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与虣

2019-02-18暴丽娜张馨月

卷宗 2019年35期
关键词:引申义周礼金文

暴丽娜 张馨月

摘 要:“暴”与“虣”二字关系复杂,字形也较多,各家对其关系看法也不同。笔者通过查考《说文解字》等资料,认为二者是古今字关系,“虣”为古字,“暴”为今字,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字形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暴,虣,古今字

“暴”与“虣”二字关系复杂,各家对其关系看法也不同,于省吾和徐中舒认为它“虣”与“暴”为假借关系,《常用金文字典》则认为是通假关系。这两个字产生比较早,在发展过程之中也存在不同的异体字。

1 《说文解字》的“暴”

笔者发现在《说文解字》[1](以下简称《说文》)中有四个与“暴”有关的字,且注音都为薄报切。

——?(隶变后的楷书写法),《说文·日部》:晞也。从日从出,从从米。,古文?,从日,麃声。薄报切。

——曓,《说文·本部》:疾有所趣也。从日出廾之。薄报切。

——《说文解字·新附》“”:虐也,急也,从虎从,薄报切。

其中“”为“?”的古文,“?”与“曓”本为两字,分属两部,音同义不同,只是简化后都写作“暴”。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也从字形入手,分析了两字意义之别:

日部的“?”从日、出、廾、米,廾为双手之义,即“日出而竦手举米晒之”,在这一动作义基础之上引申为晒、暴露之义。本部的“曓”从日、出、廾、本,《说文》解释为“疾有所趣也”。段玉裁注中说:“趣”当作“趋”,引申为凡“疾”之义。笔者认为“疾有所趣也”是“曓”的引申义。“曓”的本义需要从其构字部件来分析。“曓”列于“本”部,“本”《说文》中解释为“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为树根之义。“曓”从日、出、廾、本,即太阳出来,手持树根(或木制工具,作为武器),因此笔者认为“曓”的本义表示手持武器、出手搏击这一动作。《说文》中“疾有所趣也”之义正是在这一动作发生的过程中引申出来的意义:在出手搏击之时,须朝着某一方向迅速出击。其他意义如暴风雨、暴虐、暴脾气等“暴”都是在这个本义之上引申而来。

另外,“暴”还有一个意义,空手搏虎,保存在“暴虎(冯河)”这个词语中。为什么“暴”与“搏虎”有关呢?这与《说文解字·新附》“”字密切相关。“”的篆文形式为“”,也即“”,左右无别。止戈为武,意与“虣”同,《康熙字典·虍部》:“,《说文》虣字。”

2 “暴”与“虣”

“虣”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都有出现。《金文常用字典》[2]中将“”,隶定为“”,即“虣”,字形从虎从武,释义中指出通“暴”,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本字和通假字。解说中虽援引《说文》列出了假借义,但是它并未进一步从字形上分析其本义。

《甲骨文字诂林》[3]中将契文从戈从虎的“”隶定为“”,明确“暴虎”即“虎”,亦即“虎”,乃以戈搏虎之义,今字则借暴为之。徐中舒在《甲骨文字典》[4]中也对“”进行了解释,释义与于省吾基本一致,“从虎从戈,象以戈搏虎之意。典籍多借暴为之”。于省吾和徐中舒不仅从字形上分析了“虣”的造字本义,还指出了它与今字“暴”的假借关系。这一点与《常用金文字典》的分析不同,但无论是通假还是假借,二者都是本字与借字的关系,只不过前者是本有其字,后者是本无其字。

笔者认为二者是古今字关系,“虣”为古字,“暴”为今字。借字只强调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虣”,即二者意义上并没有联系。但是“虣”与“暴”之间意义有可联系之处。“虣”的本义为以戈搏虎,这个意义只保存在“暴虎”这个词之中,还可以作为地名或方国名,甲骨卜辞中的用例多为这两个意义。“虐也,急也”为“虣”的引申义,金文中多用引申义,《金文常用字典》中只列出了引申义,并给出了例句。笔者认为“曓”即“暴”的本义表示手持武器、出手搏击,进而引申出“疾有所趣也”之义,即迅疾。二者都表示手持武器出手搏击这一动作,在此基础上二者又引申出了迅疾之义。

