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自觉构建的若干思考
2019-02-19李岁科
李岁科
(中共绍兴市委党校,绍兴31200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这一政党制度代表着人民利益,符合中国实际,但我们在坚持的同时应着力扭转近百年来对政党理论与运行的偏差认知,以确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政党理论的自主性。进入新时代,在政党理论构建与话语上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道路,能够坚定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从而创造出能够与西方政党制度并进的中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具有着适应性与原创性,是我们政党实践的宝贵成果。要在实践中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发挥作用和展现特色,就亟须把构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摆在重要位置,以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权。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而言,我们应该用中国政党的理论、话语解读与探讨中国政党实践,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反映中国特点的政党理念、观点、模式等内容,自觉构建符合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逐步形成能够与西方政党制度话语相竞争的话语权,在西方政党制度道路之外亦可另觅他途。
一、关于政党话语体系内涵的思考
话语,原本属于语言学中的一个词汇,多指人与人之间口头的沟通、交流、对话等表达,也可涵盖于书面语言,是作为彼此传达思想、信息等的一种形式。而话语体系,“就是体系化的话语”[2],是话语基于某种联系而构成的逻辑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话语一词由单纯的语言学词汇逐渐与立场、权力、意识形态等结合起来,所运用的范围也从语言学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更广的学科领域,亦被赋予了更多、更为深层次的涵义,被倾注了批判性力量和用于更为宏大的政治性叙事。在现代社会中,话语一词在很多情境中已成为不同政治力量进行对比、较量、争斗的重要工具,也是用于分析、判断政治立场与偏向的重要手段。现实中,谁掌握了话语权,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甚至可助力于占据政治道德的高地。
话语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相应的分析,能够给研究与实践带来众多启示。从现实角度来看,话语在一般的语义交流之外,还具有建设性与批判性功能,具有着强而有力的政治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使其具有内在逻辑体系性,能充分表达自身的诸多观念与理论。关于话语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和解答有关政党话语体系的一些重要问题。根据政党话语体系实际,可将其界定为由政党的概念、观点、理论、实践等众多方面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契合我们国情与时代特色的民族语言阐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并回答如何作出相应的制度性选择,真正讲好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话语。因此,在研究中对政党话语界定并非拘泥于政党话语体系的本质性解读,而是在力图作出概念性界定的同时,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有更为系统深刻的理解:
第一,政党话语体系的构建可以说是政党理论体系发展的重要体现,因为相应的思考将会触及理论的自主性、理论构建的合法性等问题。客观地说,当今世界仍由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占据着主流话语霸权地位,同时亦以其成熟学术话语面貌出现,被作为检视众多事务的 “标准”。譬如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就被一些人奉为民主的 “样板”,动不动就把 “竞争性选举”“公民或政党的自由提名”等作为民主政党制度的标准,却忽略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的境况。在此,不可否认西方话语霸权操纵,很大层面都是以西方学术话语的提出和较为扎实规范的学术研究作为基础。因而可以说,很多时候话语的争夺是以学术对话的形式进行,由此可见构建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性。
第二,政党话语体系体现着主体性价值与认同,话语体系的主体性价值一旦确立,那么话语就能发挥重要的导向功能。在政党政治中,一旦政党话语体系的价值与认同被予以确立,就代表着该种政党话语体系也较为成熟,在社会中将会获得较为普遍的接受。相反,如果政党话语体系没有完善的建立起来,或者仅仅是只言片语或零散的拼凑,说的再多也难以产生系统性功能,更不要说与西方政党话语体系相抗衡。
第三,政党话语体系是以极富自身特色的民族语言形式表现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出来的,其体现出我们的基本国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具体反映,可以说是政党实践在理论层面的生动体现。由此可发现,话语不仅是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形式,更是作为民族主体性实践的真实表现而存在的,其既要传承于民族自身的历史文化,也要立足于现实国情与生活。政党话语体系的构建,可谓是我们民族特质的生动反映。
第四,政党话语体系还要注意到开放性问题。话语体系构建形成,并不意味着主体思考的完结,而是仍要保留开放性限度,能够与世界不同话语体系展开对话,且能够保持自我反思与完善。这种话语体系开放性有其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通过开放性对话,学习借鉴其他话语体系好的地方,通过反思镜鉴,以助力于自身主体性完善,增进自身话语体系合法性;另一方面是要保持自身话语体系的独立性,不可盲目将其他话语体系奉为金科玉律,避免不知不觉成为西方话语体系的吹鼓手,以防止丧失自身合法性而被其他话语体系所支配。
相对于西方政党话语体系,我们的政党话语体系属于后来者,在某种层面居于弱势地位,但也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话语体系构建具有多元性,而不是仅有以西方政党制度为标准的话语体系。在实践中应避免不加反思地膜拜西方政党话语体系,而是带着自信去构建属于中国的政党话语体系,确立起属于自己的主体性与合法性。
