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及作用体系

2019-02-18齐晓悦

卷宗 2019年35期
关键词:构成要素激励机制研究生

齐晓悦

摘 要:合理健全的研究生激励机制,能够让高校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管理学理论为借鉴,构建激励的系统分析框架,明确激励机制是主体、客体、手段、环境、反馈等要素组成的多层次且相互作用的工作体系,对激励的运行和效果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激励机制;构成要素

一套合理的研究生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动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如图所示,“激励系统主要包括用什么激励(激励因素子系统),怎样激励(激励运行子系统),在什么条件下激励(激励环境子系统),以及激励是否有效(激励反馈子系统)。”而对静态而言,激励机制的构成包括激励主体、激励客体、激励手段、激励环境、激励反馈等基本要素。只有当激励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激励过程。

1 激励主体

激励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行为,行为主体与行为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必然存在的。研究生的激励问题,首先要明确谁来激励,这就是确认激励主体的过程。

激励主体指的是能够在组织中决定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质量的个人或群体,也就是激励者,他们因为掌握某些特权,因此能够对其他人产生一定程度的支配。这部分人在整个激励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并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外部角度来看,政府、社会公众、高校、同学、老师、家长等都可以是研究生的激励主体。但在高校研究生的激励中,激励主要是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即由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特定的制度对研究生产生的激励行为。因此,在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的研究中,对激励主体的分析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地方、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二是高校的任课老师、研究生导师等教师群体。

2 激励客体

激励客体即激励对象,也就是被激励者。对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而言,激励对象就是在校的研究生。马克思曾说,人们“通过积极地活动获取外界的产物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地满足与研究生有关的需要,就会对他们的行为不断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研究生的特点与需要,是实施有效激励的基础与前提。

从研究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说,物质需要不及精神需要。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老师的认可,社会的接受,别人的尊重会提升自己的价值感。同时重视自己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满足自我的尊重,会导致自信心提高、能力提升和适应性增强等感觉,这些需要的满足可以对其产生持久的推动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为投入。

正是由于研究生群体存在自身的特殊性和需求的复杂性,只有激励才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研究生的人力资本价值,推动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3 激励手段

激励手段是激励机制中的激励主体对激励客体产生作用的方式。主要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

3.1 正激励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正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物质激励就是通过对研究生的生存需要和物质需要的满足来实现,主要发挥了管理中正强化的作用。

精神激励是指通过对行为的肯定来调动积极性,激发其自身的积极因素。相较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激励方法,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动力。它依赖一定的精神载体,如荣誉、情感、期待等,来引起组织或个体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情感激励、榜样激励是在实践中普遍应用的精神激励方式。与物质激励相比,情感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更持久。也就是说,情感激励会产生期望效应。榜样激励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为研究生树立榜样来激发积极性。

3.2 负激励

负激励是指通过惩罚,来削弱与组织要求不符合的行为。激励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负激励是区别于奖励的另一角度的激发。当学生因为某种消极行为受到惩罚时必然会导致心理上的矛盾感,这种内心矛盾的激发,可以促使其进行思考,从而改进行为。负激励的主要方式包括批评、处分、开除等,有时候,不给予奖励或者少给予奖励也是一种负激励。

4 激励环境

研究生激励机制既依赖于激励主客体的行为、激励手段的实施,也受制于外部激励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生激励机制中的激励环境既包括社会大环境,如现行的市场经济政策、社会风气等,又包括校园环境,如高校的软、硬条件、校风校纪、学风等。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等。研究生激励机制受到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校园环境是影响研究生激励机制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建设中的隐形力量。与高校发展相协调,与育人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校园文化是无声的思想工作,因为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這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艺术力量。此外,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也有激发激励客体积极性的作用。高校内的人际关系既包括师生之间,又包括研究生之间,还包括教师之间的多层次的关系。

5 激励反馈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指将输出的信息返回到原输入,与原目标进行比较并调节以后行为的过程。激励中有效的反馈可以消除研究生对激励结果的不公平感,并提高研究生在后续的过程实现目标的效率。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因素,如反馈的时机、频率、人员、方向等。

从时间间隔看,反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从过程来看,可以分为前期反馈、中期反馈和后期反馈。研究生作为心智较成熟的群体,恰当时机的反馈会提高研究生的能动性。激励反馈的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进行反馈的次数。在区分不同情况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激励反馈,才会发挥激励反馈的作用。激励反馈的过程是激励者与被激励者双方共同沟通交流的过程。激励反馈的方向是指反馈的指向性,善于发现不同的研究生个体的特殊性,当激励已经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时,要适时调整,这样的激励所带来的作用可能会更加大。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俞文钊,苏永华.管理心理学(第五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5.

[6]孔一凡.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手段的有效运用[J].科技资讯,2012(08).

猜你喜欢

构成要素激励机制研究生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