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2019-02-16孙婧霞陈艳峰张艳红翟振伟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疗效分析

孙婧霞 陈艳峰 张艳红 翟振伟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注射液;骨密度P1NP、β-CTX、疗效分析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老年妇女是其主要发病人群,我国6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6%左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腰背部疼痛、身长缩短、驼背及骨折为主,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临床用于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均取得圆满的疗效。为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远期疗效及骨转换指标变化,特设计本研究,为临床判断患者骨代谢状态,了解病情进展,以便更好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相关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0岁)患者80例。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9.47±9.53),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57±3.03)年,其中椎体骨折患者22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31±9.69),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78±3.14)年,其中椎体骨质患者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骨密度T值≤一2.5及/或发生脆性骨折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病例排除标准: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肿瘤转移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35ml/min),低钙血症未纠正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材料:唑来膦酸注射液(密固达,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规格5mg/100ml,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81132);碳酸钙D3片(钙尔奇D,美国惠氏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元素钙600mg+维生素D3125IU/片,国药准字H10950029);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延迪诺,上海信宜延安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微克,国药准字H20010619);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美国HOLOGIC骨密度仪);骨代谢标志物试剂盒为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

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选择钙尔奇D3片600mg/次,1次/日,法骨化醇软胶囊0.5ug/次,1次/日连续治疗1年,另外40例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均给予静点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时间大于30min,1次/年,唑来膦酸使用前后给予250ml生理盐水水化,阿司匹林泡腾片1片,晚八点口服,用药前后嘱患者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减少肾脏毒性的发生。12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1.3.1骨密度测定: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腰椎L1-4和左髋部(股骨颈)的骨密度值。

1.3.2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检测:采用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的骨代谢检测试剂盒,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型胶原氨端延长肽(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以肝素抗凝管采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2ml,所有血样本送我院检验科进行检测分析。

1.3.3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肌肉软组织疼痛、骨关节疼痛等流感样症状,恶性、呕吐、乏力及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症状。

1.3.4观察新发骨折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对比有无新发椎体骨折。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π±s)表示,组内治療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均增加(P<0.05),见表1;治疗1年后对照组患者腰椎和左髋部骨密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腰椎及左髋部骨密度值均增加(P<0.05),见表3。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的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PINP、β-CTX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25羟维生素D水平升高(P<0.05),见表4;治疗1年后对照组P1NP、B-CTX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25羟维生素D水平升高(P<0.05),见表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INP、β-CTX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别不大(P>0.05),见表6。

2.3观察组患者输注唑来膦酸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有6例出现发热症状,发热症状多在24~48小时内缓解,1例患者1周内出现双膝关节急性肿痛,给予双膝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后症状在2天左右缓解,有1例出现恶心、纳差症状,在24小时内缓解,未见不适症状反复出现的患者。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下颌骨坏死、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肾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4两组患者研究期间均无新发脆性骨折发生。

3讨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是破骨细胞的吸收增加及成骨细胞的功能衰减,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补钙、补充维生素D只是基础治疗,单纯的补钙、补充维生素D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症,双膦酸盐作为循证医学研究最全面,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骨吸收类药物。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研究显示其防治骨质疏松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多在2~3天内缓解,且使用方便,每年静脉点滴一次,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骨密度在治疗短期内难以提高,而骨代谢标志物通常在短期内能反应治疗效果。所以骨转换标志物被认为是应用骨吸收抑制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短期监测标志物。临床上常用P1NP反应骨形成,β-CTX反应骨吸收。本研究回顾陡分析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后抗骨松治疗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相比对照组给予补钙、补充维生素D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静点唑来膦酸治疗1年后,P1NP、β-CTX水平均明显下降,对照组基础治疗1年后,PINP、β-CTX变化不明显,但两组治疗后25-羟维生素D均明显提高。β-CTX水平下降,提示唑来膦酸作为骨吸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降低骨转换。P1NP水平下降,提示唑来膦酸治疗后除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同时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即全面抑制骨代谢指标。本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年后,25羟维生素D水平均升高,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可能与维生素D在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有关。

本研究总体耐受陡良好,不良反应发生少,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唑来膦酸作为抗骨质抗骨质疏松药物,安全性良好,也与本研究加强用药前的预防措施、水化有关。1年内未出现新发骨折,提示唑来膦酸降低骨折风险疗效显著。

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能够显著增加腰椎及髋部骨密度,降低P1NP、β-CTX,降低骨折风险,总体耐受性良好。相比口服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每年1次的给药方式,简单经济,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提高了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猜你喜欢

疗效分析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胸椎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探究
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疗效分析
经皮肾穿刺治疗梗阻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分析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观察
依替米星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的疗效分析
血浆置换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以米托蒽醌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脏器毒性和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