二、中国为什么需要政党话语体系:基于“自觉”的分析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是在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产生环境极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3],其话语体系的自觉构建,应是一种积极的 “自觉”,既带有批评性,又具有建设性。一方面是能够用学术话语批评性检视当前中国的政党制度,另一方面是能够建设性引领当前中国政党话语的积极构建。我们应当看到,涉及政党话语时,一些研究者不顾中国实际,盲目接受西方政党话语系统的支配,缺乏主体性的自我反省。我们当代中国政党话语体系的构建应建立在反思性批评的基础之上,能够跳出西方政党话语体系的框架,避免使西方政党话语成为一种 “唯一性”和 “权威性”的话语体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批评检视西方政党话语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必要性。
(一)西方政党话语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及对其内在预设的检讨
西方政党制度起步较早,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维护自身制度运行的权威性与合法性,构建了利于自身制度存续的政党话语体系。西方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就是政党自由竞争选举,通过胜选赢得政权进而成为执政党,而败选则成为在野党,同时还伴随着自由投票、民主竞争、权力规范等蕴含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以自诩为极富公平、正义的政党制度。凭借着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实力优势与主导性地位,西方国家将他们的政治理念、政党制度等作为标准与样板,向广大后发国家强行推荐,打造属于西方社会的政治软实力。
而中国自清末以来,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党制度理念才 “伴随 ‘西学东渐’之气渐进中国人的视野”[4],当时中国长期处于一种积贫积弱状态,制度落后、民生凋敝,而西方国家因拥有强大的实力自然被视为文明进步的象征。如此一来,一些中国人将西方制度文化奉若瑰宝,让西方政党制度占据着意识形态的价值高地,结果便是西方的政党话语也就居于强势地位。此外,西方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也丝毫没有放松对自身政党话语的强化与输出,使其政党话语长期占据着有利位置。当今中国,西方政党话语体系在许多人思想中仍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将其理解为现代政党制度的标准与样板,成为分析和论述问题以及评价社会现象的重要依据。
客观地说,西方政党话语体系所包含的一些原则理念等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也是我们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但我们也必须警惕将西方政党制度权威化和普遍化,避免将其作为现代政党制度的唯一选择,防止机械复制西方政党制度,甚至将其作为检视本国政党制度优劣的标准。对于西方话语体系所要把握的关键不在于其主张的对与错,而是如何避免将其话语 “普世化”。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今世界的政党制度不是一元的,而是以多种模式存在的。中国应该走自己的政党制度道路,而我们的政党话语体系恰恰是要破除西方一元论的话语,中国也可以为世界政党制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发出中国声音,构建中国话语。在当今政党话语体系中,除了西方话语之外,也应当有中国话语的一席之地,中国应做世界政党话语体系的构建者,而不能仅仅是其中的跟随者。对唯西方政党话语体系为上的思想观念进行批评,是自觉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前提,也是构建中国政党话语体系的必要条件。
(二)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现实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思想与实践两个方面:
在思想层面,只有真正构建起中国自身的政党话语,才能改变受西方政党制度支配的现状,并最终在世界政党舞台形成中国话语。若未能构建起中国政党话语,就很难从根本上消除西方政党话语的干预性影响。一方面,要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进行自觉构建,就离不开思想的自主性。这种带有思想自主性政党话语的自觉构建并非单纯地寻找某种有关政党的客观发展规律,而是在确保思想自主性的基础上摆脱西方政党话语的既定模式束缚,在思想上建立起反思性自觉,逐步确立起主体性。我们政党话语体系的自觉构建,要以当前中国政党制度运行规律特点作为论证基础,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体现为 “自觉”性。因此,确立有关我国政党制度在思想理论上的主体性,使我国社会摆脱西方政党话语体系的支配,才是中国政党制度真正 “自觉”构建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政党话语构建的目标是在世界层面拥有该领域的话语权,中国政党话语的自觉构建绝不是一种独白式构建,而应当是包含话语伦理且以交往为基础的构建,若不借鉴与检视西方较为成熟的政党话语,未能与西方进行政党话语的对话、交流,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话语权问题。因此,通过交流对话,使中国声音也成为世界政党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党话语与世界政党话语也是相通相连的,我们应当在与西方政党话语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
在实践层面,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并非仅仅是思想观念问题,更是具有实践性内容。这里所强调的实践性内容指作为政党话语基础的国家政党实践,因为一旦脱离政党实践去谈政党话语,话语就会脱离时代而成为空洞贫乏的说教。政党作为当今时代各国政治运行的实体组织,具有着实践的现实性,涉及政党话语的构建离不开现实的考察。中国政党话语构建从实质上看是我们对中国新型政党实践的自我解读,既包含着政党实践对话语构建的要求,也包含着我们对自身政党实践的理解。可以说,话语问题从来不是一个表面形式的问题,而是具有实体性内容的,政党实践实质上是政党话语的基础。自觉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一定要立足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近百年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着眼于中国基本国情与时代发展要求,绝不能脱离我们的社会实际。
