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两路”精神的内涵特质

2019-02-16庞跃辉

关键词:青藏公路筑路民族团结

王 戎, 罗 婷, 庞跃辉

(1.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74;2.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1)

1950年初人民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开始修筑进藏公路,11万解放军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用简陋的工具夜以继日地奋战,历尽千难万险。四年多时间里,川藏公路穿越横断山脉的14座大山、8条大断裂带、众多大江险河,全线所挖路基的土方就相当宽15米深3米长1300公里的一条运河;修筑大小桥梁430座,总长6000多米;砌筑护墙8万多立方米。青藏公路在海拔4000~5000米“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施工,修筑两路的工程巨大和艰险,在世界公路修筑史上前所未有。

2014年8月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将“两路”精神概括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1]。这一概括是对川藏、青藏公路建设者所作出的历史性功绩的充分肯定,科学阐释了“两路”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新时代大力弘扬和践行“两路”精神,对于建设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两路”精神的内涵

川藏、青藏“两路”精神是在特定时代及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下形成,在60多年来的筑路、护路实践中传承发展,在促进西藏交通发展、推动西藏社会繁荣进步的实践中得以完美展现。十八军将士们的忠勇牺牲,张国华、陈明义、穰明德的勇于担当,勘探队的攻坚克难,慕生忠将军修筑青藏公路的英勇气概,武警交通部队官兵们的顽强拼搏,护路员工的默默奉献与坚守,一代代“两路”人用热血和生命保障着高原天路的畅通,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两路”精神在一代代交通人心中传承。

(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上世纪50年代初,十八军官兵在进军西藏、修建川藏公路的艰苦斗争中,首次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彰显了川藏、青藏公路修筑者在修建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两条进藏公路时所表现的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蕴含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展示,充分彰显了“两路”修建者对理想的矢志不渝和对事业的勇往直前。

川藏公路堪称地质灾害的博物馆,沿线高山峡谷、激流险滩、地震滑坡、泥石流、沼泽、雪崩等灾害频发;青藏公路要跨越青藏高原,多座大山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因此,筑路军民时刻都面临着高寒缺氧、辐射强、气候瞬息万变、多年冻土不化等复杂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但是11万筑路大军怀着“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的崇高理想,他们挑战生理极限,用铁锤、钢钎、铁锹等简陋工具顽强筑路,同时还要与分裂势力、敌对势力做坚决斗争。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势,创造了世界公路交通史上海拔最高、环境最险、工程量最大等多项世界奇迹。

筑路英雄们挥洒热血与汗水,奉献青春与激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筑路英雄张福林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不能再为人民服务了,口袋里的45 000元(旧币,合现在四元五角),作为最后一次党费吧!”[2]像张福林这样的“两路”筑路英雄还有很多,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川藏、青藏公路修建大军舍身忘死,用青春、热血和生命筑路,那一座座墓碑正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英雄主义品质精神的确证。

60多年来,在两路的建设与养护过程中,武警官兵、护路工人、援藏干部继续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奉献牺牲的精神,使“两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1965年,总政治部在向王杰同志学习的指示中,正式提出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要求。从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奋斗奉献和忠诚尽责精神

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在建设和保卫及养护世界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两条公路中,“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彰显了“两路”建设者和守护者所表现出的不懈奋斗、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蕴含着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和勇于担当的无私品格,充分展现了“两路”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认识与模范践行。

被称为“川藏公路第一险”的二郎山,是修筑川藏公路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施工时正值雨季,山洪、塌方、泥石流随时发生,工程极为艰苦。官兵们不惧艰难、顽强拼搏,以“铁打汉”和“坚如钢”的毅力,以平均一公里牺牲七位筑路战士的代价,征服了二郎山天险,一曲“二郎山呀高万丈……”的《歌唱二郎山》传遍全国,感动、鼓舞和激励了无数新中国的建设者。

在海拔5000多米的雀儿山,冬季气温在零下20~30度。修路正值严寒冬季,有的战士集中精力挥动铁锤打炮眼,双手虎口被震裂却毫无觉察;有的战士手握钢钎时间太久,手和冰冷的钢钎冻在一起。尽管条件如此艰苦,却没人叫苦退缩。筑路部队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有一口气打了1200锤、凿了1.7米深炮眼的“千锤英雄”杨海银;有“冰天雪地干起工,热血挡冷风”的特等功臣杨茂武;有模范青年团员李学文,他以“不扫清路上积雪不下山”的坚强决心与冰雪搏斗,保证车辆畅通。筑路英雄们以“铁山也要劈个半”的豪迈气魄,攻克了一座座大山。

