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测算
——基于2001—2014年数据

2019-04-23刘朋春商亚轩

关键词:测算增加值经济体

刘朋春, 徐 博, 商亚轩

(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06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出口额在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始终超过80%。世界各经济体的制造业竞争力变化情况直接关系到各经济体的利益,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作为制造业产出及出口最多的国家,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更加不可替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制造业出口额快速增加,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了高速增长。在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出口出现了增速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衡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制造业出口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变动情况是一个实际且重要的问题。

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简称REER)指将世界其他所有经济体(或主要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度量某个经济体加权平均的实际汇率水平。REER在考虑一国与伙伴国的经贸关系的同时考虑了通货膨胀差异[1],因此能够更充分、客观地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水平[2]。

随着我国制造业企业嵌入国际价值链的程度不断加深,基于传统贸易统计的测算并不能反映我国对外贸易真实情况(以苹果为例[3])。基于增加值的贸易核算可以克服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中“重复统计”的不足,基于该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能更准确地衡量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变动情况如何?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相比处在何种状况?本文希望能更准确地衡量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并通过横向国际比较,从汇率角度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制造业出口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为进一步分析汇率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提供基础。

一、文献综述

目前主流的国际机构(如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和一些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如欧洲中央银行、美联储等)都在定期发布基于国家层面的REER。这些测算虽均基于传统贸易统计数据,但具体测算方式及指数的选取各有不同,因此结果不尽相同。早期关于REER的国内研究中有部分学者尝试基于不同的方法和指数对人民币的REER进行测算[2,4-8],但是研究范畴都限定于国家整体层面。

一些研究指出基于国家层面的REER测算容易出现“加总谬误”的问题,认为每个行业的REER存在分化现象,加总的分析会中和掉一些相反的作用,无法准确反映出一国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9]。此后,国内外学者开始分行业测算人民币的REER,以期更准确地评估中国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佐藤清隆等测算了以2005年为基年的人民币和日元分行业REER[10]。徐建炜和田丰在详细阐述了“加总谬误”的情况后,测度了2000年起十年间人民币分行业的REER,并进一步用以讨论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发现分行业REER指标明显优于加总层面,可更加准确地分析汇率与贸易的相关问题[11]。一些研究基于人民币分行业REER的测算结果,进一步分析了汇率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及就业结构等的联系,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2-13]。戴觅和施炳展则将REER的测算具体到企业层面,结果显示相同行业内的不同企业可能面临截然不同的汇率变动与风险[14]。

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产品的生产超出了一国国界范围,各国专业化的不再是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更可能的是某产品生产工序中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某个生产环节。以生产过程“碎片化”为特征的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促使中间产品进出口增加,进而导致基于总值的贸易核算方法因中间产品在不同国家间的多次交易而形成“重复统计”。因此该核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贸易参与者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15-16]。基于增加值的贸易核算可以区分重复统计的多少,基于去除重复统计后的贸易统计才是衡量各国得失及竞争力的适当指标。

随着各经济体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不断加深,基于总值的贸易统计的测算结果受到质疑,一些研究考虑将增加值核算引入REER的测度中。Bems 和 Johnson提出一个基于任务分工的REER的测算方法——基于任务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in-Tasks)[17]。Bayoumi 等则在一个产品的范畴内,通过对测算公式进行修正,使产品的价格能够反映进口中间投入的使用,从而得到“基于产品的实际有效汇率”( REER-in-Goods)[18]。Bems 和 Johnson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替代弹性对增加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可能影响[19]。

近年来,使用贸易增加值核算的方法对人民币的REER进行分析的文献不断增加。盛斌和张运婷比较了REER-in-Tasks和REER-in-Goods,发现传统有效汇率严重低估了中国1999—2008年贸易竞争力的恶化程度[20]。牛华等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着重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REER进行了具体测算[21]。黄繁华、徐国庆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基于中美两国制造业的贸易增加值数据,研究了中美两国制造业整体及细分行业的REER,并进一步实证分析其对两国制造业贸易增加值的影响[22]。徐国庆、姜悦同样先对中美两国的制造业REER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REER指数对中美两国价值链嵌入度的可能影响[23]。