总之,考察我们中国政党制度发展进程可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现行政党制度的运行之下,我们得以有效应对当前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化,应对中国社会发展所遇到的各种复杂矛盾,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毫无疑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中国的强势崛起,这一制度也必将不断发展与完善,与之相应地也需要确立起与我们新型政党制度相称的话语体系。可以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自觉构建,已成为当前中国从 “富起来”迈向 “强起来”的迫切要求。
三、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实践之途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突破了世界其他国家形成的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模式”[5],我们构建这一制度的话语体系,既是思想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实践领域的现实要求;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政党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放眼未来的理论探索;既不陷于对西方政党理论模式的盲从,又能拓展与各国政党对话交流的视野。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交流方面做到开放兼容,正确对待西方政党理论;在政党话语构建上做到开拓创新,有力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践。
(一)开放扬弃:正确对待西方政党理论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应当内在地具有开放特性,在现实中以扬弃的态度对待西方政党理论内容,切实增进自身话语体系的理论自觉。所谓自觉就是积极主动构建属于中国自己的政党话语体系,并于话语构建中确立主体性与导向性,在这一过程中也勇于学习借鉴包括西方政党理论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作为现代政党理论重要资源的西方政党理论自然是学习借鉴的重要内容。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西方政党理论是人类在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的重要成果,对反对欧洲封建专制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些后发国家的政治进程和政治制度设计发挥了推进作用。其次,我们也要注意到西方国家会利用在经济领域以及政党话语体系方面的优势地位,向一些后发国家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甚至进行内政干涉,将西方政党制度、话语等与所谓的民主、自由等糅合在一起用于推行霸权主义。再次,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西方政党理论可成为以资批判借鉴的理论资源。客观地说,自现代政党制度传入中国以来,我们就长期以西方政党理论的框架范式去认识与解读政党制度,众多的概念、观点、范畴等都是取自于西方,使许多知识分子以西方的视角分析与检视中国的政党制度。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进程中,在某些方面适当向西方学习借鉴,汲取好的经验做法是必要的,但从长期来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只有在自身实践中形成契合自身实际的话语体系,才不至于“失语”“挨骂”,被西方牵着走。由上述可知,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而言,西方政党话语并不是作为标准而存在的,而是作为中国政党理论的一种来源与借鉴而存在的,让我们以开放扬弃的态度面对西方政党理论。
(二)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规定性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彰显中国特质,发出中国声音,应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规定性。
第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系统理论表达。话语体系构建需要理论概述与提升,进而成为推进政党制度的指导性理念,而并非局限于政党政策层面。针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必须实现政党话语的学理化与体系化。同时,政党话语体系的构建还有必要注入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才更有助于构建世界性的中国话语,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构建开拓出面向世界的交流平台和讨论空间。
第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对中国价值立场与态度的坚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生长于现实土壤的政党制度自然要立足于中国国情。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要以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为导向,切实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质性民主、真实保障群众的合法权利、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注重于实质性民主而非形式民主,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实质利益为目标,表达出对人民群众的实质性公平与正义,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展示出为民的声音。
第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对中国政党实践、经验与道路的再诠释。中国政党实质性问题的诠释,即如何构建政党话语体系,涉及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在此,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不是通过一般性原则去解读内容,而是从实质性内容去构建原则,拒绝用西方政党话语不加反思地衡量中国政党实践,防止将西方标准作为评判中国政党制度的依据。我们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就是从中国政党实际出发,对中国政党现实境况进行考察与解读,这样我们的政党话语体系才有坚实的根基,才会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同时,构建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上述规定之外还应充分认识到,一方面要立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实际,并非民粹主义式的故步自封,缺乏对其他政治文明科学合理的认知与借鉴;另一方面要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进行自觉构建,并非是一种机械的反映与再现,而应当是带着深刻自我反思的构建。
