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个下功夫”的五大着力点
2019-02-16谈传生
谈传生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针对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即面对广大受教育者,有关方面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应当说,这“六个下功夫”既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给定了明确的标准,又为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依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屋建瓴固然给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真要解决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努力实践。经由多年的经验积累,笔者以为,如欲将“六个下功夫”落到实处,还需要在以下五个作用点上下大气力。
一、培养理论思维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任何社会行为,包括“六个下功夫”,若是没有正确的理论思维做指导,都会成为盲目的行动。比如,就“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而言,人们的所“知”与所“见”,从来都是纷繁复杂的,如果不具有足够的理论思维能力,显然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对事物的切实了解和有效把握的。反之,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将混乱无序的“知”与“见”编程列码,建立起以概念、命题为基石,以概括、演绎为方法的知识体系,生成以探讨规律为目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对世界做出合理的解释。正是如此,尤其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早以自己的辉煌业绩向世人表明,正是因为具有极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方能创立唯物史观,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值此需要在落实“六个下功夫”的新时代,我们应将培养青年学生的理论思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并常抓不懈。直面青年学生疏于理论思维培养的现实状况,通过大力提倡阅读经典原著、分析基本事实、探究反常情况、关注最新动态、深化理性思考等举措,来形成并提高其理论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落实“六个下工夫”,怎样下工夫。
二、树立学习榜样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榜样对人产生的震撼与激励胜过无数低效无趣的说教。翻开人类恢弘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一切进步势力如欲承担起建设新世界的使命,就必须凝聚所有可以凝聚的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至于说到人心的凝聚、力量的团结,固然可以通过列宁所说的“理论灌输”,使人民群众实现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但也需要为他们树立直接生动、可资学习和效法的行为榜样。无数事实证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能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共同奋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了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强烈感召力的榜样。张思德、董存瑞、焦裕禄……直至百名改革先锋,这一个个高大鲜活的形象,像一面面光辉的旗帜,感染、激励着亿万人民。因此,要落实“六个下功夫”,就得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都树立起大批可敬可亲、可学可追的榜样。只有通过报道领袖人物、歌颂英雄人物、培植先进人物等举措,方能使这些革命精神与风范的人格化表现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极大的弘扬,使广大青年学生行有圭臬、赶有目标,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三、讲好中国故事
“故事”既是国家历史与人民生活的积淀,又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理念的浓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宣讲中国故事是时代课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大量事实证明,如欲落实“六个下功夫”,便要讲好中国故事。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还是中华民族顽强崛起的故事、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故事,都可以亦应该作为我们落实“六个下功夫”的精神资源。事实上,由于是人都爱听故事,而青年人又于此更甚,故此,针对这一特点,在对新一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我们便应有意识地讲好中国故事,使之在落实“六个下功夫”上发挥应有的作用。须知在五千年辉煌璀璨的历史进程中,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中华儿女创造了不少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故事。从庙堂的故事,到江湖的故事;从都市的故事,到乡村的故事;从过去的故事,到当下的故事;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而无论是什么故事,都为我们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为落实“六个下功夫”铺就了坚实厚重的土壤。我们如能讲好这些故事,无疑既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光大,又是对宝贵精神资源的有效吸纳,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只会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四、创新教育话语
对教育活动来说,话语无疑非常重要,因为它不单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外壳和情感的载体。也就是说,由于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通过话语传播知识、交流思想、培养人才的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话语便没有教育;有什么样的话语便有什么样的教育。
但需要看到的是,教育虽然离不开话语,可话语却并非总能满足教育。这不仅是由于教育和话语并不是一回事,而且在于话语——尤其是与特定活动相联系的话语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全然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更需要当事者自觉建构。这样一来,当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的时候,教育者使用落伍的话语已不能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个下功夫”,创新教育话语便现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成为了一项非做不可的工作。
毋庸讳言,在话语的使用上,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存在着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很多教育者在进行事涉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时,仍然套用革命战争年代的话语。由于时代的隔膜,这样做便很难使受教育者真正入脑入心,甚至会使他们产生拒斥与抵制心理,最终影响到教育效果。因此,我们便应直面现实,尤其是要针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创新教育话语。只有这样,方能使“六个下功夫”获得工具方面的助力。令人高兴的是,近来不少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实现了三大转换,即:实现了从政治训导式话语向情感交流式话语转换,从而增加了教育的亲和力与渗透力;实现了从理论灌输话语向现实生活话语转换,从而增加了话语的平实性与可感性;实现了从传统媒体话语向现代新媒体话语转换,从而增强了话语的时代感与生命感。正是有赖于这些转换,落实“六个下功夫”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强化实践操作
马克思有一句为世人知晓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恩格斯亦曾指出:“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行动。”既然他们都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而无论是他们生前还是他们身后的社会发展事实又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值此全社会需要大力贯彻、认真落实“六个下功夫”的重要时刻,我们便应在实践中高度重视。但凡在培养青年学生的问题上负有历史使命的行为主体都应认识到,一切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见识知识、品德修养、综合素质等都是在实践中养成的,一切教育的实效性都要靠实践来检验。没有实践,再好的理论都是空谈,再好的擘画都只会停留在纸面上。因此,所谓落实“六个下功夫”,就是要在实践上下功夫。具体说来,就是要开发实践课程、设计实践活动、搭建实践平台、增加实践锤炼、拓展实践空间等。只有这样,方能真正践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论述,至于本文前述之培养理论思维、树立学习榜样、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教育话语等举措,亦方能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效用。
总之,对落实“六个下功夫”来说,路径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前述五个方面,理论是指导,榜样是旗帜,故事是养料,话语是工具,实践是关键。只有抓住这五大着力点,落实“六个下功夫”方能获得切实有力的保障,当代中国立德树人的工作方能形成长效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