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民粹主义依然活跃

2019-02-15陶文昭

人民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潮民粹主义精英

陶文昭

【摘要】中国的民粹主义更多集中在经济民生领域,并不是挑战和反对现有的制度,而是更多地反映出对公平正义的极端渴望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不安与焦虑。因此,对民粹主义思潮不能一味“围追堵截”,要学会“堵疏结合”“因势利导”。

【关键词】民粹主义 反建制性 非理性 破坏性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3民粹主义

关注指数 ★★★★☆

影响指数 ★★★★★

2018年国内的民粹主义依然呈泛滥之势,其以新媒体为重要传播载体,以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阶段为背景,以社会热点事件为攻击由头,将社会舆论推往极端方向。在社会上弥散着公平焦虑的当下,民粹主义思潮具有非理性地对待先富阶层、民营企业的倾向性症候,并易与极“左”思潮在倡导“去非公经济”“全面国有化”问题上遥相呼应,形成合唱。与此同时,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虚无主义思潮的合流趋势愈发显著。如万豪酒店将港澳台及西藏单独列为“国家”,网民多次投诉但酒店方并未改正,媒体调查发现Zara、美敦力、达美航空等企业品牌均出现类似行为,引发网民普遍不满和愤怒,形成网络事件“千夫所指”的现象。

2018年民粹主义思潮借助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网络热点、明星丑闻等事件喧闹发声,企图影响网络和社会舆论。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民粹主义思潮,在潮起潮落中把握变化规律,对于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粹主义思潮依然仇官仇富仇专家,还特别反感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人

一般来说,民粹主义都声称自己代表平民利益,草根性、非理性和抗争性是其典型特征。它主要是一种立场、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2018年民粹主义思潮在国内相当活跃,除了依然仇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精英外,还特别反感那种不遵守规则的“小恶霸”。

经济领域,2018年9月份的一篇《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的文章提出“民营经济退场论”,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民众一片哗然。2018年9月16日,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50人论坛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出现了私营经济是否退场的争论。“民营经济退场论”是2018年以来“国进民退论”的升级版,其他各种奇谈怪论也频频在自媒体出现。这虽与以往的“民营企业家原罪论”有所不同,但仍反映了部分群体对民营企业家这类经济精英的反感,认为私有制经济具有剥削性、落后性,公有制经济具有正义性、进步性,能真正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政策。

政治领域,一些落马贪官的新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例如,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被人们戏称为家藏3吨现金的“金融街高育良”。根据媒体报道,赖小民案有“3个100”:100多套房、100多个关系人、100多位情人,却最终没有因为情感问题落马,因而被叫作“赖小民式神话”。人们对那些经济上贪婪、政治上腐败、生活上堕落的“政治精英”的嘲讽和戏谑,除了反映一些客观事实,还有不少“添油加醋”的成分,对公务员队伍的形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进而引发普通公众对国家、政府的合法性、权威性的质疑。

文化领域,明星天价片酬、逃税等问题引起人们的口诛笔伐。2018年4月16日,中兴事件的新闻在网上热议。三天以后,4月19日,《科技日报》一版头条强势推出新专栏“亟待攻克的核心技术”。《科技日报》总编辑的一篇演讲,炮轰一些舆论夸大中国成就,所谓中国“新四大发明”“全面赶超”美国等论调忽悠了领导与公众,成为舆论场的一个热点,并受到广泛支持。但有些声音攻击他的演讲是“妄自菲薄”,是“煽情”,“根本不了解科技”,“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另外,娱乐明星范某某逃税事件持续发酵,最终范某某补缴8.84亿元。很多网民质疑范某某未被处以刑事处罚,将范某某逃税事件与相似案件的处罚进行对比,如刘某某逃税196万被判两年、空姐代购逃税113万被判3年等。这都反映出民粹主义者害怕精英阶层破坏社会公正的倾向,在质疑中往往缺乏理性思考,民粹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会冲击法治建设。

社会生活领域,民粹主义思潮2018年突出表现在对不遵守规则群体的极端痛恨,“高铁霸座事件”和“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是两起典型案例。近年来,乘客扒车门、迟到闹事、高铁抽烟、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乘车行为屡屡引发关注。这次“高铁霸座事件”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除了主角泼皮无赖式的表演外,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序推进,权利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对于这种公然挑战法律制度权威的行为愈发不能容忍。一些网民对霸座男子进行“人肉搜索”,对处罚200元和一定期限内被限乘火车的处理结果觉得“软弱无力”,反映了民粹主义者“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极端化、非理性的情感诉求。

