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区低碳建设
2019-02-18王祖源
摘 要: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四川各旅游景点,了解目前四川省低碳景区的建设情况,通过峨眉山为例,从技术层面探讨低碳景区的建设,重点研究低碳技术导入景区建设的过程,并对景区使用低碳技术前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横向对比,为其他景区进行低碳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旅游;低碳化;峨眉山
1 低碳建筑的建设
1)主动式采光设计。传统的采光设计就是在白天,充分利用太阳光为室内照明,从而更好地进行工作、学习、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但这种采光设计只能在晴天时才能发挥作用,同时也不能随着阳光在一天中强度变化而进行有效的调节,表现出对光能的极大浪费。
为解决上述问题,景区建筑采用主动式采光设计。原理是通过光纤导光、导光管导光及棱镜组传光,利用光伏效应间接采光、卫星反射镜采光等方法和技术达到采光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朝北房间、没有窗户或者地下室的建筑照明要求。主动式采光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的亮度,而且也可以节约电能,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自然通风设计。景区建筑设计时一方面充分考虑建筑体型、朝向及布局等因素,另一方面则考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及各种构件,如导风板、窗户朝向、位置及尺寸。充分利用穿堂风、单侧通风、烟囱效应及反烟囱效应的原理,达到用室外空气循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人体健康要求。此外,还可以降低建筑表面的温度,减少建筑围护机构内部储藏的能量,起到降温的目的。
自然通风设计一方面可以减少化石原料的使用,降低建筑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空调、电扇等电器的使用,节约了能耗,有效地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此外,减少电器的使用,也可以降低室内的噪音,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3)低能耗保暖设计。针对过去玻璃幕墙耗能高的问题,景区建筑采用双层体系作为外围护结构,利用玻璃对阳光的高通透性,吸收太阳能,提高室内的温度,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该体系的原理是利用双层墙之间的空气间层,形成一段温度缓冲区间。夏季,当阳光直射玻璃幕墙外层时,间层中的空气会逐渐升温,并自上而下流动,带走墙内的热量,降低内侧墙面的温度,起到降温的作用,另外,空气间层里面安装百叶或窗帘等遮阳构件,避免过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到居室。冬季,关闭空气间层,利用阳光辐射提高内侧幕墙的温度,减少取暖费用。
4)建筑材料的选择。近些年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绿色混凝土,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该技术通过磨细粉煤灰和矿渣等工业废料,将其用于混凝土的生产中,不仅减少了水泥的用量,而且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通过这种方式,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绿色混凝土“JGJC多组分混凝土材料”。目前该种混凝土已经成功应用于世博会场馆的建设中。据统计,世博园中80%左右的建筑都使用了这种混凝土,有效地减少了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了世博园区的环境质量。
除了绿色混凝土,景区建筑的维护结构则尽量采用本土材料或者原材料。建筑外表为石膏抹灰层,往里依次为100-150mm厚的天然保温层、墙体支持结构和高密度石膏抹灰。
2 景区垃圾处理系统
2.1 垃圾处理系统
1)基本原理。根据景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回收,并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进一步利用和处理回收的垃圾,使其效益最大化。景区垃圾生态处理模式将垃圾的效益最大化,起到節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为建设低碳景区提供了技术支撑。
2)景区垃圾生态处理模式的流程。垃圾生态处理模式的流程见图1。
垃圾的分类回收。将景区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的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盒布料五大类。充分利用可回收的垃圾,根据景区具体要求,将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景观建设。如深圳某景区通过自己的创意用3万张废碟片拼成七彩穿山龙、用保安员穿过的破皮靴以及废五金等材料制成的“环保大兵”的形状、以七彩的易拉罐拼成的“耕牛”的图案等,将景区垃圾变成一件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并给人带来新奇的欣赏乐趣的艺术品。
其余垃圾的分炼。将其余垃圾分炼成湿材料和干材料,以便下一步焚烧处理等。湿材料一般包括瓜果皮屑、残羹剩饭等。
通过燃料提炼工厂,提取干材料的中的能源物质,用于日常生活中,减少能源的消耗。充分利用焚烧工厂在焚烧干材料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减少其他的能源的使用。提炼和焚烧过程产生的废渣和灰分,遵循垃圾无害化原则,进一步通过填埋处理,同时适量用于景区的景观建造,是生态填埋场成为景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2.2 污水循环系统
根据旅游景区污水排放具有季节性和时段性,而且污水量相对较小,采用小型污水处理工艺。废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且主要指标远远低于该标准。
3 低碳景区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而这些危害物质中,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最大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低碳景区的建设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也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做出贡献。低碳景区的建设的环境效益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景区污染物的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4 总结
低碳景区的建设,是推动低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介绍了低碳的基本知识,阐述了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及低碳景区的内涵,分析了低碳景区的建设现状和建设意义。同时,走访四川景区,参与到低碳景区建设中,并以峨眉山景区为例,重点研究低碳技术导入景区建设的过程,对低碳景区建设前后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景区运用低碳技术后,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其他景区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1):13-17.
[2]阐如良,邓念梅.旅游景区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4-7.
[3]池保华.高温CO2分离的实验与模型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范中启.中国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提升路径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5-18.
[5]龚自仙.峨眉山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M].成都:成都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0-25.
作者简介
王祖源(1973-),男,汉,专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