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探析
2019-02-18祝辉
摘 要:高职院校文学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有着直接促进作用。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现状,分析了大学生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大学生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策略。
关键词:文学教育;人文素质;高职院校;学生
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教育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推动作用。高职院校文学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于学生人格、风度、修养以及精神风貌有着积极影响。而人文素质正是建立在丰富的人文學科的基础之上,同时优秀的人文素质包涵着人格高尚、心理健康、品质优良,能够对民族命运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1]因此,文学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元素。换而言之,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既是“育人”,文学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人”,两者在教育目标导向上有着协同性。然而,现阶段高职教育中对于文学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程度不够,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1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近年来,虽然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高职教育往往侧重于学生职业训练和技能培养,导致了“重技能,轻人文”现象比较普遍,高职文学教育相对缺乏。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而言,在人文教育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人文教育其实更多的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在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而高职课程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认识到文学教育的交叉性和渗透性,把学科教学和人文教育割裂。同时,在文学课程教学由于缺少体验感、审美感导致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到人文教育意义所在。对于学生而言,学好一门专业、掌握好一项技能、找一个好工作才是主要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追求“荣誉证书”效果,而选择忽略其他教育,这种功利性学习思想存在进一步促使学生不去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素养提升。
这种教育观念和学习理念造成了高职院校缺乏文学教育气氛和学习环境,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整体不高,文化素养有待提升。而这种人物素养的缺失必然会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造成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2.1 文学教育净化学生心灵
文学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文学艺术的优美、文学语言的精致和文学意蕴的悠长。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更能震撼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产生共鸣。这也是文学教育的魅力所在,不仅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引导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文学自身属性而言,其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文学作品中那些生动、鲜活的生活画面会映入到学生眼帘,那些鲜活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真、善、美”,有着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的感觉。[2]
2.2 文学教育塑造学生品格
文学教育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文化品格,在高职院校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也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尤其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互相碰撞交流,唯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做到固其本、溯其源,坚守自己,形成高尚的品格,不被外界的因素所诱惑。而这种高尚品格的形成则离不开文学教育,文学教育依赖着丰富的文化典籍和思想,在文学作品中学生的内心和思想受到了熏陶,而这种影响力是深厚的、持久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经典的现代文化彼此融会贯通,较好的塑造学生文化性格特征。
2.3 文学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深厚独特中国文化。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对这些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文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迎合了时代潮流和社会主旋律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无不承载在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为此,高职院校应把这种先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在文学教育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夯实学生文学基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3 文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探析
3.1 创新文学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得到了较大的创新,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仍占据着主流,长期以来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也是比较常见的。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着切实的文学体验,不适合人文科类的学科教育。因此,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分组学习,不同的学习小组对待某一问题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想法,这种思想上的交流碰撞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认知和吸收。同时,这些课堂教学方法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如在学习小说片段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能感受到小说中意蕴。总而言之,在文学课程教学中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认真体会到文学蕴含的魅力。
3.2 加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文学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学习过程。因此,高职院校在文学教育中应注重延伸和拓展,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文化活动纳入到人文素质教育中。当然,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在校园中组织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例如,可以开展社团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以及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等,同时也可以创办文学报刊,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3]可以说,如果课堂教学有着引导作用,那么校园活动则起到实践作用。当然,这些活动是人文素质教育外化的过程,教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主流文化和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学生参与校园活动不仅可以启迪心灵、陶冶情操,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简而言之,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可以将人文素质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道德情操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举止,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促进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学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不仅要创新文学教育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也要注重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学教育氛围,以发掘更多的人文素质培养途径,进而科学地进行校园人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勇.如何将文学教育渗透到人文素质教育中[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192.
[2]杨泉焱,白金龙,王叶莲.文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9(05):10-12.
[3]徐珮.浅析古典文学教育对当代人文素质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37(S2):114-116.
作者简介
祝辉(1979-),女,汉族,河南漯河人,硕士,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