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影:城市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2019-02-15呼和

人民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微电影文化传播

呼和

【摘要】在当前的微时代,为了有效传播城市文化,促进城市经濟的发展,各城市还需充分发挥微电影的传播优势。我们要借助互动与创意转变传统的宣传形式,与专业视频网站展开合作,基于“草根”视角寻找创作素材,提升城市文化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微电影 城市文化 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文化体现了一个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展现了城市的形象与居民的生活状态,为人们了解一座城市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表达。由此可见,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唯有提升城市文化水平,才能够促进城市的文明进步。推动城市文化传播,有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自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微媒体时代的来临,借助微电影传播城市文化成为大势所趋。

微电影为城市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近年来,旅游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愈发重视探索城市文化宣传的有效途径,从举办城市文化活动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从借助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介到利用门户网站、社交APP等新兴媒介,城市文化宣传方式一直在不断转变。

微电影能够全方位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城市文化的涉及面较广,涵盖了衣、食、住、行、语言、娱乐等诸多层面。一部微电影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可以借助优秀的创意设计,将一座城市的各个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观众通过观看能够对这座城市获得比较全面的认知。例如微电影《光影成都》,虽然时长仅有三分四十二秒,但却生动地展示了成都的动人魅力。镜头中有太古里的万种风情,有人民公园的悠闲寂静,有九眼桥的繁华妖娆,也有众多小街巷火锅店的热闹。这些场景的摄取,展现了成都的浪漫、热情、平和与闲适。微电影《我和南京有个约会》只有六多分钟,但却将南京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观众在影片中就能深切感受到南京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绝美景色等古都形象。借助系列微电影,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更加全面、更加详尽地展现一座城市的不同区位。

微电影能够满足观众的碎片化观影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闲暇时间不断减少,这便为微视频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在碎片化的阅读时间里,人们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微视频等渠道就可以实现休闲、放松的目的。微电影一方面具备电影所有的特征,包括曲折反复的故事情节、动人的画面以及电影独特的拍摄技巧;另一方面,相比通常的电影,微电影具备所用时长较短、情节转化迅速、人物对白简练等特点。因此,利用微电影传播城市文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受众的碎片化观影需求,更容易迎合受众,使得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对城市文化有了初步的体验,对城市形象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激发其实地探访的渴求。

微电影能够适应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由于容量小、情节性强,微电影往往可以适应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互联网媒介包括大型门户网站的视频版块以及专门的视频网站长期以来都是微电影传播的主要渠道,在这些网站中,有的选择开展微电影比赛,有的选择参与微电影制作,这样既促进了城市文化主题的微电影传播,也提升了微电影制作的质量。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普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急剧上升。微电影时长较小,在传播过程中花费的流量较少,有利于其在微博、微信中的传播。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通过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城市文化的传播,在大量的评论与转发后,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显著提升人们的关注度,获得良好的城市文化传播的效果。电视媒体作为城市文化微电影传播的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与覆盖面,可以强化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一方面,许多城市都倾向于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城市文化宣传片,但由于时段有限、费用较高,即便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也难以承担高昂的城市文化宣传的广告费用,但通过播放城市文化微电影,则可以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省级卫视的覆盖面较广,也比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时段更宽裕、费用也更低,因此省级卫视也可以成为城市文化微电影的传播平台。

借助微电影传播城市文化需要“接地气”

微电影在城市文化传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城市要加强城市文化微电影的创作,借助微电影这一载体,实现城市文化的有效传播。目前,在城市文化微电影的创作中以政府为主体,使得微电影的官方宣传色彩较为强烈,内容也难免落入俗套。所以,当前城市文化微电影的创作要实现风格的多样化转变。

借助互动与创意转变传统的宣传形式。城市微电影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微电影这种宣传方式与城市生活的有机融合,透过电影情节宣传城市文化。近年来,此类微电影层出不穷,且大多以扩大旅游为目的。例如,武汉的《岸边的记忆》、都江堰的《堰·遇》、昆明的《下一站,昆明》,嘉兴的《禾去禾从》等。起初,这种城市文化传播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然而,随着此类微电影制作的日益模式化,宣传方式也变得单一,渐渐地传播效果也不断弱化。因此,在宣传城市文化的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做好“互动”与“创意”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当巧用“事件营销”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提升其传播效果。例如,在南京的城市微电影《我与南京有个约会》中,开放式的结尾留下了悬念,为观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片尾的字幕也推广了影片征集活动,鼓励观众拍摄续集,通过此种方式促进了线上线下的互动,有助于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进而获得了较好的城市文化宣传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观众占据内容选择权的新媒体背景下,为了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各地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即便是对于传统主题,也要通过创意推陈出新。例如,上海推出的城市文化微电影《约会摇一摇》,就融入了时下在青年群体中较为流行的“微信摇一摇”这一沟通渠道,将主角带到上海,以线索追踪的方式,逐步把上海地区的景观、文化、休闲娱乐、美食等元素和故事情节串联起来,深化了对宣传主题的表达,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

与专业视频网站展开合作。近年来,视频网站逐渐成为重要的创作主体。目前,国内主要视频网站纷纷开设了微电影栏目,自制电影已成为一种趋势。例如,爱奇艺网打造的《城市映像》,是我国首部城市主题系列微电影,由8位导演拍摄于8个城市,创作了8部作品。《城市映像》主要以外地人的视角审视城市,一改传统的对城市地域特点的抓拍,转而去描绘城市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入人的内心,旨在呈现出不同城市居民的不同生活态度。对比以往传统的宣传形式,这类风格的微电影更容易引发观众对于城市的深层次思考。因此,各城市可以尝试与视频网站展开合作,借助视频网站的专业优势,突出城市文化的独特内涵。

基于“草根”视角寻找创作素材。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群众不再局限于信息接收者的身份,也可以成为各种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他们通过自媒体平台对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传播,从而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因此,各城市有必要引导这部分群众参与城市文化微电影的创作,将其对于城市文化的抽象认知转化为具体的影像。这不仅可以充分彰显城市文化微电影的草根艺术气息,还可以使得城市文化传播内容更接地气,从而传播更为多元、更为真实的城市文化,引发观众的共鸣,提升传播效果。

(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王颖怡:《微电影对城市文化的构建与传播》,《青年记者》,2016年第11期。

②梁燕莺:《后现代视阈下城市形象在微电影中的融合传播》,《电影评介》,2018年第7期。

责编/王妍卓 牛牧瑶(见习)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微电影文化传播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