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废城市”指标体系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2019-02-17梁渲坤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无废城市资源化指标体系

张 玉 梁渲坤

1. 西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75 2. 西安市三环路绿化管护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00

2018年“无废城市”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注入了新动力,促使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悄然而至。与此同时,生活垃圾作为固体废物的重要组成,其分类减量工作也正由点到面的逐步推开,其中《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在垃圾分类推行20年后,开始进入“强制时代”。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社会新时尚,为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有力抓手。基于此,本文在阐述“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以期能为加快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1.“无废城市”建设的内涵、目标及指标体系

“无废城市”即不是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也不是固体废弃物完全被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和管理模式,强调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1]。

2018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以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废弃物等为重点,以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为最终目标[1]。其中,到2020年的试点目标为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为我国全面推行“无废城市”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1]。

为进一步明确“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保障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为正确评价“无废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提供了量化指标。该《指标体系》从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等多个方面,筛选出能够充分反映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重点领域需求、发展阶段、技术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的统计与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是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三级指标被划分为必选指标(22项)、可选指标(37项)和自选指标3类,并明确了每项指标的解释、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及数据来源等信息[2]。

值得注意的是,《“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生活垃圾领域的相关指标要求,且在37项固体废弃物指标中与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及处置等相关的主要指标共有10项(表1),由此可见,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减量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构筑起了“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框架,使其成为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的有效切入点。

表1 “无废城市”建设生活垃圾领域指标[2]

2.全面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无废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和管理模式,其建设内涵、目标、指标体系等均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有效助力,特别是在建设目标、量化指标体系上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此背景下,本文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所给出的生活垃圾分类总体路径,以及多年来各地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经验[3~7]提出以下建议:

(1)借力大数据建设,助推垃圾分类。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应立足城市现状和未来,即将垃圾分类工作与当前“大数据”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化城管”等统筹协调、同步推进。用大数据为生活垃圾分类赋能,利用“互联网+”建立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平台,促进其与“智慧环卫”、“数字化城管”等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过程监管、调度;建立垃圾分类数据库,统计不同类别垃圾产量、可回收物的品类和数量、垃圾回收与资源化利用量等数据,为垃圾计量收费、阶梯收费等政策研究、建立标准化回收机制以及城市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助推垃圾分类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垃圾分类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探索建立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2)梳理薄弱环节,补齐分类短板

梳理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矛盾,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地、经济适用、简单易行原则,针对问题与难点逐级明确目标与任务措施。具体而言,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为落实垃圾分类目标要求而需要开展的任务清单,明确工作内容、预期目标、责任主体、完成时限、资金投入等;明确保障实施方案稳步推进的法律法规、组织领导、资金支持、宣传引导等措施,不断强化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及监管体系建设,明确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资金筹措方案、渠道和资金规模,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健全、“两网融合”不充分、资源化回收利用不足等突出短板,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长与分类回收、利用处置能力不足以及人们对分类模式智能简易化的需求日益提高与技术创新支撑薄弱的突出矛盾,落实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的措施,降低人均生活垃圾日产量、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积极探索市场化服务模式,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收运效率,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提高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能力,使垃圾分类工作全链条提升、全方位推动、全社会动员、全方位覆盖。

(3)建立指标体系,提升分类实效

科学合理的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量化标准,既是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准确可靠评价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对其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分类实效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同时,基于生活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基础[8~10],借鉴《“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CJJ/T 102-2004)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建办城函[2018]304号),以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分类成效、可持续性、可复制推广性等为主要内容构建定量化的城市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不同指标进展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和把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程中各方面的实效成果,寻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制定有关决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垃圾分类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4)立足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垃圾分类

面对全球资源紧张、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生活垃圾作为重要的碳源,其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是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工业和农业生产,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着衣、低碳饮食、低碳出行等简约、俭朴的“绿色低碳生活”,加快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能效、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低碳城市”建设,同样是实现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3.结论

目前,“无废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大数据建设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的开展已为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提供了实践经验,但总体仍在发展探索中,政策引导、资金保障、技术支撑、法律监督、市民的参与和支持等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多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纽带,要避免盲目激进和只做表面文章,应依托“无废城市”建设,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建设的时代背景,抓紧推动建立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的科技信息水平,加快建设与垃圾分类配套的管理体系、收运体系、末端处理体系、回收与资源化利用体系及评价指标体系等,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推动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升级转型。

猜你喜欢

无废城市资源化指标体系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深圳率先探路“无废城市”建设
“无废城市”离我们有多远
深圳等11市入选“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无废城市”如何建?让科学家来告诉你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