现有文献为如何准确测度一国的实际有效汇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以下方面仍有待加强和补充。首先,为了兼顾数据可得性和国家之间的可比性,相当一部分现有研究在测算REER时选择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作为价格平减指数代表。但CPI偏向于反映需求方的情况,一般不包含出口品价格,这与主要是从供给方测算竞争力的REER的定义有矛盾,因此基于CPI测算的REER也存在相应的缺陷[24]。其次,为了规避加总谬误,大多数基于增加值核算测度实际有效汇率的文章都将焦点对准了不同的细分行业。若将行业分类过细,由于各国的行业分类各有不同,则很难保证在相同的分类标准下得到覆盖大多数经济体的细分行业数据。因此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数研究在贸易加权时选择行业层面的数据,而价格水平的选取仍然是加总层面的。若要保证数据标准统一,则数据覆盖范围上必须作出一定的让步。最后,现有的一些关于实际有效汇率的研究虽然考虑了增加值的因素,但侧重点在一国细分行业的比较上,对各个经济体之间的横向比较较少[21,25]。

本文参考Koopman等的方法对总出口进行了分解,进一步基于增加值测算了2001—2014年全世界16个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的REER,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26]。本文将研究范围限定于制造业层面,使用的价格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及贸易权重均是针对制造业的数据,其统计范围与研究目标一致,不需要额外的合并和计算,能更准确地反映各国制造业REER的真实情况。此外,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将焦点放在制造业REER的国际比较上。

二、研究对象及数据准备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制造业,具体包含ISIC Rev.4的两位数制造业分类中的24个行业(C10-C33)。虽然本文可以得出关于采用的数据库中包含的43个经济体的分析结果,由于篇幅限制,仅将对比分析限定在世界16个主要经济体的范围内。本文列出的16个经济体是从GDP的角度看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大的16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美国,均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国,对各国制造业REER的情况及变动情况的对比,能够较好地从汇率方面反映各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二)数据描述

1.增加值贸易数据。本文使用2016年11月更新的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简称WIOD)数据测算各国增加值贸易情况,并基于此计算在一国贸易中其他经济体的权重。2016版的WIOD数据库整理了2000—2014年43个主要经济体的56个细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注]该数据库包含了28个欧盟成员(截至2013年6月)及其他15个主要经济体: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墨西哥,挪威、俄罗斯、韩国、瑞士、中国台湾、土耳其及美国,剩余的国家(地区)归为ROW(Rest of World)。,本文测算的各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使用所有投入产出数据均来自于该数据库。根据联合国(UN COMTRADE)的统计,2014年WIOD数据库中具体给出的43个经济体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约91%,相互出口额约占世界出口总额的75%。因此,选取这些经济体作为计算各国贸易权重的对象,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不同经济体在各国贸易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价格指数。常见于测算REER的价格指数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批发价格指数(WPI)、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每种价格指数都有各自的优点及缺点[27-28]。PPI和WPI主要反映的是制造业商品的价格,且不容易受到零售商定价的影响,因此PPI和WPI能更好地反映制造业出口的国际价格竞争力。本文在测算实际有效汇率时主要采用各经济体的制造业PPI数据作为价格指数,数据均来自CEIC数据库。由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尚未公布制造业层面的PPI数据,本文采用了制造业的WPI作为替代,该数据同样来源于CEIC数据库。

3.双边汇率。本文计算中使用的两国(经济体)间的双边名义汇率来自宾大世界数据库(Penn World Table),该数据库提供了各国(经济体)货币与美元的双边名义汇率,各种货币间的汇率可由不同货币对美元汇率换算而得。

(三)对各经济体出口额的分解方法

本文要基于增加值核算测算REER,首先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总贸易量进行分解,再进一步测算各国的增加值出口额及其去向,从而计算各贸易伙伴的权重。参照Koopman 等的分析方法,假设一个包含G个国家、N个行业部门的经济系统。从使用目的来看,一国的总产出不是用作中间产品,就是用作最终产品。从使用地点来看,一国的总产出要么由本国使用,要么由外国使用。

通过对世界投入产出表在横向上建立平衡关系式(即总投入等于总产出)和定义投入产出系数两个步骤,可以将总产出表示成里昂惕夫逆矩阵与总需求的乘积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一国的总产出可表示被分解为不同总需求拉动的产出。总产出与两国间的投入产出系数矩阵的乘积即为两国间的中间品投入,换言之,两国间的中间产品贸易流可以由两国间的投入产出系数矩阵与不同最终需求的乘积表示。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对中间品贸易流的完全分解。在对中间出口品进行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一国(地区)总贸易出口根据出口产品的吸收渠道及最终吸收地分解为包含增加值和重复计算的9个部分,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注]关于总出口的详细分解过程及推导过程参见:Koopman R,Wang Z,Wei S.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4(2):459-494.

