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园城市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与“落地”过程中三生空间特征分析
——以龙坞、云栖小镇为例

2019-02-17卢一沙申臣臣杨大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田园城市生活空间空间布局

卢一沙 申臣臣 韩 翔 杨大康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引言

从2014年特色小镇的概念被提及开始,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十分关注,不断从各个层面出台若干意见、规划,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浙江省率先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

1、基础理论及现有研究

1.1 田园城市理论

19世纪末产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城市环境恶化,引起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霍华德提出城市和农村融合的理论,综合两者的优势,形成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从城乡协调的角度把城市与外围乡村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并对资金来源、土地分配、城市财政收支和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人口密度、城市绿化带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在田园城市理论视域下,国内众多学者从城乡统筹(吕斌,2011;李小兰,2017)、城乡空间布局(陈哲霖,2017)、城乡生态环境(洪光荣,2010;高中岗,2013)等角度展开了城镇建设的相关研究(表1)。

其中,关于空间布局方面的研究甚少。如陈哲霖等总结了以定海远洋渔业小镇为代表的港口型特色小镇、以临安云制造小镇为代表的山地型特色小镇、以杭州云栖小镇为代表的平原型小镇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特色小镇空间布局形态影响因素,如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产业因素、交通因素、社会职能因素、政策因素。

1.2 特色小镇相关研究

在特色小镇方面,国内众多学者从产业发展(陈晓蓁,2017;王越,2017)、空间布局(张婷,2017;刘晶,2016)、特色文化(李小兰,2017;罗应光,2012)、以人为本(路建楠,2017;赵灵灵,2016)等角度展开了相关研究。其中空间布局的相关研究多以规划方案为主,对于方案的实际建设情况却很少谈及。

2、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评述

分别从交通区位、空间结构以及三生空间对我国60个特色小镇规划案例进行分析。

2.1 区位交通

每个特色小镇犹如田园城市的卫星城一样,分布在中心城市四周,它们之间有快速便利的交通相连(表2,图1,图2)。

2.2 空间结构

特色小镇基本都以“点—轴—面”结构进行小镇内部的空间布局,其空间布局手法与田园城市相似,点即为城市中心花园,轴即为6条林荫大道,而面即为从内向外不同的环状功能分区。

旅游型特色小镇以景观吸引游客,主要景观作为核心,而其他次要景观作为景观节点,主要游览路线和主要景观构成主轴,次要景观节点和路线构成次轴,并根据不同景观风貌进行分区。工业型特色小镇一般以产业园作为核心,其主轴一般为经过核心的道路,次轴一般是可以经过各个区的路线,一般按照小镇内部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农业型特色小镇核心一般为内部建筑聚集地,其主轴一般是经过主要建筑或主要景观的道路,次轴一般是经过次要景观的道路,根据不同的农业活动进行分区。

2.3 三生空间

特色小镇的三生空间布局及功能与“田园城市”理论中相似:位于最中心的中心公园、宏伟大街构成的花园主要为生态空间,而居住区即生活空间,而在外环的工厂、作坊以及外围的农田等又是生产空间,这些空间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且每个空间并不是单调的,比如中心公园除了是生态空间以外,还是生产空间,而居住区中除了生活空间,还是生态空间,外围的农田除了是生产空间,还是生态空间,因此其三生空间都是紧密且复杂的结合在一起的。

特色小镇的生产空间一般是特色小镇占比最大且处于核心的部分,如在旅游型特色小镇中是整个小镇生活和生态空间的载体,而工业型特色小镇中又是小镇空间中占比最大处于核心部分的空间,在农业空间同样是占比最大的甚至遍布整个小镇。特色小镇的生活空间一般占比相比于生产空间较小,但是与生产空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如旅游型特色小镇生活空间亦为其生产空间且位于小镇核心,而工业型特色小镇的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相邻,农业型特色小镇的生活空间一般位于生产空间中或与其相邻。特色小镇的生态空间一般占比较大且遍布整个特色小镇,与生产和生活空间联系紧密,如旅游型特色小镇的生态空间一般是遍布整个小镇的,工业型特色小镇是用来明确一些生产和生活空间的边界,而农业型特色小镇的生态空间和生产空间是互相融合紧密联系的。

3、特色小镇“规划”与“落地”过程中三生空间特征

经过对杭州云栖小镇与龙坞茶镇的现场调研和资料查找,分别对云栖小镇与龙坞茶镇“规划”与“落地”之后的三生空间特征进行分析:

