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创新能力提升的表演专业生态实践教学体系探析

2019-02-18李晖

卷宗 2019年35期

摘 要:从生态实践教学理论看,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动态平衡、相互协作、相互开放、相互渗透的学习共同体,只有充分调动学习系统中每个主体的主体性和创新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所以应当以生态实践教学理论指导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关键词:文化创新能力;表演专业;生态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文化创新能力提升的表演专业生态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SGH18H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党的十七大将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中国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式。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所以在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当以文化创新能力为重要目标,以生态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1 文化创新能力与生态实践教学的内容简述

文化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是人的主体性力量和创造性活动的感性物化形式。创新是以特定的目的或目标为出发点,以创造性思维对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进行处理,形成新颖独特、独出心裁的有价值的产品的过程。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文化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开展科技发明、进行文艺创作的能力,它包括动力、认知、个性、行为等几个子系统,其中,自我认知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创作表现能力等是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是学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

生态体系是一个相互协作、动态平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有机体,有机体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有机体还在不停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将生态系统原理用于实践教学之中,就形成了生态实践教学理论。生态实践教学理论认为,实践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开展第二课堂等,而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和多种关系的复杂生态系统,只有建立多元参与、相互协作、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生态体系,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2 文化创新能力视域下的表演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从文化创新能力培养视角看,表演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对实践教学定位模糊、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设计不科学等问题。

1)忽视实践能力培养。表演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一批具有艺术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所以在表演专业教学中表演技能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甚至许多教师都认为,只要学生熟练掌握表演技能,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表演人才。事实上,表演技能和表演实践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内容,表演技能更侧重于表演技术、表演方法、表演基本功等,表演实践是指在形式多样的舞台表演中进行实践训练。在表演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实践的问题,教师更加重视表演技术传授,让学生熟练地演唱或表演出某个作品,反而忽视了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训练和舞台表演实践指导。[1]

2)实践教学落实不力。由于表演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表演性、技能性等,所以高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往往有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实训、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多数教师更习惯于“关起门”教学,忽视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比如许多学院的第二课堂流于形式,教师也没有认真组织各种艺术沙龙、课外表演等活动。再如学校并未统一开展实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到各个单位进行实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未将实习当成一回事,最终学生实习或见习往往是走走过场。此外,近年来许多院校都较为重视各种演出活动,让表演专业学生参演校庆、国情、元旦、端午等节庆活动,但是能够参加这些表演活动的仅为少数优秀学生,多数学生都无法参演。

3)实践教学设计不科学。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与实践教学设计有着密切联系,只有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表演实践能力。但是许多学校并不重视实践教学设计,只是下发一份指导性的实践教学文件就算完事,比如多数学校只是对实践教学的学分、实习实训形式等进行原则性的规定,并未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性意见。这些导致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缺失,不能很好地体现所学专业内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和表演实践能力。

3 开展生态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在表演专业教学中,应当建构以文化创新能力為导向的生态实践教学体系,在表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1)建构实践教学的内部生态圈。在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中,应当有机整合各类表演专业的教学资源,打造实践教学的内部生态圈。首先,应当在专业方向内部进行整合,建立校内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比如学校可以对音乐表演、服饰表演、舞蹈表演等各类表演专业进行横行整合,促使不同表演专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实验室、实训室内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此外,应当推动不同专业之间的实践教学整合。如果仅在表演专业内部进行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往往会导致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实践教学活动较少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服装设计、形象设计、声乐艺术、环境艺术、摄影等专业之间进行整合,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能力,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床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

2)建构实践教学的外部生态圈。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与电影公司、演艺公司、文化公司等有着密切联系,表演专业学生毕业后也多进入这些企业工作。所以学校应当积极整合表演专业的外部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演出活动。比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的方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可以与企业加强科研课题、行业赛事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此外,学校应当积极推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和表演实践能力。

3)打造内外兼顾的实践教学生态链。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所以在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中,学校应当以生态实践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多元互动、内外兼顾的实践教学生态链,充分照顾实践教学生态系统中多元主体的利益,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的多赢。此外,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文化创新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艺术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3]

文化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在表演专业教学中,应当以生态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永玉.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的内涵、构成和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高拂晓.论音乐表演的表现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4(03).

[3]刘颂章.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当代音乐,2018(11).

作者简介

李晖(1981-),女,汉族,西安人,硕士,西安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