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研究

2019-02-14夏照亮陈嘉俊袁仁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乡村振兴

夏照亮 陈嘉俊 袁仁广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一部分拥有红色资源的乡村选择发展红色旅游,是乡村脱贫致富新的实现路径,但在实际开发建设中却呈现出各种痛点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湛江市墩文村调研资料和数据分析,阐述其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成因,提出发展战略的规划建议,为国内相同条件的乡村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案例和经验参考。

[关键词]墩文村;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發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村发展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明确了“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总任务。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主题性旅游形式,实现了思想政治、革命传统教育和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一部分具有红色资源的乡村结合资源形式、特点和市场需要,找准开发的主题和定位,通过红色旅游产品去实现乡村振兴。如何因地制宜地去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由内生动力去解决村内社会问题,乡村红色旅游建设的资源设施配置、发展规划等问题,亟待案例参考和解决方案。

选择湛江市墩文村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三个原因:第一,湛江红色旅游资源可追溯到广州湾时期,墩文村作为大革命时期广东四大农民领袖之一黄学增的故乡,村内红色资源保存较为完好,具备红色旅游开发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要件;第二,墩文村一直以来承担着当地政、事、企的政治教育场所,自2018年村内学增纪念堂翻新以来,省内其他地市机关、单位陆续组织人员来参观学习,在省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第三,据湛江市统计信息网数据,旅游对经济回馈和拉动作用甚微,在湛江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中,以滨海旅游为主线,墩文村濒临北部湾,具备延伸发展休闲、滨海旅游的条件,围绕红色旅游主题进行资源整合,扩展旅游产品组合。

2 墩文村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

墩文村是大革命时期广东南路农民运动发源地,也是广东南路最早的党组织诞生地。村内保存有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组织“雷州青年同志社”遗址、广东四大农民领袖黄学增烈士纪念堂、斜阳岛陆上指挥中心的遗址等红色资源。1957年墩文村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红色革命老区”;2014年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列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中共湛江市委列为“湛江市廉政教育基地”。当前,每天到村的参观单位数量保持在1-2批,在村扶贫干部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村内主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等得到有效建设和维护,勉强具备了接待外来参观人员的能力。但仅能实现红色旅游参观功能,不具备留住外来游客的食宿配套的能力,对村内经济拉动作用微末,墩文村红色旅游处于资源整理和开发阶段,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3 基于调研数据对墩文村红色旅游发展现状的因素分析

走访调研墩文村下六个自然村,共采集问卷共计560份,有效问卷5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9%。运用SPSS24.0、Amos24.0将数据进行输入和统计分析,克隆巴赫系数为0.787,KMO值为0.797,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性P值小于0.05,信度和效度检验通过。

3.1 资源与开发方向

资源决定开发方向,红色旅游产品的特色挖掘与开发取决于红色资源的存继情况。墩文村当前以挖掘历史人物黄学增的革命事迹为主线,以红色革命教育为开发主题去发展红色旅游,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了所需宣传工作的效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运用新媒体平台,由村扶贫同志运营“精准扶贫最前线”微信公众号,并设置线上参观和黄学增革命事迹展示等栏目,目前已成为微信公众平台搜索“精准扶贫”相关关键字排行第一的公众号。二是成立“小小讲解员”团队,选拔和培训村学增纪念小学学生,穿上红军表演服为各来访单位进行参观指导和讲解黄学增烈士事迹,形成墩文村红色旅游的一大特色。三是与高校合作共建,得到理论学习指导、艺术表演支持、社会实践拉动、新媒体宣传等方面的帮助,高校的资源能快速地弥补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的不足,特别是在优化和提升宣传工作的形式和内涵上。

3.2 产业与市场风险

市场决定红色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向,需要对市场空间和游客需求进行精准把握。当前到墩文村参观的游客以政治学习和缅怀先烈为初衷,来访人员站在教育学习这一角度去考量,对村内环境及设施没有要求,但从发展红色旅游长远来看,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缺位和环境印象的不足感,阻碍和影响发展速度和潜力。红色旅游市场在不断扩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于墩文村发展红色旅游,经过多方的意见讨论和方案汇总,湛江市政府在2018年初已经出台了把黄学增故居打造成红色旅游基地的文件,并积极争取上级的重视和专项资金支持,为墩文村发展红色旅游提供支撑和保障。

墩文村耕地面积2051亩,其中水旱田1403亩,林地963亩,村经济以第一产业中农、渔业为主,西北面濒临北部湾,海岸线4.2公里,滨海风光和海产资源丰富,具备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及提升旅游产业幅度的资源基础。只有使外来游客能留下来进行消费,才能实际拉动村经济发展,才能让更多的村民看好旅游业,因为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投资大,回报周期较长,除了向政府、社会组织争取资金外,村民也是开发的主体,村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能大大加快红色旅游建设速度和效率。