(1)

每个部分的经济含义可依次解释,见图1[注]根据Koopman et al.(2014)整理。。

图1 总出口的分解

三、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测算

(一)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方法

实际有效汇率的计算既可以使用算数加权平均法,也可以使用几何加权平均法。但与算术加权平均法相比,几何加权平均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分析中都具有一定优势,因此被各国中央银行及国际机构广泛使用[29]。本文也使用几何加权平均法测算实际有效汇率,测算方法如下式

(2)

式中,REERH表示H国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RER(H,m)表示H国与m国的双边实际汇率,vtrade(H,m)表示H国制造业出口到m国的国内增加值;NER(H,m)为H国与m国的双边名义汇率,NER(H,m,0)表示H国与m国基期的双边名义汇率,PH与Pm分别为H国与m国的测算年的价格指数。

(二)贸易权重的测算

鉴于制造业出口在各经济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且本文目的在于测算REER以衡量各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变化,参照佐藤清隆等的研究,本文仅以国内增加值的出口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计算贸易伙伴的权重。各国制造业出口的贸易权重按照以下步骤测算而得。首先,利用公式(1)对H国制造业出口到其他42个经济体的贸易额进行分解,计算出主要经济体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及其去向。一国对某国的国内增加值的出口对应的是式(1)中的第一至第三项。然后,分别将16个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出口到除本国外的42个经济体的国内增加值加总。最后,制造业出口的国别(地区)份额用其出口到各个经济体的国内增加值除以其出口到42个经济体的国内增加值之和表示。

考虑到贸易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的时滞性,本文在测算中对权重采用了时变调整的方法,调整的频率为每年一次。具体地讲,计算某年度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时所用的权重,是其前一年各个贸易伙伴在制造业的增加值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例如2001年的贸易权重是由2000年国内增加值的出口状况得出。对权重进行适时调整是为了使有效汇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出各个贸易伙伴的重要程度在测算期内的变化,以保证REER在反映各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方面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各主要经济体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中的份额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从单个国家来看,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即占比居前两位的是美国和日本,测算期内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分别由2001年的34.8%和21.3%降低至2014年的28.9%和12%,其中日本降幅更大。即使有所下降,但美国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总体比重仍接近三成。除了美日之外,其他传统制造业强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韩国等的份额在测算期间内只有窄幅波动,基本保持稳定。

与之相反,发达经济体中,澳大利亚、加拿大在测算期间内比重上升很快,分别由2001年的2.25%和2.85%上升至2014年的3.73%和3.77%。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按照顺序依次为巴西、印尼、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在测算期间内比重上升较快。其中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增幅最大,比重由2000年的0.82%、0.81%和1.51%分别上涨至2014年的3.19%、3.4%和5.47%。从绝对值来看,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对各国的增加值出口始终处于上升趋势中,份额的变化说明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总量增加,同时对个别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程度下降,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不断上升。

(三)相对生产者价格指数

通过对2001—2014年之间16个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的价格指数的对比,可以发现以下一些倾向。首先,大多数经济体的价格水平在观测期间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次,价格水平上升最快的4个经济体依次为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墨西哥,期间涨幅均接近或超过200%。显而易见,这些国家均属于新兴经济体。再次,日本、德国和法国等的价格水平相对稳定,涨幅不足20%,尤其是日本观测期间内有较多年份价格指数出现略微低于基年的情况,总体变动极小。发达经济体中,澳大利亚和美国制造业PPI上涨较快,特别是美国制造业2014年的PPI较基准年上涨了45.3%,为所有发达经济体中最高。相比较来看,中国价格水平变动比较平稳,期间先上升后再小幅下降,2014年较基年上涨约26.5%,相对比较稳定,在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中,PPI的上升速度属于最低水平。整体上看,发达经济体的价格水平相对比较稳定,而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价格水平变化的幅度较大。

(四)双边名义汇率

本文根据宾大世界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分别计算出2001—2014年主要经济体与其他42个贸易伙伴的双边名义汇率。该汇率使用间接标价法,即数值下降代表测算国的货币贬值,反之亦然。对比发现,人民币相对于墨西哥比索、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印尼卢比等升值幅度较大,2014年与基期相比升值均超过50%。巴西雷亚尔和美元则紧随其后,人民币观测期间内对这两种国币升值30%以上。发达经济体中,人民币对澳元、加拿大元和欧元在观测期间内始终贬值,尤其是对澳元的贬值幅度一度超过30%。人民币对日元、韩元在期间内有升有降,围绕基期汇率上下波动,观测期末双边汇率与基期相比变化幅度不大。通过观察期间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情况发现,2005年以前人民币对大多数货币的汇率呈现下降趋势,2005—2014年人民币对所有国家货币的汇率几乎都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五)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

