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秩序的调控

2019-02-18陈黎清

卷宗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课堂秩序调控

摘 要: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课,其课堂教学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活动能否顺畅推进,学生体验是否深刻,相互分享是否充分,从而影响心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从营构和谐课堂氛围,健全小组活动机制,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维持与调控课堂教学秩序。

关键词:职高心理健康课;课堂秩序;调控

1 研究背景

1.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

其一,我校学生甚少有对未来的规划,普遍缺失学习动力。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不甚了解,只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或是道听途说而选择了专业。笔者在个别辅导中接待过一位女生,她的苦恼是想换班、换专业,因为班主任对他们管得太严、太死,让她受不了。而在她原来的想象中职高的学生是没有任何压力、很轻松的,不怎么需要学习的。

其二,中职生生源素质可谓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在初中是班级中成绩不良者,而成绩不良很大程度上是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睡觉者有之,百无聊赖者有之,“灵魂出窍”者有之,窃窃私语者有之,整个课堂的参与度颇成问题。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以“笑话”博人眼球,以发表“高见”挑战老师,以“恶作剧”扰乱课堂,使得课堂散乱、拖沓,让其他学生没有安全感。

1.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学科课程注重外显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心理健康课更希望学生有自己独有的感悟、感受,这就需要以生动的活动为载体,只有使课堂“活”起来,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更“活”。这种活动性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伴随而来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秩序的失控,从而影响甚至阻碍课堂目标的有效达成。因此这种“活”必须有序、适度。“活而不乱”“活而有度”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其中全面体验、深度分享、快乐成长。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不断优化和提升构建与维持心理輔导课课堂秩序的能力是每位心理辅导教师的必修课。

2 研究策略

2.1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乐意遵守课堂秩序

2.1.1 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唤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动力的作用,它能让我们的注意聚焦、持续维持、不懈坚持,从而非常大地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师要在课中、课后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他们平等的,老师是接纳他们的,老师是信任他们的,从而营造出心理上相容的课堂氛围。

学生接触一门新课程,其实他们更愿意先了解教课的新老师。所以我的第一课是先从自我介绍开始的。比如我会从姓名、性别、星座、生肖、籍贯、最崇拜的人、学生时代我最头疼的学科等介绍,每介绍完一个信息,我会请跟我有共同点的学生举手示意,当我们一起举手时,我们就成了“自己人”。通过这样的自我介绍学生一下就接受了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跟他们有很多共同点的,陌生但又熟悉的朋友。

2.1.2 体验心理课堂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自然地被点燃了,他们会不知疲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他们自然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破坏课堂秩序。

针对学生对“心理学能看穿一个人,心理老师能知道一个人心里的想法”这一想法半信半疑的情况,我就说你们想现场来试试吗?那谁愿意来当志愿者?此时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但是要主动站出来被老师分析还是有很大压力的。在沉默了几秒钟之后,有个男生勇敢地站了起来:“老师,你看我是怎样的人?”边说还边跟旁边的同学使眼色。其他同学也都安静了下来,我故意慢慢地从头到脚扫视他一番,略作沉思之后说:“你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轻易接受;你是个希望别人喜欢并尊重你的人;你不喜欢一成不变,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你很多时候外向、善于与人交往,但有时你也希望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呆着……”我慢慢地说着,他不断地点头,做出大大的惊愕的表情,其他同学也在旁边惊叹:老师,你怎么这么了解他的!在同学们好奇的眼神中,我问大家想知道谜底吗,所有人此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课堂上。当我告诉同学们其实只是利用了一个叫做“巴纳姆效应”的心理效应时,同学们豁然开朗。然后我告诉他们我们的心理课就是一门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的课程。

2.1.3 共同制定课堂契约,将规则内化为需要

大多数学生从没有上过心理辅导课,一开始是拘束的,当参与到活动中时又会收不回来,因此第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心理课的魅力,更要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秩序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对颇具独立意识的中职生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往往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反感,乃至抵触。所以在制定课堂规则时,教师只做一个组织者,学生才是规则的制定者,让规则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有效保障规则的执行。

