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研究

2019-02-18郭伶俐王认认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

郭伶俐 王认认

摘要: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是一种具有明确动员对象、动员过程、动员类型和方式的较稳定的灾害救助活动模式。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从主客体的构成出发,阐述动员条件、动员形式、分析我国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动员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体系,以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动员机制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51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面临着各种安全问题。校园公平、和谐、管理得当是校园的理想目标。在危机面前,拥有完备的应急社会动员机制是衡量国家能力的指标之一 。而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也是构成其指标的要素。 因此,“在危机面前,有效的社会动员是形成国家、 民族和社会整体力量的重要条件”。学校掌握的资源有限,单靠学校或教育部门,很多问题无法彻底解决。需设计适合学校使用的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来调动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达到提高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效率和实现校园秩序稳定的目标。

2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

准确把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是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的条件之一。莫凡认为“校园突发事件的应急社会动员机制是依据决策方案、发布信息、行政报批等方式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稳定校内人员,通过信息发布与行政报批等手段,实施应急预案进而开展各项工作”。基于灾难管理的实践及经验,机制就是指某类活动所具有的稳定联系及其活动模式。校园突发事件社会动员机制就是指在社会动员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协调社会各要素将各要素之间以合理安排的形式使其具有稳定联系的活动模式。

2.1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的主体和客体

我国学者对社会动员的认识差异主要体现在动员的主体上,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动员与政治动员是对立的,社会动员的主体为政府以外的社会力量;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动员包含了政治动员。我国目前的社会动员主体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但校园突发事件的社会应急动员主体应为教育部门和政府,其中政府起协助作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动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的突发事件,学校领导更了解学校设施、资源和工作人员,有更多的主动性和导向性。政府协助学校能更有效的动员社会力量。因此,有效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动员机制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建立政府协助和全校师生员工、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机制。

2.2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的条件

由于社会资源分布范围广,又具有私有性,因此有效地动员社会资源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常设的相关机构。应急动员机制能够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平时就设置相关机构,如应急指挥部门、网络舆情监控与预警部门。制定有关政策与规范,形成快速反应的指挥和决策系统,并将拟定的应急预案报由主管部门审批备案,以求各方对整个方案有全面的理解,能够快速高效的贯彻执行。二是能正确的分析动员对象的特征、需求。英国在使用志愿者方面,只使用认可的志愿者,如英国红十字会的志愿者,非政府组织给他们上了保险。我国应借鉴这种制度,培训我国的志愿者,让其更专业。三是利用舆论的正向作用。舆论领袖可以通过专业型动员和正义型动员这两种主要模式,更快捷动员社会热心人士参与进来,通过大家互动使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成为热点型事件。四是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有效地动员。我国在法制方面还没有制定保护和规范志愿服务行为的法律,由于法律没有规范,公民参与其中会出现无序状况。法律应规定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在大灾难动员时不愿意参与者,应给予处罚。

2.3动员形式

2.3.1校内动员

校内领导对学校相应的基础设施设备、教师、员工和应急方案制定的流程都较为了解和熟知,需要校内领导紧急成立应急小组来应对突发事件,其中主要的动员方式和动员内容如下:一是组织动员,校内的最高领导第一时间采取反应,首先向上级报告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需要如何援助的情况,同时把校内的各个部门组织成应急小组,专业人员对突发事件做出最符合现场的应急策略,照往常指定的应急计划或者临时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出处理灾后的各项事宜的策略,动员校内的师生和工作人员参与进来。二是团体动员,校内组织有学生会,社团等,这些团体为校园和师生提供服务。平时,培训们应急知识,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基本应急知识,懂得预防,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措施。三是網络动员,“学生目前是网络的主力军”。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拥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且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都是学生们的主场,通过动员学生发挥他们的网络动员能力。

2.3.2政治动员

政治动员是在应对重大灾害时无法实现正规程序的流程,需要党中央和政府进行现场指挥,发布特殊情况政策,引导社会组织与成员高度重视,高效率调动社会公共资源,号召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因此,需要以下动员方式和内容:一是组织动员,行政动员的具体实行过程,依托于政府的各级组织进行上传下达的动员,已达到被动员人对灾难的认知,从而能及时的参与救援中。二是社区动员,社区动员从属于组织动员的一部分,是借助于基层的行政组织,如居委会。三是媒介动员,大众传媒一直以来都是宣传者使用的方法,这种方式具有时效性,能快速的将信息发布,得到相关人员的支持,社会科技的发展为信息沟通带来了便利。

3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体系

3.1提高我国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客体的应急管理服务能力

我国基础教育关于应急教育方面比较薄弱,虽然我国近年来为加强应急能力采取了科普宣教工作,但是缺乏制度的约束,仅流于形式。欧美国家推行第一响应者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有两个:一是他们的服务属于志愿服务。二是他们的服务需要取得认证资格。国外还通过应急响应制度来提高公民的应急能力比如:欧美等国家, 美国国土安全部认为第一响应者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充分准备,且是首先赶到第一现场的人,他们掌握着类似事件的信息,处理事件的资源和设备。这两种制度可以解决了我国在应急能力问题上的两个重要问题,即制度问题和组织性问题。有利于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有序参与。

3.2加强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志愿服务的组织协调

加强我国应急社会动员志愿服务组织协调在志愿者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突发事件的預防与准备中,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都需应急志愿者的参与。其次,预警阶段,志愿者的参与能提供更多的帮助,发现事件的潜在因素和显性特征,为及早的判断风险提供信息支撑。欧美国家对志愿者组织会定期培训,重视社区服务能力,使社会组织在应急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使他们成为应急社会动员中志愿服务的主力军。

3.3健全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校园安全管理注重过程、实践、落实相关制度、抓好安全教育、关注安全工作的所有环节,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和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将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到人,且要狠抓落实;二是构建校园安全教育体系,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工作中,形成人人参与的模式;三是完善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和培养应急人才,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既能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又能降低校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风险。

4结论

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社会动员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校园秩序的稳定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而由校方管理者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包括政府力量,家庭社会等力量,采用激励和鼓励的规制措施使应急过程中的人员能够积极处理危险等的方式。这种机制是一种以灾前预防、灾中救助、灾后恢复为主导,依靠政府和社会等的力量来协作完成突发事件应急过程。这种动员机制能够充分地动员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将校园突发事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进而快速的恢复学校的秩序。

参考文献

[1]甫玉龙,姜继为.公共危机中政府服务职能需要强化[J].发展,2006,(1):30-32.

[2]莫凡,胡小东,孔庆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6):100-104.

[3]宋劲松.应急管理社会动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2.

[4]徐明,李震国.网络社会动员作用机制与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16,(10).

[5]宋劲松,刘红霞.应急管理第一响应者制度的产生与发展[J].中国应急管理,2011,(8):28-31.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
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应急管理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城市应急管理实施效果及优化路径解析
微课在应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