基于以上测算结果,根据公式(2)测算出观测期内16个经济体的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可以看出16个经济体在2001—2014年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趋势。整体来看, 2001—2014年间各国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变化趋势分化严重。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前三的国家分别是印尼、俄罗斯、澳大利亚。观察期间内,印尼和俄罗斯的PPI均出现了大幅上涨,同时本国货币出现了大幅贬值。但货币贬值的幅度远大于价格上涨的幅度,因此两国REER也保持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澳大利亚虽然制造业商品价格只上涨了37%,但澳元对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有较大幅度升值,两个作用共同导致了其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大幅上升。观测期末下降较明显的国家按照降幅从高到底排列依次为日本、巴西、英国、美国,其中日本降幅最大,2014年的数值只有基年的69.8%。日本对其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的双边名义汇率在测算期间内有降有升,但对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如欧盟国家、中国、韩国的双边名义汇率均呈下降趋势。加之平稳变动甚至略有下降的PPI,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日本REER出现了下降。观测期间内美国的PPI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但除了对几个货币贬值幅度极大的国家如印尼、印度、墨西哥、俄罗斯之外,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双边名义汇率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观测期间弱势的美元使得美国制造业REER出现了小幅下降。欧盟国家(不包括英国)、加拿大、韩国及印度的制造业REER观测期内有升有降,但总体比较稳定,波动不大。

测算期间内,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相对比较平稳,总体上出现了先略微下降再略微上升的趋势。测算期间内中国的价格水平处于较温和的上涨趋势,但由于2005年之前人民币对大多数国家货币的汇率均出现了下降,即使2005年之后人民币对大多数国家的货币汇率均处于上升趋势,其数值在很多年份中仍然低于基年,使得与基年相比,我国制造业REER在2005年以后也只出现了小幅度上升。然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与双边汇率的变化趋势相同,2005年之后我国制造业的REER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表1 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统计量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测算期间内各个国家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差异,我们在表1中给出了测算期间内各国实际有效汇率的描述性统计量。可以看到,在16个国家中俄罗斯和日本分别具有主要经济体中实际有效汇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均值来看,印度尼西亚最大,为149.57;俄罗斯、澳大利亚紧随其后,分别达到了144.62和137;日本、英国和巴西最低,分别为85.08、89.55和89.55。从波动程度来看,俄罗斯的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最剧烈。印度和意大利的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波动程度最小,标准差分别仅为2.24和3.65。中国制造业的REER在观测期间内无论从变化的范围还是从波动的程度来看,均属于主要经济体中比较平稳的。

四、结语

在产品国际分工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中间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基于总贸易额测算实际有效汇率的传统方法已不能很好地反映各个贸易伙伴国在一国贸易中的重要性。作为总贸易额的替代,贸易增加值是一个更好地衡量贸易伙伴相对重要性的标准。本文根据Koopman等提出的对一国总出口分解方法,将世界上16个主要经济体对其他42个贸易伙伴的出口总值进行了分解,并基于各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出口测算了主要经济体2001—2014年的实际有效汇率。结果表明:第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变化趋势分化严重,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最大,日本、巴西、英国、美国和墨西哥等国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幅度最大,欧盟国家、加拿大、韩国及印度等国制造业的实际有效汇率比较稳定。第二,我国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无论从波动范围还是波动程度来看,都相对比较平稳。第三,2005年以后,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趋势相同,我国制造业REER也出现了明显上升趋势。

此外,在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过程中还有以下三点有意义的发现:第一,测算期间内美日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下降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上升迅速,说明我国贸易多元化不断加深。但不能否认,美国市场在我国出口中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第二,发达经济体价格水平相对稳定,而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新兴经济体价格水平变化幅度较大。中国采取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政策,使得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物价得以保持相对稳定,制造业PPI水平在几个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中最低。第三,测算期间内人民币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有升有降,而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则普遍表现出升值倾向。但从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人民币均出现了较明显上升的趋势。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及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民币的汇率将更多地由市场决定,其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及波动的幅度也将比之前更大。今后汇率的变动将给我国制造业REER的变动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国应努力与更多贸易伙伴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保证汇率的稳定,抑制汇率变动可能对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

从物价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资源、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上升,将给我国制造业出口的价格竞争力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尤其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我国已经在逐渐丧失优势地位。应注意的是,我国的制造业中可以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很多行业仍没有摆脱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传统增长模式,生产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若能通过推动供给侧改革及鼓励创新来较大幅度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仍可以保持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使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升级。同时,我国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这有利于保持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从贸易伙伴所占的份额方面来看,美国始终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出口的多元化可以分散出口的汇率风险,减小某一国货币汇率波动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近期中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预计今后美国在我国出口中所占份额会有所下降。我国应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开拓新市场,以抑制REER的波动。

猜你喜欢

测算增加值经济体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ETC门架系统传输带宽及流量包测算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输电线路附着物测算系统测算功能模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