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研究
2019-02-18周纯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教育领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就现阶段而言,传统的翻译理论对翻译教学而言是一个较大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良创新。大学英语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人才,而这就必须了解社会需求。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将功能翻译理论的知识结构作为参考。将其作为基础,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不断优化、改良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翻译理论;大学教育;英语翻译;教学方法
由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英语翻译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但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结构中,英语翻译所占比重较小,这就导致大学本科毕业生的翻译能力未能达到社会所需要的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大学英语教育内容不断进行调整,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优化教学方式,使之符合社会所需。在现阶段将功能翻译理论的知识框架融入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内容中,能够有效地弥补我国传统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缺陷,对我国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 功能翻译理论特点与优势
功能翻译理论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中后期首次在学术界被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我国各行各业都十分迫切地想要了解、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尤其在某些特殊行业的知识背景要求下,将功能翻译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在运用功能翻译理论进行翻译活动时,不能够脱离原文。原文是译文的基础,翻译人员应当充分尊重原文,并在了解原文与翻译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较为合适的方式进行翻译,也可以将多种翻译方式相互结合,使得译文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发挥文章的作用,使之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再者说,在翻译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原文與译文完全一致的情况十分罕见。因此,功能翻译理论采用了动态对等理论,使得翻译人员在开展翻译工作过程中可以灵活变通,写出更高质量的译文。功能翻译理论突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降低了语言因素对所翻译出来的译文的影响,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译文的需求。除此之外,功能翻译理论相较于传统翻译理论对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更好的要求。翻译不再只是将英语单词转换为中文词语,而是在此之外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这对推动我国各行各业与世界各国进行紧密交流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2 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我国各行各业想要与国际接轨、谋求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翻译人才。翻译人才是我国能够与国际友好交流的重要途径,拥有良好的翻译能力对大学毕业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本科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翻译人才,但翻译人才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现有的英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视程度不高、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求不高等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倘若高校想要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人才资源,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建立健全大学翻译教学的基本内容与知识体系构架,并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普及率,加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的培训,提高应用型英语翻译高素质人才的数量。而且非专业学生往往拥有其他专业知识,能够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们能够享受到充足的翻译教学时间,掌握相关的翻译知识。但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受教学时长的约束、师资紧张、在考试内容中占比小等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学校缺乏相关的人才培养意识,导致了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课时放在了基础内容教学上,并不涉及翻译理论及技巧教学或是仅停留在浅层面,忽略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普遍较弱、翻译水平也较低。但我校所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全新改版,翻译内容在教学任务中所占比重有所提升,教材的难度增加、教学任务加重。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与怎样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翻译能力是高校想要培养英语翻译人才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3 基于翻译理论促进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兴趣。学生在进行英文翻译训练时,应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倘若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刚开始就使用中难度的习题进行训练,自己的翻译结果与标准答案出现了较大偏差会打击学生对学习英语翻译的积极性。之后在遇到生词、长句、难句翻译时,会产生一些抗拒心理,使得学生无法凭借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甚至会产生逃避心理。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对英语翻译的正确观念,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翻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使其正确认识掌握英语翻译这项技能对其今后的发展、就业所带来的便利。还要注意选择符合非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翻译,让其在熟悉的知识下进行英文翻译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要将功能翻译理论作为基础,将翻译的功能和目的作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与翻译方法进行讲授,例如增词法、省略法、重复转换法、变位法、分句合句法、长句切分法等方式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多种翻译方式,提高其翻译水平与翻译能力。高校要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地运用所学翻译知识进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拥有更广阔的翻译空间,使其在进行翻译时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教材入手,分析课文逻辑结构、中心思想等,从宏观理解入手,使得所翻译出来的句子更准确。
3)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翻译方式。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英文写作基础,拥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学生进行翻译训练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并结合所学的英语知识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培养翻译技巧。在翻译教学中运用功能翻译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了解翻译的预期目的,并将其作为基础,有选择性地进行翻译训练。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双语平行文本、兼职翻译工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培养社会所需的翻译人才。
4)改良练习方式。传统翻译方式要求学生尊重原文,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当学生在进行翻译过程时,往往将精力放在规范用语的方面,对文章的逻辑性、系统性不够重视,翻译出来的句段、文章往往较为生硬。而这极易导致学生所翻译出来的作品质量不高。因此,传统翻译方式并不适应当今时代要求。许多专业的翻译人员能够凭借自身丰富的翻译经验,依照语境、上下文得出译文的目的再进行翻译,这样既保证了文章的整体性,还能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大学生往往拥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翻译经验不足,对语境的理解不到位,贸然尝试可能会导致译文与原文有较大偏差。这需要通过大量的翻译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翻译经验,优化学生对于语境的认识与判断,为高质量的翻译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在社会需求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教育目标也不断调整。倘若高校仍然使用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满足社会所需,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将功能翻译理论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素养,培养出高、精、尖的翻译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利军.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No.159,379-380.
[2]孙欣.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v.18;No.161,27-29.
作者简介
周纯(1988-),女,汉,安徽省蚌埠市,黄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