在第一堂课学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课有所接触与了解的基础上,我会和学生形成一个共识:心理健康课是一门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挑战自我的课程,它主要通过活动、讨论、角色扮演、视频赏析等方式来开展,因此需要每位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同学们在快乐的同时能有所收获。但是在课堂上也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现象:上课瞌睡虫?上课手机控?上课拖拉王?上课叽喳精?(PPT出示文字的同时配上夸张的图案)学生们一看就会心地笑了。对于这些现象同学们你们说该怎么办呢?我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就热烈地讨论起来。最后我会总结学生的观点,形成我们的课堂契约:积极参与(主动而认真地参与到我们课堂的各项活动中)、主动分享(在小组、全班同学中分享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感受)、学会尊重(同学发言时认真倾听、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思想与感情,不歧视不嘲笑不敷衍)。而对于违反我们的课堂契约的同学,我们给予小小的惩罚: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课堂契约在同学们的全体赞同声中通过。

2.1.4 积极运用期望效应,唤醒学生向上本能

有了课堂契约的约束,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但是在每个班级中总还是会出现一些不遵守课堂秩序的“潜能生”,整堂课都睡觉或游离在课堂之外,他们像一块块顽石,刀枪不入,似乎对所有的一切都无所谓。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而这些“潜能生”们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受到的批评、训斥与打击,让他们学会了用冷漠与敌对来面对外界、保护自己。因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更要关爱他们,接受他们,期望他们。当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为老师和其他同学所接受和喜欢时,实施课堂纪律便会变得十分容易,教师的指导也会被学生自觉接受。

开学第二节课,我发现坐在中间排的一个男孩子一上课就开始睡觉,这狐狸尾巴也露得太早了吧。我想可不能让他养成这样的习惯。于是我在他身边走了几个来回,他一点没有反应,同桌的女孩也不敢叫醒他。今天的课堂是让同桌相互介绍,当我让同桌两两相互了解并写下对方的信息时,他依然一点没反应,他的同桌也很无奈。我走到他身边叫醒他,问他为什么睡觉?哪里不舒服吗?看我没有任何批评他的意思,他倒回答得很坦率:“我觉得没什么意思?”

“什么事情没意思?”

“读书没意思。”

“你都没有尝试,你怎么知道没有意思呢?”

他话锋一转“我不了解她(指同桌)。”看来他并没有真正地睡觉。

“正因为不了解,所以现在给你们了解的机会啊!你试试好吗?”

在整个过程中,我的语气始终非常平和,既没有刻意说教,更没有批评指责。当他微微点头,我便知道他已经同意了。果然接着他开始与同桌讨论,一开始很勉强的样子,等讨论时间快结束时却非常投入了。等同学们到讲台上来相互介绍同桌时,我发现他听得很投入。至此之后他在心理课堂上不再睡觉了,偶尔还能在课堂上看到他会心的微笑。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当时没有去斥责他,而是平等地与他交流,让他说出了心里的想法,让他愿意接受我的想法,从而去改变。我也覺得很幸福,我的几句话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回应。

2.2 健全小组活动制度,让学生不忍破坏课堂秩序

2.2.1 自主制定小组契约,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

课堂契约是维持课堂秩序的大纲,能预防并有效控制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利于课堂发展的心理与行为,但并不能顾及所有课堂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心理课的课堂活动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于是笔者想到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主制定课堂自由秩序也即小组契约。小组契约是由所有小组成员在自愿、平等、自主的讨论中共同约定的,作为组员他们既是制定者也是实行者,因此对他们来说小组契约的约束力更强。具体实施时,笔者是这样做的:先通过纸牌或者报数、拼图等游戏将个体学生组织成6人或8人小组。接着通过“建设我们的家”的活动来定格小组,建设我们的家主要通过让学生来设计小组名称、小组徽章、小组口号、小组组歌、小组契约来增强小组成员的归属感。接着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叠高塔、心有千千结等活动,激发小组的动力,联结小组的情感,凝聚小组的力量,让小组真正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小团体。

在建设我们的家活动中,我看到了小组成员们的无限创意与能力,体会到了他们为小组荣誉而战的团结,感受到了有效的团体活动的魅力。下面是15园林3+2班的一个小家:

小组组名:不朽

小组口号:太阳尚远,但必有太阳

小组组歌:和你一样

小组契约:文明,尊重,保密,说真话

小组成员:叶佳丽、许益芳、朱鲁萍、杨丹、肖雨晴、李晗

小组组徽:

2.2.2 明确小组成员分工,保证小组活动有效开展

当课堂活动进入工作阶段,多个小组活动同时展开,教师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关注到所有小组活动,为了保证小组活动有效开展,明确小组成员分工,责任到人,能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保证小组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特别是小组长和记录员的作用非常关键,小组长起到表率与组织作用,记录员要快速记录下各成员发言要点,并能将各种观点进行整合,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2.2.3 小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保障活动的有效完成