为把被洪水吞没的时间夺回来,第53师指战员不惧困难、不怕牺牲,喊出“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口号,这一口号很快成为整个筑路部队的号角。他们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艰难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英雄气概,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充分肯定了这一口号的英雄气概。从此,这一口号传遍全国,成为鼓舞人们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动力。

“顽强拼搏”的精神还体现在筑路先辈勇往直前、坚忍不拔、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公路勘探队在没有任何地图和经验的条件下,攻坚克难,步行万里,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康藏公路筑路政委穰明德在筑路实践中刻苦钻研,成长为公路专家,并将实践经验写成《西南公路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等著作,创建了西南交通专科学校(重庆交通大学前身),亲自担任校长。他刻苦专研、甘当路石、无私奉献等精神已积淀为重庆交通大学“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和“甘当路石、进无止境”的办学传统。被誉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将军,带领千名筑路大军用铁锹、镐头等极其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滴地从格尔木向青藏高原筑路。他在一个铁锹上刻上了“慕生忠之墓”五个字,立下誓言,死也要死在青藏线上。“两路”建设者和科研人员不惧困难,攻克了多年冻土、桥梁养护等技术难题,实现了两路常年畅通……这些都是两路筑路先辈及其守护者勇往直前、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

筑路难,护路养路亦难。自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以后,一代又一代的道班工人在这里扎根奉献,传承着“两路”精神。青藏线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垭口的“天下第一道班”,工人们战胜高寒缺氧、生活条件恶劣等困难,守护着109国道40公里长的公路。在川藏线雀儿山路段,被誉为“雪山铁人”的养路工陈德华立下誓言:“我就是死了,也要化成个路标,戳在这山上!”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誓言。在60多年的“两路”守护中,唐古拉山的“天下第一道班”和“雪山铁人”养路工陈德华的事迹,是许多“两路”人“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奋斗奉献精神的缩影。一代代高原交通人,以“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担当、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默默坚守,用热血和生命筑就了“高原天路”,保障道路的畅通。

(三)“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和互助精神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彰显了川藏、青藏公路建设者和守护者在战胜千难万险中,所形成的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军民深厚情谊,藏汉一家、各民族一家、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蕴含着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军队与人民融洽亲和的深厚情感,充分展现了军民团结如一人和民族团结如磐石的力量传承。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党不断增进“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紧密关系。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红军的三大任务是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同心协力的紧密关系,形成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巨大伟力。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党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毛泽东在和平解放西藏协议达成时就指出:“这种团结是兄弟般的团结,不是一方面压迫另一方面……今后……各民族之间,将在各方面,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发展和进步。”他给筑路部队的题词是:“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朱德给进藏部队题词:“军民一致,战胜天险。克服困难打通康藏交通,为完成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而奋斗!”“两路”的修筑不仅是为了巩固西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也是为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汉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团结。

战士们在进军、修路过程中,尽可能为藏胞做好事。“两路”的通车是筑路部队和汉藏各族民众共同奋斗的成果。两万藏族民工参加筑路,他们与解放军战士携手修路架桥,结下深厚的友谊。筑路部队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藏胞风俗和宗教信仰。藏族同胞说:“解放军和我们藏族的心是相同的。”汉藏军民之间建立起了“鱼水深情”,加强了民族团结,扩大了我党我军在西藏人民中的影响,为建设西藏、巩固国防创造了条件。

60多年来,驻藏武警官兵与西藏各族民众共同为保障“两路”的畅通而努力奋斗着,他们互帮互助,共同克服着高原上养路护路工作中一个又一个难题,继续传承着“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续写着新时代藏汉一家亲、军民一家亲、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篇章。

“两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折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路”精神历久弥新,其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始终是“两路”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地诠释了交通人的精神底蕴。

