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矛盾论视角的贵州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思考
2019-02-18刘芷杙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铁的开通,贵州旅游业出现井喷式发展,民族古村落旅游是其中之一,但是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存在多方面的矛盾。本文从矛盾论的视角分析了贵州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矛盾,意在通過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展开贵州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研究,讨论了贵州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关于民族古村落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矛盾;民族文化;古村落;旅游开发;保护
1 前言
《矛盾论》中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矛盾也是具有特殊性的,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这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别的根据;矛盾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而且存在于事物之间。贵州古村落旅游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开发者、旅游者、本地居民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点,在旅游发展中利益矛盾日益凸显,最终形成了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种种问题。本文从矛盾论的视角分析了贵州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矛盾,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相关的一些建议。
2 贵州民族古村落概况
贵州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份56个,各民族在省内88个县(市、区、特区)均有分布,其中世居民族有18个。由于少数民族的群居生活方式,在贵州有着将近约有1万个少数民族古村落,其中接近2000个是具有500年以上历史文化背景的。截止到2017年底,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过官网分为两批次公布了《2018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通知》,贵州占65个。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的加速,截至2017年底,我省共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214.5万余人,全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2016年初的32.56%提升到37.15%,许多饱含传统农耕文明、田园生活的村寨在城镇化发展浪潮中正在不断消失。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最近10年间,我国古村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已经累计失去了90万个村落,贵州少数民族村落也未能幸免。近几年,由于高铁的开通、凉爽的天气、多彩的民族文化、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加上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向往着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贵州的少数民族村落旅游极其受欢迎,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也被推上了高潮。
3 正确认识贵州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3.1 民族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古村落旅游的开发和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众所周知,对古村落进行旅游开发不仅可以改善村落基础设施,提高经济收入,同时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但是这种开发对于民族文化却是一种破坏,外来事物的入侵会使民族文化失去本真性,同时保护意识不到位,更会对民族古村落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如古村落的原有格局因满足要游客的旅游需求而被更改;民族特色建筑耗损速度不断加快;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逐渐消失等等。
3.2 民族村落旅游者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矛盾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者跟本地居民是存在矛盾的。我们都知道文化是脆弱的,极其容易被他文化侵蚀。文化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少数民族有着特殊的信仰与生活习惯,还有很多的禁忌,当外来者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时,难免会触碰到他们的文化禁忌,导致民族之间互相误解并产生抵触情绪。
3.3 民族村落商业化与非商业化之间的矛盾
民族村落开发中商业化与非商业化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当今社会,人们喜欢民族村寨旅游,向往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2018年暑假,贵州迎来了旅游大高潮,商业化严重的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爆满。但是根据游客网络评价报告数据显示,在2018年8月9日至8月15日期间,全国景区差评榜排名,西江千户苗寨排名第二,上榜理由:商业化太严重、乱收费、服务态度差。而同时期内,非商业化的苗寨却冷冷清清,游客寥寥无几。
4 解决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矛盾的建议
分清主次是解决古村落旅游开发矛盾的首要条件。民族古村落的存在,是本地居民的祖祖辈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的,本地居民才是村落的所有者。开发过程中必须把本地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经济收入为目的,最终实现由他们的幸福生活状态给游客带来愉悦的民族文化体验。
改变开发观念是解决古村落旅游开发矛盾的保证。目前“旅游+”模式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正因如此,旅游业态的增加,外来文化的入侵,正在悄然的改变着古村落淳朴的民俗民风。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开始了频繁出现民族古村落景区宰客、卖东西缺斤少两、强买强卖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观念,笔者认为可将“旅游+”的思想进行创新转换,转换成“+旅游”模式,在原有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加上旅游的经营,既保留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又增加了收入,游客也能够体验到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创新经营模式是解决古村落旅游开发矛盾的有效途径。异地建设同类型旅游服务设施是不错的选择。异地建设同类型旅游服务设施是选择在周边的合适距离建设与村寨民族文化同质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设备,整体开发,统一管理。这样的模式首先解决了开发者、旅游者、本地居民之间存在的空间性矛盾;其次村民可自愿加入到旅游服务当中,多劳多得;再者对于管理者而言,也会跟好管理。
贵州的少数民族村落众多,是世世代代贵州人民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解决好少数民族古村落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能够有效地减少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破坏,更好的保护和传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慧璇,赵航,柳庆英.城镇化背景下贵州民族古村落发展保护探讨[J].山西建筑,2016.42(31).
[2]李霄鹤,兰思仁,余韵.古村落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07).
[3]鲁小波,陈晓颖,郭迪.基于矛盾论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阶段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03).
[4]朱清,陈先达.基于实践论和矛盾论视角的矿产资源管理研究思考[J].中国矿业,2018.27(04).
作者简介
刘芷杙(1991-),女,汉族,贵州省余庆县,硕士在读,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