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NIHSS评分分析
2019-02-15王乐临雷建明
王乐临 曾 颖 雷建明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342800
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额颞部,累计一侧大脑半球,并伴随脑内广泛性出血或硬膜下血肿,极易引发颅内高压,加重患者病情,影响预后效果。该病发展迅速,致残率较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上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寻求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本次就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诊断标准: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参考我国重型颅脑损伤相关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损伤患者,全身性感染患者,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标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生命体征明显变化患者,深度昏迷12h以上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患者,再次昏迷患者,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血肿量>10ml患者。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67岁,平均年龄(34.5±31.5)岁,急诊时间0.5~5.2h,平均时间(2.85±2.05)h;车祸患者16例,高处坠落患者2例,跌倒患者8例,其他患者4例;呼吸困难患者12例,血气胸患者2例,四肢骨折患者15例,肾挫伤患者1例;颞顶脑挫裂伤患者12例,双侧脑挫裂伤患者15例,硬膜外血肿患者2例,颅内血肿患者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68岁,平均年龄(35.5±31.2)岁,急诊时间0.45~5.8h,平均时间(3.15±2.45)h;车祸患者16例,高处坠落患者3例,跌倒患者9例,其他患者2例;呼吸困难患者13例,血气胸患者1例,四肢骨折患者14例,肾挫伤患者2例;颞顶脑挫裂伤患者13例,双侧脑挫裂伤患者14例,硬膜外血肿患者2例,颅内血肿患者1例。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研究标准,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麻,为患者取舒适卧位(仰卧位),切口位置:尽量达到颧弓中点上方,除去双额骨瓣[骨瓣大小:(6~12)cm×(6~12)cm],在骨瓣中线处留1cm宽骨桥,对上矢状窦进行保护[1]。对患者颅内血压进行监测,打开硬脑膜,将其翻向中线侧,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止血、减张,对硬脑膜进行修补,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变化。观察组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为患者取舒适卧位(仰卧位,将头偏向健侧),切口:于颞弓上耳屏前切入,将其延伸到顶结节后方;自中线旁3cm处行一弧形切口延伸至前额发际线处,去除骨瓣(骨瓣大小:12cm×10cm),常规监测颅内压,利用咬骨钳咬出额骨颧突、蝶骨塉后方骨质、颞骨磷部骨质,扩大骨窗,清除血肿。血肿清除完毕后切开硬脑膜,进行悬吊止血,并将颞叶、顶叶、额叶、中颅窝、前颅窝进行充分暴露,清除坏死组织后止血,减张修补硬脑膜,缝合[2]。对侧手术方法同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
1.4 评价方法 (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术后,患者颅内压降低,意识逐渐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有效:术后,患者颅内压相对较平稳,意识逐渐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自理能力较弱。无效:术后,患者颅内压无变化,意识未恢复,无自理能力[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估,得分与患者恢复情况成反比。(3)语言功能评分,0~5分,得分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成正比。(4)运动功能评分,0~5分,得分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成正比[4]。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3.33%(22/30);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颅内压对比 治疗前,两组颅内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4.812,P=0.028。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对比
注:1mmHg=0.133kPa。
2.4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伤后昏迷6h以上或伤后24h内意识情况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感觉障碍、失语等,治疗应遵循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手术的原则[5]。
本文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骨瓣较常规手术广泛、宽广,可有效减轻颅内压力,有利于术中对坏死组织和病灶的清除和深部脑组织止血和分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6]。观察组通过超低位骨窗,充分暴露前颅窝和中颅窝底,可明显缓解血压对侧裂血管的压迫,改善基底脑脊液循环。术后进行减张缝合,有助于生理屏障的重建,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7]。观察组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合理的优势,还可以大范围暴露脑组织,使血肿清除更加方便,提高颅内组织的代偿空间,降低颅内压的增高速度,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加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改善预后效果[8]。
综上所述,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情况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