稳定性的合作型党际关系和结构模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人类的共同进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承认并尊重各民主党派主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搭建起价值互动、履职承责和沟通对话的基础与框架,贯穿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有效避免了两党制、多党制的政治杂糅和离散效应。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制度体系,新型政党制度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制度张力,能够把各种新兴社会力量有效纳入政治体系框架之中,成为推进政党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重要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协商,坚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有效克服了党派和利益集团为自己的利益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倾轧的弊端;充分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有效克服了各项政策和工作共识不高、无以落实的弊端,使之能够保持长期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积聚最为可靠的发展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的必然产物。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一个原创性政治产物,带有天然的政治魅力和色彩。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形态,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其本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行政党合作,共同致力于为国谋强、为民谋福的时代大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角看,新型政党制度为解决中国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铸牢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制度基础,并充分展现出其最大的制度包容,凝聚起更大的复兴之力。从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视角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把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以及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统一战线及政党关系理论。从对人类政治文明和世界政治发展的视角看,它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和政局稳定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政党制度选择,为破解世界各种类型政党制度的共通性难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政治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借鉴和研究向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属性和世界价值。
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型政党制度,团结凝聚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十三亿多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幸福指数极大提升,并即将完成对 “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姿态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让世界认识了 “理论中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由此可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和丰富成果,无疑是它最具压倒性的政治优势,从而也保证了这种制度本身的连续性。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最可靠的政治优势:优在它的平稳态势和政治共识
毛泽东曾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基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为根本指导。与旧式政党以维护部分人的利益为建党目的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就在于其始终强调并代表整个工人阶级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不存在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始终谋求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并实实在在予以具体的兑现,而非仅停留在抽象虚幻的概念层面,从而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3]这正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确立并长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它的根本优势所在。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4]以此标准衡量,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无疑是正确的且极为成功的。
(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最管用的政治优势:优在它的民主有效和政治定力
在阅读语篇前,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其阅读语篇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为后面的读和写奠定基础。本节课上,在预测后设计了一个头脑风暴活动,以问题“Can you say something sbout pandas?”引导学生从look(模样)、build(体型)、food、living places(居住地)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在学案上写出尽可能多的词语介绍熊猫。
“新型政党制度”概念的首次提出,标志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而迈入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7]这即是说,必须进一步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政治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效力,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政局动荡甚至社会撕裂的弊端,构建出民主和谐、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5]287
(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最现实的政治优势:优在它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还有的公司在培养人才时,激励机制不足,管理方式不当,不能采纳员工的建议,使得员工的凝聚力较差,不能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到来经济效益。另外,一些企业的人事流动性较大,这使得在人员工作的交接上无法很好的衔接,进一步导致经济管理效率的降低,使企业的经济管理不能顺利高效的进行。
三、充分发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政治优势的实践要旨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这种民主性和有效性具体体现在:一是有序参与国家政权。包括国家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二是有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包括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作用。三是有序参与政治生活。通过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有效保证了人民享有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行使选举、投票的权利,并以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和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四是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监察体系。协同推进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从而使今天的中国既保持了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又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民主气氛,既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集中了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有效实现了广泛民主和集中领导的统一,有力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这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根本政治优势所在,同样也是其最具压倒性的政治优势得以充分显现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多党合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最终效果,才能使各民主党派在与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中开创新的更大的成就,才能同心协力地把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进入新时代,有效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首要任务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全面领导体系。要建立健全党的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不同层级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地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牢固树立 “四个意识”,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不是要丢掉民主,而是要更充分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用好协商民主这个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特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只有从理论上澄清了对集中与民主的模糊认识,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予以贯彻落实。集中绝非无限的集中,民主也不是无限的民主,而是要在民主和集中之间保持一种均衡状态与适度张力,最终达到 “1+1>2”的机体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党的领导、多党合作、协商民主的整体效能。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8]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其最终目标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9]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人民群众,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就会失去根基和生命力。因此,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积极回应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人民之问,积极畅通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深刻体悟人民群众的真实期盼和现实需要。充分保证广大人民和各族各界人士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具体地、现实地进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的方方面面,让党的决策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不断培育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社会土壤和人民根基,从而以优良的政党制度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以和谐的国家政治关系推动社会政治生活的合理有序运行,最终实现整个大政治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三)大力推进执政党执政本领与参政党参政本领协同发展
执政本领和参政本领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的一体两面,必须同步发展、全面增强才可能相得益彰,进一步凸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比较优势。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着眼于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新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 “八大本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0]。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也要着眼于参政本领的不断提高。其中,要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并更加自觉地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各项议事决策制度,聚焦于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提升,始终牢记合作初心;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做到 “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真诚协商、务实协商,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1],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征路上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共同办好中国之事,发好中国之声,在形成最大合力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同时,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朝着一致的发展目标前进。
(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所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5]288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说到底,来自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内生式的自省、自觉和自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坚定理论自信。特别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民主理论、政党和政党关系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自信,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这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联系实际中深入学,在解决问题中持久学,更好地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推动构建和谐党际关系、良好政治局面、平稳政治定力、最大政治共识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要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推动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化、制度化、法律化向纵深发展,建立一套能够相互配合、具体细化的规范和程序,使之在形式与实效、实体与程序、制度与规范、操作性与灵活性上平衡发展。三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继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得以形成的文化内涵,从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中,注重通过文化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增强其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不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