(四)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崇尚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理论,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突出展现了执政为民理念的新境界。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经历了由革命到建设的转变、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演进,而始终坚守代代相传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信念,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在川藏青藏公路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在尊重各族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还是帮助藏族同胞筑路、发展经济等方面,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从修筑进藏公路之始,党中央就严格要求进藏部队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始终做到进藏部队“不吃地方”和“决不侵扰老百姓”,从而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支持,为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和顺利通车提供了重要保障;发扬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军民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提出“生产与修路并重”的方针,不仅帮助藏族同胞筑路,还带领藏族同胞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发展生产,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从而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赞扬和支持。

(五)巩固边防的爱国情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一个国家国民的爱国程度决定其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3]因此,爱国主义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精神品质要求。

爱国精神贯穿于“两路”精神的始终,展示了筑路官兵巩固边防的爱国情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在筑路与护路的千难万险中,一代代交通人怀着对西藏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建设边疆的宏图壮志,顽强拼搏、甘于奉献,奉献青春甚至生命,他们用行动诠释和践行了爱国主义的精神。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在进藏的誓师大会上坚定地表示:“不管进军西藏有多大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完成进军的任务!”政委谭冠三曾坚定地表示为了祖国的统一,不惜献出生命。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写下保卫边疆的创业史、奋斗史。在世界屋脊,他们用忠诚、热血和生命勾画祖国的边境线,在“地球之巅”书写忠诚,在“生命禁区”创造奇迹,为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境安宁,作出了卓越贡献。雀儿山五道口的工人们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甘当铺路石,数十年如一日,一代又一代,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高原汽车兵与筑路大军并肩奋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世界公路建设史的奇迹;海拔5300米的查果拉哨所,气温零下40度,官兵们与雪山相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这一切充分展示了他们巩固边防、建设边疆、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献身使命、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

二、“两路”精神的特质

(一)“两路”精神是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的统一

在物质、地理、气候等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筑路英雄发扬爱国、奋斗、奉献的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他们的英勇事迹既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品质,是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的有机统一。

“两路”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等精神品质是“两路”精神的思想文化渊源。在川藏青藏公路修筑过程中,筑路将士与各族民众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筑路,正是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两路”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把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作为战胜艰难险阻的巨大精神力量。毛泽东在“七大”闭幕词中提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4]从此,这句话就成为人们勇于奋斗、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精神动员令。建设时期,全国人民发扬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地投入到建设国家的事业中。川藏、青藏公路修建者和守护者彰显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大无畏精神,正是弘扬不惧艰苦、不惜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品质的生动写照。

在川藏青藏公路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激励着筑路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两路”精神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的统一。

(二)“两路”精神是拼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

“两路”建设者艰苦奋斗、不畏流血牺牲,养护工人默默坚守岗位,集中体现了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精神品质。同时,“两路”精神还包含了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态度。从早期的勘查选定线路,到“两路”的维护、技术创新,无不体现“两路”精神注重科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两路”建设者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奉献青春、热血和生命,修建了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川藏青藏公路。川藏青藏公路是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之路,“两路”精神就是建设者顽强拼搏精神的深刻凝练。十八军将士们牢记“进军西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伟大号令,义无反顾,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不朽壮歌。军长张国华在主持研究进藏事宜的大会上,几次收到“女儿病危”的通知,也没有放下繁重的工作,等他晚上安排完工作,女儿已经永远离开了父亲。政委谭冠三曾留下诗句:“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生前唯一的要求是把他的骨灰埋在西藏。慕生忠将军的遗愿就是将骨灰埋在他修筑的青藏公路旁。为了西藏的解放、进藏道路的修筑、西藏的建设和发展,无数先辈将忠骨永远埋在了高原,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英雄们拼搏奉献精神的缩影。

同时,“两路”精神是拼搏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科学精神主要表现在:早期踏勘和测绘路线时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但是道路建设者始终坚持实地踏勘调查的科学求实态度。经过艰苦的踏勘调查,康藏公路最后选择走南线;坚持科学筑路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扬工程民主,发挥集思广益优势;尊重技术人员意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坚持科学筑路,不断改进技术施工方法。

(三)“两路”精神是国防安全与民族团结的统一

“两路”的通车巩固了我国西南边防,各族人民和部队官兵团结一致,战胜分裂主义势力和国外敌对势力,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进藏部队和筑路先辈满怀报国、卫国之志,展现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与忠诚。

