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诊断单纯性颈内静脉活动性血栓1例及文献复习∗

2019-02-16赵秋霞

重庆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团块癌栓活动性

刘 蓉,赵秋霞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北宜昌 443003)

单纯性颈内静脉血栓很罕见,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血栓后遗症等。大多数颈内静脉血栓与静脉置管、癌症、卵巢刺激综合征等有关[1]。本文报道该例患者没有上述相关病史,左侧颈内静脉瓣上方发现活动性血栓,而双侧上、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对此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复习文献,旨在分析单纯性颈内静脉血栓发生的病因、特点及转归,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66岁,因头晕3 d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肿瘤及脑血管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遗传疾病史,吸烟史30年。

1.2方法

1.2.1检查仪器 采用PHILIPS EPIQ 7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浅表线阵探头(频率为3~12 MHz)。

1.2.2检查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依据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指南》进行颈动脉、颈内静脉及上、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2 结 果

2.1实验室检查 体温36 ℃,脉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 mm Hg。白细胞计数 12.34×109/L,D-二聚体 11.5 μg/mL,肝肾功能正常,蛋白质S、蛋白质C和抗凝血酶Ⅲ正常,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阴性。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糖抗原、甲胎蛋白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正常。

2.2治疗前超声表现 双侧颈动脉内中膜不均增厚,左、右侧内中膜厚分别为1.0、1.1 mm,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双侧颈内静脉血流缓慢,静脉瓣活动正常;左侧颈内静脉瓣上方1.9 cm处可见大小约3.25 cm×1.35 cm等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团块,质地疏松,可见有蒂与颈内静脉壁相连,并随心动周期摆动,而彩色多普勒显示团块内无血流信号;提示左侧颈内静脉活动性血栓,双侧上肢、下肢动静脉未见异常回声,见图1。

图1 治疗前左侧颈内静脉活动性血栓超声图

图2 治疗1周后左侧颈内静脉活动性血栓超声图

2.3治疗后的超声表现 抗凝治疗1周后,双侧颈内静脉血流缓慢,呈云雾影;左侧颈内静脉瓣上方可见范围约4.35 cm×1.05 cm等回声为主的疏松团块,内可见片状无回声及低回声区,见图2,随心动周期摆动,较前次活动范围大。抗凝治疗2周后,双侧颈内静脉血流缓慢,管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光团,左侧颈内静脉瓣上方约1.9 cm处可见大小约0.43 cm×0.30 cm嵴样突起,见图3。

图3 治疗2周后左侧颈内静脉活动性血栓超声图

3 讨 论

1889年ORMEROD在二尖瓣狭窄患者尸检中首次发现颈内静脉血栓,随后1955年CIUTI和SKINNER报道了心力衰竭患者可伴发颈内静脉血栓[2]。颈内静脉血栓可单独出现,大多数伴发深静脉血栓。研究发现1 948例深静脉血栓中,单纯性颈内静脉血栓仅29例(1.5%),单纯性颈内静脉血栓与颈内静脉伴发深静脉血栓之比为1∶2.57[1]。颈内静脉血栓大多为中年女性[1],少数可发生于年轻人,如Paget-Schrotter综合征是因胸廓出口异常、骨骼异常或肌肉过于发达压迫静脉引起血栓[3]。颈内静脉血栓可自发,或继发于中心静脉置管、外伤、颈部手术、凝血功能障碍、高凝状态、肿瘤、反复注射、红细胞增多症、颈部夹层、放疗、药物滥用、卵巢刺激综合征、颈部或口咽部感染、淋巴结结核等[3-4]。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包括内皮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和高凝状态。但有学者认为头颈部静脉比上肢静脉更容易形成血栓,因其解剖结构特点及位置所决定,尤其是静脉瓣缺如,更易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3]。

大多数颈内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颈部疼痛、肿块或颈部肿胀[2],部分可无任何临床症状[1]。颈内静脉血栓并发症有肺栓塞、颅内静脉窦血栓、颅高压、Lemierre综合征、化脓性栓塞、面部水肿和视力丧失[3-4]。目前颈内静脉血栓的治疗没有相应的指南,大多数参照上肢静脉血栓治疗方式,主要采用3~6个月抗凝治疗,部分在抗凝效果不佳时,可采用静脉取栓或上腔静脉置滤网[2]。

颈内静脉血栓诊断可采用CT、超声、超声造影、磁共振(MRI)及静脉造影等。本例患者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时,发现左侧颈内静脉静脉瓣上方1.9 cm处可见不均质的疏松团块,可见有蒂与颈内静脉壁相连,并随心动周期来回摆动,团块内未见血流信号;双侧颈内静脉瓣活动正常;双侧上、下肢深静脉血流通畅。追问病史患者自述20年前有左上肢外伤史,推测当时有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目前患者处于高凝状态(D-二聚体升高),血液易在原损伤处发生涡流,形成血栓。超声诊断颈内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78%~100%,特异度为82%~100%,并可动态观察其变化,了解其转归[5]。本例患者经过临床抗凝治疗1周后,发现左侧颈内静脉活动性血栓变得更为疏松,活动范围更大;2周后,清晰显示左侧颈内静脉内侧壁可见大小约0.43 cm×0.30 cm嵴样突起,这有可能是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之一。

颈内静脉血栓还需要与颈内静脉癌栓、颈内静脉肿瘤相鉴别。颈内静脉癌栓可能与肿瘤直接浸润或隐匿的恶性肿瘤转移有关[6]。大多数是甲状腺癌直接浸润,少部分可为甲状腺转移癌(如肾细胞癌),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引起颈内静脉癌栓。因此发现甲状腺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应警惕颈内静脉癌栓[6-7]。颈内静脉癌栓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癌栓在管腔内的位置,但常引起颈部的肿胀和疼痛。其并发症主要为肿瘤栓塞或右心房阻塞引起的猝死[8]。颈内静脉癌栓的超声表现为颈内静脉内低回声团块,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与肿瘤具有相关性[7]。颈内静脉原发性肿瘤罕见,如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平滑肌肉瘤和血管肉瘤等,目前报道较多的是平滑肌肉瘤[9-10]。颈内静脉肿瘤常表现为颈部包块,大多无明显症状,超声表现为颈内静脉内低回声团块,常规二维及彩色超声诊断较困难。若行超声造影,肿瘤可显示造影剂充填,根据肿瘤的病理特点,造影充填模式也有不同。有学者认为超声造影是鉴别颈内静脉血栓、癌栓及肿瘤的金标准[11]。本例患者考虑是颈内静脉活动性血栓,情况比较危急,未能进行超声造影。同时亦可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肿瘤免疫染色指标等)进行鉴别。

单纯性颈内静脉血栓虽然罕见,也容易被忽视。因此,当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有疑问时,超声需要仔细扫查,了解颈内静脉瓣膜活动、管壁及颈内静脉血流情况,动态追踪观察治疗进展,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

猜你喜欢

团块癌栓活动性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生物质炭复合团块在高炉中的反应行为
红外暗云中分子气体团块的性质研究∗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合并门静脉左支与右支癌栓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研究
含铁尘泥自还原团块固结机理及强度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