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对心内病区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

2019-02-15王瑞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科室护理人员

王瑞玲

河南省商城县人民医院 465350

心内科收治的患者大部分年龄大,病情较重,开展介入手术多,普遍使用高危药品,是医院发生医疗安全事故、风险事故较多的科室[1]。护理风险是各科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可间接或直接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护理风险管理指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予以处理,从而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2]。基于此,本文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旨在探讨该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3.51±4.31)岁;体重53~85kg,平均体重(68.54±5.64)kg。对照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4.63±3.93)岁;体重54~86kg,平均体重(69.31±4.8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未伴有恶性肿瘤疾病;(2)未伴有呼吸系统疾病;(3)未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4)未存在免疫缺陷或HIV阳性;(5)未合并严重贫血。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精神意识障碍疾病;(2)伴有感染性疾病;(3)合并心功能、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等脏器疾病;(4)合并血液系统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并实施,主要以被动质量管理为主。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如下:(1)科室内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由科室护士长、护理组长等建立护理监控小组,并于每周五开展管理评估会议,将本周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整改计划。(2)评估患者病情、检查结果、心理状态、高危因素等,进行针对性的风险管理预案,同时定期组织考试,提高科室内护士护理风险管理意识与水平。(3)每班交接班时需做好护理风险管理档案交接工作,减少疏漏发生,全面落实护理风险管理。(4)护士长需定期组织科室学习,使所有护士掌握护理风险管理预案,了解护理风险发生原因、具体处理流程,进而增强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不再惧怕发生风险事件,进而提高护士在发生风险事件时的协作性。(5)对于行动不便患者需做好防坠床措施;在病区走廊、卫生间等地方设置醒目的防滑警示牌,减少患者滑倒;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原则,避免药物混拿,患者用错药物。

1.4 观察指标 (1)在护理1个月后,采用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4,重测效度为0.87,包括基础操作、消毒隔离、病区环境等三个方面,各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药物用错、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皮损、患者跌倒以及非计划拔管等。(3)在护理1个月后,采用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重测效度为0.89,共100分,不满意:<40分,较满意:40~80分,非常满意:≥81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基础操作、消毒隔离与病区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2.2 不良事件 观察组药物用错、深静脉血栓形式、皮肤皮损、患者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注: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χ2=6.222,P=0.013。

表3 两组满意度对比〔n(%)〕

注:两组满意度比较,χ2=4.480,P=0.014。

3 讨论

心内科是医院重点科室,患者病情发展较快、风险高,工作较为繁杂,极易出现医疗安全事故,对患者带来严重危害。护理风险存在于每个护理环节,若护理人员不能按规定执行,易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进而增强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降低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是目前临床较为关注的重点问题。

有研究表明,心内科出现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是因为没有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有效管理导致的[3]。护理风险管理是通过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强化护理人员操作规范,进而增强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减少护理风险发生[4]。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基础操作、消毒隔离与病区环境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由此可见,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满意度。评估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环节,并完善相关工作规程、规章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5]。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治疗以及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而尽可能地消除护理风险隐患;同时由护士长与护理组长对规章制度进行监督、指导,使护理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并定期登记、统计已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判定,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预案,如:突发抢救、意外事故处理、并发症处理、突发性死亡等预案,从而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6-7]。为患者建立个人风险档案,里面详细记录患者护理与治疗情况,同时交接班需做好交接工作,确保下一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有效地应对。另外,完善护理审核与督导制度,对护理每个环节进行风险监控与质量监控,以护理质量为评判标准,保证护理人员能时刻保持警惕;定期培训,使护理人员在提高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其风险管理意识,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以及医疗事件的发生率[8]。

综上所述,在心内病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增强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使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科室护理人员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爱紧张的猫大夫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