筑路官兵及一代代“两路”人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推动了民族团结。筑路部队学习藏语,为藏胞做好事,送医送药,教授汉语;藏族同胞积极参与公路的修筑,军民之间、汉藏之间结下深厚情谊。藏族同胞由衷地歌唱新生活,歌颂解放军,“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的《洗衣歌》传唱不衰。川藏青藏公路不仅是巩固国防安全之路,还是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四)“两路”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人民解放军与汉藏各族同胞在征服“生命禁区”的雪山高原、深谷激流、悬崖绝壁中,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用歌声、诗句等方式藐视一切困难。快板诗《高原战士》生动再现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下冰雹,不新鲜!咱们说是弹三弦。洗衣服,很方便。又讲卫生,又省钱。冰雹好比卫生球,雪片就是好洋碱。浑身上下都洗过,太阳一出马上干。一天洗它好几遍,干干净净来修建。”[5]在高原筑路,“两路”修筑者们只能在冰雪上搭帐篷,条件极其艰苦,但战士们却说:“帐篷架在冰山上,夜晚睡的玻璃床。玻璃床下流水声,咱们说的是音乐响。”“两路”修筑者以这样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笑对困难,战胜困难,筑成“两路”。因此,“两路”精神是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三、“两路”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两路”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交通、建设交通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战略。“两路”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交通运输行业成功实践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二者在根本宗旨、理论渊源、本质内涵、行业背景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两路”精神始终贯穿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根本体现;建设交通强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两路”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精神对个人和社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精神的引领,“两路”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在川藏青藏公路的修建和养护过程中形成的“两路”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民族团结的优秀品质,不仅在筑路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也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把握“两路”精神的内涵,自觉将“两路”精神内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两路”精神是助推中国交通发展、书写交通强国的不竭动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从而开启了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新征程。港珠澳大桥、高铁等无数世界瞩目的交通建设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交通、中国自信。“两路”精神激励着建设者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世界交通建设史上的奇迹。新时代要完成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转变的新任务,更需要精神的引领和支撑,“两路”精神是助推中国交通发展、书写新时代交通强国的精神来源和不竭动力。

(四)“两路”精神是培育新时代交通精神的不竭源泉

新时代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交通精神,而“两路”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两路”建设者和养护者用热血、信念铸就,更是新时代交通精神的不竭源泉。

“两路”精神的形成背景是历史的,体现的是交通运输行业,但其精神内涵和价值则是永恒的。无论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还是“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进取精神和担当奉献精神,或是“军民一家、民族团结”所展现的“两路”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军民之间、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深厚情谊,这些精神品质都是新时代交通人应秉持的行为范式、价值追求。因此,“两路”精神为新时代交通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不竭源泉。

(五)“两路”精神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国防安全建设必不可少。西藏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进藏交通的建设完善具有重要的国防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充分说明了维护西藏稳定的极端重要性,也阐明了稳藏、治边和治国的关系。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建成巩固了西南边防,维护了国防安全。今天“两路”精神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民族团结、军民一家的优良传统,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防安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六)“两路”精神对建设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表现的是软实力的竞争,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综合国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们必须重视建设先进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从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精神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两路”精神丰富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内容,生动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崇高精神和伟大交通成就,彰显着中国精神文化自信、中国交通建设自信。因此,“两路”精神是树立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范本,是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领先进文化的思想资源,对我国建设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七)“两路”精神助推旅游文化发展

目前,我国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两路”精神是革命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路”精神本身是红色文化资源,在助推红色旅游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作为“两路”精神特有的历史遗迹、纪念碑、纪念馆以及诗文、歌曲、文艺作品等物质和精神载体,是宣传和弘扬“两路”精神的主要阵地,也是助推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掘“两路”精神的丰厚内涵,养护好“两路”,保护利用好“两路”文化遗存,既是宣传和弘扬“两路”精神的重要方式,也可以使“两路”精神成为西藏红色旅游新的增长点,满足人们对西藏高品质旅游的精神需求,让“两路”精神成为西藏旅游文化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青藏公路筑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藏羚羊如何安全“过公路”
青藏公路旅游气象服务现状及发展思考
群众路线下的“两路”精神分析——基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设的认知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筑路机械单机核算的思考与研究
从杂志到行业,看筑路机械30年的发展
徐工引领中国筑路机械行业30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