“虣”与“暴”在使用上也各有其范围,甲骨文、金文或诅楚文中多用贴近本义的字形,如:

1.壬辰卜,争,贞,只?九月。

壬辰卜,争,贞其,弗其只?(《甲骨文合集释文》5516)[5]

例1中两句是卜问搏虎能否有收获。

2.勿事(使)虐从狱。——盨(西周晚期),见《历代钟鼎彝器款识》15.151,原称寅簋。

古代典籍中多用“暴”字。笔者对“十三经”中“暴”与“虣”做了统计,“暴”出现112次,“虣”出现5次,且只出现在《周礼·地官司徒》中。需要注意的是“暴”在《周礼》[6]中也出现10次。下面笔者具体分析它们的具体用法:

1)司虣十肆则一人。(暴虐。)

2)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暴虐)

3)以刑罚禁虣而去盗。(暴虐)

4)司虣:禁其斗嚣者,与其虣乱者、出入相陵犯者、以属游饮食于市者。(暴虐)

“虣”在《周礼·地官司徒》多为“暴虐”之义。其中出现较多的“司虣”,这是中国古代官名,主管禁止市上喧闹、侵犯及结群饮食。

5)《周礼·天官冢宰》:凡染,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冬献功。(晒,同“曝”)

6)《周礼·夏官司马》:暴内陵外,则坛之。(暴虐)

7)《周礼·秋官司寇》: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以告而诛之。(暴乱、暴虐)

8)《周礼·秋官司寇》:髻垦薜暴不入市,器中?,豆中县。(鼓起、突出)

在“暴”的这十处用法中,七处为暴虐、暴乱或者欺凌之义,上面列举6)和7)三例。例5)中的“暴”意为晒,同“曝”,这个意义的“暴”出现两次。例8)中的“暴”意为鼓起、突出之义,这个用法比较特殊。

从《周礼》的用例中可以发现“虣”与“暴”在表示“暴虐”、“暴乱”之义时还存在通用的情况。另外,二者的使用具有交替性,篆文“暴”使用逐渐增多,而“虣”逐渐不再使用。这更符合古今字的用法。典籍除《周礼》古文作“虣”之外,其他中通常写作“暴”。

下面笔者总结“暴”几种不同形式的写法:

1)“”是“虣”的甲骨文字形,有些学者将其隶定位“”或“”,左右无别,从虎从戈,《甲骨文合集释文》中的直接隶定为“”;

2)“”、“”是“虣”的金文字形。

(1)“”,从虎从戈,即“”,出自方鼎中“”(裘锡圭隶定写为“”,从衣从);

(2)“”,很明显右边的偏旁与“戈”不同,裘锡圭先生认为其字形为“”,从虎从戌,但“戌本象戈钺之类武器,从戌与从戈同意”,所以“”即“”。

3)——诅楚文中的“虣”

例句:内之则虐不姑。(诅楚文,见《绛帖》)郭沫若先生认为:这里的“”即“暴虎冯河”之暴,字不从戒,实象两手持戈以搏虎。

4)、、、——《说文解字》中的古文和篆文。

从古字“虣”到今字“暴”,在这一系列字形演变中,有一条贯穿其中的主线——从虎从戈、以戈搏虎,虽然有些字形稍作变化,但并不区分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慎纂.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

[2]陈初生编纂、曾宪通审校.金文常用字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96.

[4]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09.

[5]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十三经注疏·周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暴丽娜(1990-),女,汉,助教,文学硕士,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汉语言文字学。

张馨月(1991-),女,彝族,讲师,文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通识教育教学部,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引申义周礼金文
张满菊 周礼平作品选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耐”字原是剃胡须
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
釋甲骨金文的“徹”字異體——據卜辭類組差異釋字之又一例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周礼》大宰九式研究
叶适门人孙之宏及其《周礼说》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