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式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18许中衡
许中衡
【摘 要】本文论述辩论式情境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巧设辩题,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合理分组,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正反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辩论教学;丰富形式,在辩论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总结和点评,巩固与深化辩论的效果。
【关键词】辩论式情境教学 思想政治教学 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B-0114-02
情境教学,本质就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学习的办法。它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辩论式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围绕某个民生话题或者社会热点问题,展开正方与反方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丰富知识面,培育思辨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达成素质教育目标。
一、巧设辩题,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
采用辩论式情境教学,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出比较恰当的辩论主题,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高中政治课堂的辩论题目,与正式辩论赛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高中政治的教学活动被约束在一节课知识点范围之内,选择余地十分窄小。为了选择合适的辩论题目,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考虑到题目的可变性与争议性,使学生积极使用储备好的知识,展开正反两方面的辩论。在辩论题目上应该做到难易适中,学生觉得有话可以说,也能说出一些新意。在题目选择上,应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辩论的欲望。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共有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教师可以根据这四大版块的知识点,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辩论话题。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学习活动方面的需要,也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的《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目前社会出现的老人“碰瓷”现象,选取辩论主题“当老人摔倒的时候,应该扶还是不扶?”然后让学生就这个话题的正与反两个方面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可以迅速理解课本中知识点,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反思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合理分组,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辩论分组有多种形式,如自由分组、座位分组,以及根据学生年龄来分组。但是,无论实施何种分组形式,教师都应该根据各个小组的人数与学生能力作及时的调整,避免辩论过程中出现一方强势占据的现象。而且,教师通过合理分组可以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的《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師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座位等合理地分组。分组的形式上,可以根据座位分布来进行分组、依据学生的出生日期来分组、自由结合方式分组。无论哪一种分组模式,都应该使正方与反方的学生人数相当,在学习水平上没有很大差异。在分组过程中,应该选出几位辩论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出色的辩手,然后挑选出一些学生担任观众,承担赛后总结发言的工作与现场投票的工作。同时,教师也应该确定辩论会的辩论形式,是正常辩论还是即兴辩论。当计划是正常辩论时,教师应该事先告诉学生将要辩论的主题,然后进行分组,留给学生准备辩论的时间。即兴辩论,也就是一种自由辩论的主要形式。即兴辩论事先没有告诉辩论的主题,也没有准备好辩论的材料,也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临场应变能力的充分体现。教师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可以实施正常辩论与即兴辩论互相结合的方式。
三、正反辩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辩论教学
辩论教学活动开始,教师先是宣布一节课的辩论题目,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在辩论的时候,正方先做一辩的陈词,然后由反方也做一辩的陈词。在陈述辩词的过程中,双方的小组成员也要自己思考一些能把对方观点驳倒、提高自己一方观点说服力的论据。同时,学会在对话话语中抓住对方的漏洞来反驳对方的错误之处。最后,双方可以做自由辩论,为自己观点做充分论证,反驳对方观点的错误之处。辩论的程序,应该是作为正方小组成员在发言完毕之后,反方小组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站起来,针对正方同学在发言过程中出现逻辑错误或者话语错误做有针对性的辩论。或者对正方与反方辩手陈述的观点进行总结,概括己方的主要观点和升华自己的观点。
例如教学高中政治人教版《经济生活》的《兼顾效率与公平》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着学生比较关注的市场经济问题,设置辩论式情境教学。在辩论课堂上,辩论主题正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追求的是效率”,反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公平”。在辩论的过程中,正方小组与反方小组先做陈词,然后表明自己观点,由此展开辩论。如正方的观点强调效率的重要性,认为“一大二公”的吃大锅饭时代,提倡平均主义,干多与干少都一个样,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劳动积极性难以激发,人民生活都是普遍贫穷。反方的观点强调公平的重要性,举出的例子是孔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贫富悬殊的扩大化,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如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以及汉景帝的纳晃错之言引起的“七国之乱”等,都是不注重缩小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需要公平,让更多人拥有着财富。在选择辩论时间方面,不应该太长,一般选择在 25~30 分钟是最好的。在这一期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辩论技巧、辩论方法、辩论礼节。在辩论过程中,他人发言的时候,不应该打断对方的话,不应该对他人做任何的人身攻击。在辩论的时候,应该与具体事例相结合来开展。同时,应该注重点拔与引导,使辩论活动朝着对教学活动有利的目标发展。这样,通过辩论,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特性有了本质性的了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丰富形式,在辩论中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选择辩论课的情境教学形式,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根据辩论内容与辩论主题的差异,采取丰富多彩的辩论形式。整体来说,辩论形式可以分为深入探讨式辩论、发现式辩论、综合运用式辩论等形式。
发现式辩论需要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就是指导学生灵活应用发展眼光去观察问题。如教师可以选择“男生与女生交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主题进行辩论。在讨论这个主题的时候,学生肯定会有很多观点与看法,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观点表达出来,然后与组内同学和组外同学进行大胆地辩论,从而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深入探讨式辩论,也是一种比较深层次的辩论。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做到层次分明,辩论的时候有理有据。同时,也可以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深层次探讨问题与迁移知识。如在辩论民主监督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把民主监督与封建专制相比较、民主监督与贵族统治相比较。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学会横向比较知识与纵向比较知识,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对民主监督这一知识点的内涵也有了深入性的了解。综合运用式辩论,是一种比较完整的辩论模式,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规则与辩论流程,需要学生具备比较高的辩论水平与能力。因此,教师在应用综合运用式辩论的时候,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辩论条件与辩论氛围,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与补充有关辩论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围绕辩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辩论技巧与综合素质。
五、总结和点评,巩固与深化辩论的效果
辩论式情境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辩论教学的总结与点评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 5~10 分钟对辩论比赛效果做“点评”,进行最后一番总结性质的陈词。教师的点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师考查学生为辩论会准备的资料是否充分、论据支撑是否具有说服力、立论角度是否合理与正确、论辩是否做到清晰与条理性、是否符合逻辑性与做到严谨,以及是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是否有利于培育创新能力等,教师以此进行评价与点评。教师对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产生的思维闪光点和创新点进行鼓励与赞扬。第二部分是教师对辩论内容的总结,这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该纠正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认知错误,对问题实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深度剖析,深化學生对知识点的认同与理解,纠正认知上偏差,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写出辩论的心得体会,达到巩固与深化辩论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兼顾效率与公平》这一节课时,教师在学生辩论结束之后,对学生辩论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评价的立足点不是辩论中胜负的问题,应该是每个小组的成员准备辩论材料充分性、辩论的条理性、辩论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学生参与辩论的热情程度、学生的思维强化和创新思维培育等方面。之后,学生才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有整体性的认知。这样,通过总结与升华,学生对市场经济发展有了本质性认知,树立起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自信心,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辩论式情境教学,必须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思辨与学习,从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史维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4)
[2]肖 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