民粹主义思潮反映了平民利益和弱势群体的心声,但往往具有反建制性、非理性和破坏性

中国的民粹主义更多集中在经济民生领域,主要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释放自己的能量。虽然有时候也会造成一些社会事件,如曾经的反日游行中打砸日系汽车,P2P平台爆仓后一些群众去金融街静坐等,但这不是民粹主义思潮发挥作用的主渠道。由于传统精英垄断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而互联网具有平民性、交互性、聚集性和匿名性,为民粹主义思潮的传播、蔓延提供了广阔舞台。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并不是挑战和反对现有的制度,而是更多地反映出对公平正义的极端渴望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不安与焦虑。

民粹主义思潮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风险源,在于其具有反建制性、非理性和破坏性。民粹主义思潮反对现有权力、财富和知识等资源的分配格局,聲称代表平民利益,要“均贫富”,要求“过急”“过均”,罔顾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它一味敌视官员、富人和学者,就如英国学者保罗·塔格特所说“民粹运动者惯于把敌人妖魔化”,而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批判一切,往往忽视各类精英的基本人权,任其泛滥容易导致人道灾难。民粹主义者为解决社会不公、民生问题开出的药方往往只考虑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激情化、感性化的东西多,理性化、可行性的东西很少。因为只有简单明了的口号和快速见效的措施,才能迅速俘获人心,获得民众的支持。如其提出的“杀富济贫”、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方案,实行起来很方便,在短期内就能收到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

民粹主义的矛头不仅对内而且对外,对内主要针对的是国内的精英阶层,对外则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宿敌和假想敌。如果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结合,其他民族或国家的人就变成攻击或谴责的对象。这种“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存在非友即敌的思维,借民族主义之名,提出一些极端化主张,如果实施则会使政府的对外政策处于进退失据、骑虎难下的境遇中。面对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媒体和网络上纷纷义愤填膺,“和美国对着千”“停止购买美国国债”等声音不绝于耳。当前,国际上民粹主义到处泛滥,导致一些国家实行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政策,威胁全球化发展,冲击现有国际秩序,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所幸的是,中国政府稳重成熟而不为所动,一直保持着理性态度和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不动摇。

民粹主义思潮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消极的一面。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它有民主的内涵,但最终极可能走向专制独裁;它有爱国的情调,但常常导致极端的民族主义;它反对精英政治,但结果经常是个人集权;它貌似激进,但实际上经常代表保守落后的势力”。我们应辩证地看待民粹主义思潮,既不能为消解民粹主义而将其“妖魔化”,也不能打着尊重民意的旗帜将其“神圣化”。

要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民粹主义等各类社会思潮,使主流意识形态更能凝聚人心

当前,我们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文化形态、思想观念等的剧烈变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互动、消长。其中,民粹主义思潮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释放自己的力量,处理不好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对待民粹主义思潮,我们要用好“堵”和“疏”这两手,对于其错误主张、违法行为,必须做好“堵”的工作,坚决进行斗争;对于其合理主张、可行建议,必须做好“疏”的工作,积极采纳使用,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精英的社会责任感、引导民众理性参与、推动共享发展等方面入手。

要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民粹主义等各类社会思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主流意识形态和各类社会思潮既有明显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任何社会中,主流意识形态往往具有肯定性思维,为现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声,而各类社会思潮则具有批判性思维,表达对现有社会制度和现状的不满,希望变革甚至重建既有秩序。因此,它们与主流意识形态存在一定的矛盾,民粹主义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吸收借鉴其他社会思潮的一些合理成分。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的民粹主义思潮,虽然多数不太理性、不够成熟,但确实反映了一些社情民意。我们不能一味打压和堵截,而应将其中的合理部分纳入主流意识形态,使主流意识形态更能凝聚人心。

梁启超曾说:“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涌,如潮然。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民粹主义思潮自产生以来,影响力遍布全球,也是国内几大社会思潮之一。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民粹主义思潮,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一心一意搞好现代化建设。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温祖俊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邓卓明主编:《社会思潮专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②俞可平:《全球化時代的民粹主义》,《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第1期。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思潮民粹主义精英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民粹主义的产生机理与有效引导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西方民粹主义专题研究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有笑
船山学复苏与戊戌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