3.3 区位与交通限制

墩文村位于湛江市遂溪县乐民镇西南部5公里处,距离遂溪县政府约80公里,行车需1.5小时;距离湛江市区约100公里,行车需2小时;距离雷州市约60公里,行车需1.3小时。墩文村处于市、县边缘化的区位地带,就所在的乐民镇而言,每天往返湛江、雷州、遂溪的班车有限,从镇到村完全没有公共交通,当地村民出行以自家车辆为主,可搭乘私人运营的三轮车、摩托车出行。2018年6月,湛江市高铁通车,标志着粤西与省内外区域的交通时间将大大缩短。同时,墩文村内道路已实现水泥硬化,主村道宽6米,双向2车道,路标、路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随着城际交通与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从整体上看,提升了墩文村的区位优势,但对发展红色旅游发展而言,区位与交通限制问题是其当下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3.4 凝聚与认同较低

对于发展红色旅游,墩文村97%的村民支持和赞许村内发展红色旅游,村民意识是淳朴的,在至少不低于现在的收入水平的时间精力的投入上,愿意支持且改变当前的生活及工作方式,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显示,墩文村村民对于发展红色旅游的实际凝聚力和认同感相對较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整体意识不强,墩文村下辖墩文南、墩文中、墩文北、英楼、英楼仔、山炉6个自然村,各自然村界限分明,黄学增故居等红色旅游资源位于墩文中村,凝聚起力量集中解决发展问题比较困难;二是传统观念较深,95%村民家庭收入一直以农、渔业兼外出务工为主,目前每天所接待的红色教育来访单位和人员,对村民生活和工作方式无任何直接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想让村民主动把目光看好到红色旅游是困难的。

4 墩文村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的规划建议

4.1 打造岭南“红色教育基地”品牌

充分利用已有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底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结合政府政策对革命老区、先烈故里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先重点发展供给红色教育服务的能力,逐渐形成岭南“红色教育基地”品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去拓展产业链,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更大的开发空间。

优化提升宣传工作能力和接待服务水平。黄学增同志革命史料收集、整理和考证工作,一直以来是碎片化式开展,必须组织专人主要负责起来,以时间轴思路重新梳理事迹材料,寻求省、市党史研究相关部门帮助,系统汇编黄学增同志革命事迹的文字材料。继续培养和提升村内学增小学“小小讲解员”的讲解和表达能力,在周末及假期,探索实行有偿的红色文艺表演活动,号召村支部老党员给来访人员讲党课、讲革命故事,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等形式,来丰富和提升墩文村红色教育的品牌影响力。

创新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红色旅游形式。争取政府及社会的资金支持,以博物馆标准来升级改造村内红色资源,在当前已有的文字加图片的表达形式上,增加微电影LED设备、AI全息体验设备等,通过2D到ND、静态到动态,再加上特殊的小小讲解员讲解,游客能直观感受到黄学增同志革命事迹的场景还原。整合村荒地及贫瘠土地,为游客提供乡村劳作和传统农耕体验式活动,只需要简单组织村内具备行动能力的老人和一批农具、作物种子幼苗即可,对于机关单位党、团建活动而言,是非常乐意接受和选择的形式。

4.2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商业化服务

继续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智力和资金支持,对红色旅游发展和乡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做好村民关系协调工作,鲜明地划分公共区域和村民生活区域,按照科学的规划方案,按内容导向依次建设和部署,营造红色乡村的整体化形象,本阶段的重点是推进商业化服务,留住游客拉动消费。

发挥内外力量,改善村容村貌。加强村道景观绿化、景区停车场建设,完善地垃圾转运系统和保洁制度等旅游配套服务,创新运营思维,通过改造和升级村民运营的三轮车来承担镇到村的公共交通服务,只需要统一的管理及形象包装费用,解决遏制发展的交通问题。在故居纪念堂附近街道建设文化街,鼓励村民投入到村庄商贸建设中来,发展商店、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设置摊位售卖农产品、海鲜、纸扇、挂坠、雕刻等一系类旅游经济产品,提升游客的旅游舒适度,通过完善商业服务使游客在村消费。

4.3 逐步推动农、渔业转型,开发滨海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上是否行得通,从村民角度看,是能否带来实际上的投资收益。墩文村红色教育及相关商业服务,直接带动的村民参与是相对较少的,且带来的经济收益并不足以支撑起村民经济收入大梁。根据旅游业发展特点,关注游客需求,注重旅游过程体验,发展休闲农业、滨海风光等旅游形式,从服务单位集体到拓展个人游客市场,发展红色教育品牌的同时,实施多元化战略,推出“红色旅游+农业+滨海”等旅游产品组合,改变村民的农、渔作业形式,更广泛地带动村民参与,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建设者,通过产品组合宣传来提升旅游竞争力,打造村红色旅游生态链条,延长链条中游客的消费节点。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

[2] 徐克帅.红色旅游和社会记忆[J].旅游学刊,2016(03).

[3] 黄静波,李纯.湘粤赣边界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模式[J].经济地理,2015(12).

[4] 许春晓,朱湘平.红色旅游的内涵及其流变[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03).

[5] 焦世泰.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5).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乡村振兴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