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果是目的 课堂管理是基础
2019-02-14张安祖
张安祖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发展,重视人在发展过程的主体性作用,这些教育理念的实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觀和学生观。小学低年段数学有效课堂的管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营造健康学习课堂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高效管理策略
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过去只注重传承知识的偏向,课程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良好条件下的课堂中自然、和谐地健康发展,建立起师生间和谐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程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如何实现高效管理,直接决定教学的效果。
一、规范课堂行为是高效课堂管理的基础
一般来说,老师都喜欢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师生关系和谐愉快,这样的教学就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相反,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是,课堂上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由散漫、大声吵闹的情景,因为这会导致教学效果低下,教学的乐趣全无。
课堂出现的“杂乱”是因为“无章”所致,只有做到“有条”才能“不紊”,也就是说,只有“遵守课堂规则”,才能使教学“秩序井然”。所以,在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上要实现高效管理,防止出现上述情形,就必须建立课堂常规,它是保证课堂秩序的基本行为,是学生应当遵守的准则。课堂常规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环节得以完整、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定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课程常规意识。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课堂常规的建立一定要注意做好预设,当小学生还没有违规的理念,因自制能力有限出现某种问题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警示或者提示,提示的方式必须是积极有效的,能对他们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又能让他们重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继续学习。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极为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因此,学生课堂良好习惯的养成与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组织教学时,一定将学生的违规念头消除在起始阶段,不能等到学生违规之后再进行消极的处理,这样的做法不利学生习惯的培养。
二、对课堂不良行为及时处理是高效课堂管理的关键
低年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面对出现的不良课堂行为。小学生出现课堂违规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认知有关,老师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所以当出现了课堂上学生的违规行为时,老师要积极地去处理,如果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则会对教学秩序形成不好的影响,导致教学环节正常展开,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一是对于学生个人来讲,课堂上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之间是成正比例关系,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当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出现了小动作,有不良的行为时,并且已经既成事实,这时老师就必须做出处理。而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占用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整个教学活动。二是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会破坏老师有序的教学进程,因为出现了问题,必定会引起老师的关注,这就分散了老师的注意力。总之,课堂上出现的学生问题行为不但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也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老师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到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预先建立起课堂教学常规,明确告知学生行为标准,同时要鼓励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避免强化问题行为,要尽量避免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不恰当的惩罚,在处理问题行为时,要体现出一致性、公平性和个别性差异来,要尽量寻找到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源。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高效课堂管理的保障
课堂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可以生成丰富的资源,师生共处这一情境之中,都希望有一种和谐的氛围来完成学习任务,愉快地教学相长。相反,如果没有教学情境的出现,或者脱离了教学情境,则不可能有事实上的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情境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多种外部条件的综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在课堂中的各种设施、制度、学风等都属于课堂教学情境。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在它不但可以影响教学活动的过程,也会影响教学活动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情境影响着教学手段的制定、教学组织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建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以及课堂信息的交流。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管理中,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及时地进行观察,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师生融洽的关系才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李祖.寿教学原理与技法[M].台北:大洋出版社,2012.
[3]田慧生.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