四、政党话语体系与话语权:争取承认的斗争
话语权可以说是构建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国内层面,我们构建政党话语体系的重要方面是为打破西方政党话语体系的一元性支配地位;在国际层面,我们构建政党话语体系的重要方面是为了在世界政党理论中发出中国声音,注入中国元素,形成更具包容性的世界政党话语。概而言之,构建中国新型政党话语体系其实就是为了争取政党制度话语权的斗争。
(一)争夺话语权
我们对中国新型政党话语体系的构建并非局限于学术层面的构建,而是在于强调话语本身的影响力,即对话语权的争夺。话语权指话语所负载的权力。虽然话语本身不产生权力,但其所蕴含的知识、价值等与话语主体相结合就会产生权力。涉及政党制度话语权形成的因素非常之广,包括政党执政能力、政党治理水平、政党理论创新、政党话语质量,还有所属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软硬实力的支撑。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都逐渐走向世界前列,但 “话语缺失”的问题仍非常严重,经常遭遇 “有理说不出”,或 “声音太小,人家听不见”,或 “人家听到了,但不愿意信”等窘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设置和主导议题的能力有限,发出声音的能力不足,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地应付。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知识与权力在一定情境之下,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一旦形成话语体系也就会形成话语权,拥有话语权就代表着主导力和支配力。
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自觉构建中,一定还要考虑到政党制度话语权的影响因素,充分挖掘中国新型政党理论的创新要素和规律特点,探讨我们民主政治的核心要义之所在,进而确立起我们中国自身政党理论的主体性。同时,还要深入研究中国政党话语的学术规范,推动形成我们政党话语的优势,有效提升政党话语质量,特别是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党理论与实践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充分展示出来,给予大力宣传与彰显。再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今世界长期以来都是以西方社会为中心的政党话语占据着优势地位,为确立起中国政党话语权,一定要对西方政党话语霸权进行深刻检视,避免唯西方马首是瞻的政党理念。此外,还应该借助近年我国不断增强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实力,加强对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世界性推荐,让世界舞台上更多地出现中国政党话语,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党话语体系的特点与优势,力争在世界政党话语体系中获得应有的话语权。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与认同
当今世界的政党话语体系,并非只有以西方政党制度为中心的一种话语模式存在,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反思,积极参与到具有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去,为世界政党舞台贡献更多的话语模式。从广义上看,要构建中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必将会涉及中国社会的政治认同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层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政治层面进行了“自我美化”与 “自我设计”,将与西方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事物都称之为 “文明”“进步”,而其他文明的事物则在一定程度被贬斥成落后与不文明的形象。基于此种状况,可以将对本国与本民族的 “自我认同”视为进行文明斗争的重要基础。因此,进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构建的同时,也必将是涉及争取自身政治身份认同的重要斗争,以确立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认同感与主体性。
在当前世界范围的政党制度中,从总体上说,西方政党话语仍然占据着优势地位,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导向性作用。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中国如果不进行自我提升与完善,以确立起自身政党理论的主体性,未能把握自身特点自觉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就只能成为西方话语体系的被动接受者与被支配者。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健全与推进中,我们必须进行话语的自觉构建。具体而言:一是对于中国土壤里生长出的政党制度,一定要有现实的自我认同意识,构建起属于自身的主体性原则;二是在政党话语自觉构建中,不是立足于所谓理想政党制度的想象图景,而是立足于中国政党实践去构建属于中国人民的政党话语,建立起符合人民利益和现实境况的导向性原则;三是针对中国政党制度话语的学术思考,不能照搬西方概念、观念、方式等,要有效构建起基于中国社会实际的思想自主性原则;四是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自觉构建,不能仅仅专注于话语本身,更要认识到话语所 “蕴含”的话语权问题。
五、结语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选择,是已被实践所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正确选择。在这一政党制度的指引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失语就会挨骂”,关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自觉构建,我们的使命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与现实国情中,面对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必须肩负起应有的历史性责任。在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上不唯 “西方中心主义”,勇于开拓进取,充分自省、自信,自觉构建起我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世界政党舞台上发出更多中国声音,真正贡献出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