评价是一门课程的必备要素之一,也是课堂秩序的重要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因其特殊性其评价也与一般课程有所不同。

小组活动是我们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所以我们将小组表现纳入课程评价之中,它既能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又能促进其良好课堂行为的形成。小组考核主要应关注小组遵守团体规范、活动规则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时间,全体成员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分享的程度和状态等。每堂课最后5分钟,各小组相互评价。

2.3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能有效调控课堂秩序

2.3.1 设计合理活动,贴近学生心理特点

课堂活动的设计与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中职生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高,独立意识增强,自控能力得以强化,自我意识日渐成熟。因此课堂中宜少一些身体活动,多一些团体讨论、辩论活动、联想活动、比拟练习、纸笔练习等活动形式,体验和调适应成为教学的重心。设计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课堂主题和活动,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帮助他们探索、认识自我,接纳、超越自我;能引导他们学会处理各种困难,适应环境;帮助他们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对此,他们当然愿意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3.2 完善活动规则,确保学生明确要求

完善的活动规则是课堂顺利开展的基础。活动规则即活动指导语,是对活动操作过程的梳理,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说明进行活动。因此,指导语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指导语中不仅有操作的步骤,还有活动的注意事项。为确保学生真正理解了活动的步骤和要求,教师在说明规则后,可以适当问学生“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比如在讲创新思维的时候会做到一个“打结游戏”,这个游戏是希望同学们能打破常规思维,换一个方法来完成一个任务,所以在讲游戏规则的时候必须字斟句酌,不能误导学生也不能提示学生。经过不断实践, 活动指导语完善为“每人拿一根绳子,请你用左右手分别拿着绳子的两端,你能打一个结吗?”针对可能出现的误区,再补充一提示:双手不得离开绳子两端,五指不能分开,且不得将自己的手捆在绳中。

2.3.3 形成课堂“公约”,有效保证课堂秩序

课堂契约因其内容较多,往往难以灵活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生之间默契逐渐增强,教师可适当引导,与学生达成更为简明自然的课堂公约。教学中,笔者觉得运用得比较好的,如在讨论或活动结束时,用十到一的倒计时提醒学生,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当倒计时到三二一时学生也便安静下来;老师伸出一个手指指向发言同学,提醒其他同学将注意力转向发言同学;将手放在耳朵后面,做出倾听状是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同学发言。

2.3.4 善用截断技术,及时有效制止不良行为

当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出现时,除了显性的即时性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更委婉的截断技术来处置。截断技术是指教师以非惩罚性的方式阻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使课堂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的方法。如在讨论时学生偏离主题,教师可以说:“这个话题非常值得探讨,但是现在我们先回到今天的主题”。在分享时,有学生总喜欢在底下插话,教师可以说:“当有人发言时,我们先倾听,等他讲完了我们再补充,可以吗?”如有学生出现不尊重语言时,教师可以说:“不好意思打断一下,在团体中请相互尊重、理解。”

在运用截断技术时,需要把握好几条原则:要避免给学生贴标签,而是对事不对人;要在关心和尊重的前提下表达对学生的不满;要以尝试的态度去观察和感受,而不应武断甚至粗暴地对待学生;要关注问题本身,而不仅仅执着于结果或处理的方式。

3 成果与思考

从刚走上讲台时的不知所措,到后来能十分从容地应对课堂上各种破坏秩序的行为,笔者深切感受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课堂正在朝着活而有序、活而有度、活而有效的方向前进,教师花费在维持纪律上的时间明显减少,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课堂的生成与学生的互动上。学生从一个活动转移到另一活动的时间损耗也降低,增加了学习的时间,总之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保证。

以上只是笔者对个人教学实践的梳理与思考,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秩序的调控是每位心理老师的必备技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出版社,2007.

[2]孙瑞英.高职院校课堂秩序问题原因及对策[J].职业,2011(33):139-140.

[3]吴丽素.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

[4]林永森.谈中职教育的课堂秩序[J].职业教育,2011(1).

[5]朱金平.心理辅导课课堂秩序保卫论[J].素质教育,2011(11).

[6]贾张杰.中职学校课堂秩序的组织与维护[J].职业教育研究,2013(1).

作者简介

陈黎清(1982-),女,浙江省杭州市,中學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课堂秩序调控
批量检查乱坐座位系统设计
动物课堂乐翻天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让音乐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实践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构建心理活动良好秩序,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何维持翻转课堂良好的课堂秩序
低水力停留时间氧化沟的改造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