3.1 云栖小镇三生空间特征分析

规划特征

云栖小镇的生产空间是位于小镇中心区域的产业核心区,其由两条自然山体生态走廊围绕而成;生活空间作为整个小镇的生活配套区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小镇的西北和东南两个位置;生态空间是由小镇穿过小镇内部的四座山经过两两结合所形成的两条生态走廊。这两条生态走廊将小镇中心的生产空间与两旁的生活空间进行了分隔,这样不仅让生产和生活空间不会有互相的干扰,而且让生态空间也融入了整个小镇的空间中,而一条山路作为整个小镇的产业发展轴将中心的生产空间和南北的生活空间串联,使得作为小镇核心的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不仅让其有分隔带的功能,也充分发挥它的生态功能,最终形成了“生产生态相邻,生产生活相连”的空间格局(图3)。

落地特征

云栖小镇落地之后的生产空间面积相比规划时有一定的扩大,落地之后的生产空间从核心位置越过生态空间向两边扩散,侵占了南北部的部分生活空间,从而与生活空间联系更加紧密;生活空间相比规划有一定的减少,由于生产空间的扩张压缩了部分生活空间的面积,并且有少部分生活空间位于生产空间内部,呈点状分布;云栖小镇生态空间的位置并没有太大变化,其面积随着生产、生活空间的增大而有所减少(图4)。

3.2 龙坞茶镇三生空间特征分析

规划特征

龙坞茶镇的生产空间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小镇东南位置产业及综合门户区所在的空间,另一部分为西南位置茶庄园所在的空间,茶庄园所在的空间除了生产空间外,还有属于生态空间;生活空间主要是位于小镇北部的老镇区所在的空间;生态空间主要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位于综合门户区东面的绿地,一种是位于老镇区旁的滨水区,以及与茶庄园中的生态空间。小镇以道路以及滨水生态空间进行三生空间的分隔,但因为滨水区以及茶庄园的存在,让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联系较为紧密(图5)。

落地特征

龙坞茶镇落地后镇域面积有所扩大,因此其三生空间均有较大变动,其中生产空间相比规划,面积和位置都有较大变化,其茶庄园转移到了小镇的西部地区,而在小镇的北部地区还规划了大面积茶博会会址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面积和位置变化较大,基本将规划时的茶庄园完全纳入老镇区中,并在小镇的西南角和东南角增加两处生活空间,这让生活空间与生产、生态空间之间的联系更加的密切。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一样有较大变化,除了原有的滨水区与绿地保留以外,还在小镇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分别增加了生态公园和独行公园,还有一大片生态空间是依托改变之后的茶园。原有空间性质的改变以及规模的增加,使得小镇的三生的联系更加紧密(图6)。

4、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对云栖小镇以及龙坞茶镇的规划时以落地后三生空间布局变化的分析,并结合“田园城市”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落地后的生产空间与其规划时相比,其面积基本都会有所增加,其增加的方式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散,会与生产和生活空间的边界变得不像规划时那么明显,与生产、生活空间融合的更加紧密;落地后生活空间与规划时相比,其面积有可能会增加,但是其和生产空间的增加不同,而是在原有规划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在生产、生态空间中呈斑块分布,与生产、生态空间融合在一起;落地后的生态空间与规划时相比,因为生产或者生活空间的增加会导致生态空间面积的减少,生产空间的扩散式增加会导致其与生态空间的边界变得模糊,生活空间斑块式的增加使其融入了生态空间,使得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结合,拥有较为多样的空间功能和结构。

特色小镇的三生空间如同“田园城市”模式中环状结构一样,每个分区并不是非常单一仅有一个功能,而是拥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比如“田园城市”中心花园紧靠着市政厅、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其宏伟大街形成的公园中也存在数座学校、教堂,外围农用地中也存在农场、牛奶厂。因此特色小镇的落地后的三生空间同样如此,并不是每个空间内部都是非常单一且相互之间泾渭分明的,而是不同的空间互相融合、相互依托的,形成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空间格局。

特色小镇规划时与落地后三生空间产生不同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特色小镇在规划时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估,导致其建成之后现有的三生空间无法满足支撑当前产业规模与人口数量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三生空间进行改变;二可能是因为特色小镇建成之后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的转型等来维持特色小镇的发展,因此其三生空间布局需要对其新的产业进行调整和改变。

猜你喜欢

田园城市生活空间空间布局
前置化空间布局,龙湖驱动TOD的未来模式
生活空间与老年人不良健康结局的研究进展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浅析美术馆建筑的选址与空间布局
全球图景中的田园城市运动研究(1899-1945)(上):田园城市的研究体系及田园城市运动在英国之肇端与发展
山骨云根
杨威:田园城市有多远
“田园城市”与我国新区建设
姑臧城空间布局与五凉河西政治
空间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