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探讨

2019-02-16赵夫超江建刚杨坤唐寅马希云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实训

赵夫超,江建刚,杨坤,唐寅,马希云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工匠精神”的培育、示范、传承和创新,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所在,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创建国际品牌,实现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建设经济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2]。当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已掀起了学习、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的热潮。

“工匠精神”是指操作人员或服务人员对自己所生产制作的产品或从事的服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和工作境界,尽一切可能做出最好的东西或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且在工作过程中享受职业带来的快乐。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一是精益求精,把握细节,追求完美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反复改进,不断创新,把99.99%提高到99.999%;二是严谨、一丝不苟,不走捷径、不投机取巧,严格执行产品和服务的工艺质量标准,决不允许应付差事、敷衍了事;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挑战自我、超越标准、突破极限、打破纪录,真正的工匠绝不允许停滞不前,自我满足;四是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并赋予产品生命和情感;五是工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可满足消费者对美的享受,使顾客感受到物超所值,愿意再次消费该产品或服务。

一、国内研究现状

培育劳动者的工匠精神,特别是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已得到国内学者和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潮中。

目前,国内对“工匠精神”培育策略和培养路径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主体,可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人才培养目标上,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上,“全链条”式、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战略上,特色战略、差异发展;人才考核方式上,质量为重、力求科学;人才培养队伍上,德艺双馨、言传身教[3]。(2)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等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将“工匠精神”具备的知行合一、敬业乐业、德艺并举的价值取向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全面提高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我国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发展的趋势,满足高职院校办学功能定位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社会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高职生涯的规划与发展[4]。(3)“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制度保障、社会文化环境、高职教育体系重构、校园文化、师资素质、创新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中[5]。(4)“工匠精神”的培养应从思想层面加以重视,把工匠精神纳入课堂教学、实习实训中,在校园中营造培养“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借助一批精专“双师型”师资队伍,逐步熏陶与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6]。(5)高职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应在职教体系构建与优化中完善“工匠精神”的培养,主要包括融入现代高职教育体系,涵育工匠精神;塑造“工匠之师”,传承工匠精神;完善培养过程,革新工匠精神;实施整体评价,导引工匠精神4个方面[7]。(6)“工匠精神”的培养应从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培育环境、内生力量、实践行为等方面入手制定培养策略[8]。

虽然以上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高职教育是以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构成单元,如何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实践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仍是工匠精神研究的真空地带,极少有人涉及,研究理论微乎其微。

二、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现状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完成使命最重要的环节,高职学生技能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所开设的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是高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质量意识淡薄

目前,高职学生仅把实践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他们的质量意识极其淡薄,没有体会到实训过程带来的快乐。总是急于完成任务,把进度和效率作为追求目标,没有对实训过程和实训结果进行深入思考。创新意愿不够强烈,严重缺乏精益求精和精雕细琢的职业精神,最终导致实践作品质量一般。

(二)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消极思想

不少高职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很少从事体力劳动,更别说使用专业工具和操作专用设备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践教学课程中,难免不接触铁锈、灰尘和其他脏污,而学生往往表现出怕脏、怕累、怕苦的精神面貌,无法适应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求。

(三)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职业陋习

部分高职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不够重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存在应付差事的现象。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限制,无法按照教师设定的进度学习,导致他们在追赶进度的过程中,缺少耐心、操作动作易变形,造成产品质量缺陷重重,甚至出现产品报废的情况。部分高职学生思想浮躁,在操作前没有认真思考和精心准备每一道工序,没有真正弄明白图纸技术要求,导致后续操作错误,致使前功尽弃。部分高职学生上交的作品或工件虽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他们往往表现出不愿意再花时间打磨提高的自我满足式的职业态度。

(四)高职学生过度依赖智能手机

由于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有部分高职学生已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如有的学生一边看着手机上的球赛、电视剧或电影等娱乐节目,一边进行实践操作;有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戴着耳机,边操作边听音乐;有的学生每操作一段时间,便停下来玩手游,等等。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已成为高职学生有效参与实践教学的最大障碍,这也与工匠精神的培养格格不入。

(五)高职学生不愿从基层做起,频繁跳槽

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职学生进入企业了解生产一线、转变角色的第一步,也是对高职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与检验,更是高职学生补充完善理论知识、锻炼提高操作能力的最佳时机。然而,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愿意重复同一件事情或同样的工作,心中的质量标准就是“差不多”“凑合”“还可以吧”等。多数高职学生没有钻研业务的动力,没有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识和欲望。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体力活,学不到技术;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不对口;认为企业所给的待遇太低,与自己的付出极不对等;认为自己的身体无法适应顶岗实习的岗位要求等。据人力资源部门统计,能够坚持在一家企业从事工作3年或以上的学生低于10%,这种过度频繁的跳槽现象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实践教学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新举措

为改变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探讨和建立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以适应高职教育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要求,完成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新使命。

(一)建立信息化的实训交流平台

建立信息化的实训交流平台,确保实训准备、实训过程和实训总结的及时性、便捷性、广泛性和有效性。学生可在线时时交流实训心得,包括对实训任务的理解、实训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实训操作技巧的掌握与应用、实训成果的互评等内容。实训指导教师可以随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随时修正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各种错误;还可以对学生的实训作品进行点评,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犯下的错误汇总上传到交流平台,供大家交流学习。信息化的实训交流平台能够图文并茂地展示实训过程,确保实训过程人人参与、实训成果大家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优势,为实践教学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服务。

(二)创建实训作品质量品牌

实训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每位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在实训课程开始阶段发挥想象,给自己在实训操作中所制作的作品或工件创建一个响亮的“品牌”,使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形象意识。以模具钳工实训教学为例,教师鼓励所有参加实训的学生积极创建自己的作品品牌,为了品牌形象,学生不得不重视作品的质量、重视操作的规范性、重视操作工艺文件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严谨性。在完成实训作品的过程中,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施虚拟奖惩机制

实施虚拟奖惩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提高实训作品质量,而且可以惩戒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行为、纠正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浮躁心态,从而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专注、耐心、坚持、永不满足和不轻易停止追求质量的职业精神与职业品质。

在实训课程开始前,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实训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实训次数,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定数量的虚拟币。如课程实训次数为10次,每次实训可根据难易程度设置2~5元的虚拟币,每位学生在课程实训开始前有20~50元的虚拟币。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制定奖惩措施,对实训作品质量较差的学生进行经济处罚,处罚标准由教师建议和当事学生认可确定。处罚的虚拟币全部用于奖励给本次实训作品较优秀的同学,以此鼓励学生精益求精,培养学生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操作态度。实训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上交自己的虚拟币,根据虚拟币的多少评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

(四)组建创新团队

指导学生组建4~6人的创新团队,改造现有的实训操作工具、设备,提高实训设备和工具使用的可靠性和简便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育新时代所需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训技能水平。以模具钳工实训教学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现有的钳工工具在使用时存在哪些弊端和缺陷,如何改进现有的结构,从而提高工具使用的可靠性和舒适性。指导学生将改造方案积极申报国家发明技术专利和编写实践教学论文,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组建创新团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五)建立创客工作室

建立创客工作室,配备微型加工设备,工、量、夹具和必要的硬件设施。在创客工作室,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自己喜欢的科技作品,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唤醒学生自觉追求产品质量的意识。

四、结语

“工匠精神”培育的能力与水平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的特色体现。以实践课程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最具操作性的方法,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的高度融合做出了初步探索与尝试,也为专业教师如何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实训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匠神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