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研究进展*

2019-02-14苏同生

陕西中医 2019年6期
关键词:失语症言语中风

朱 利,苏同生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三科(西安 710003)

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受到损伤后,从而导致患者对外进行交流时出现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及书写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获得性言语功能的减退,如说话费力、发音不清、语速及流畅性变差,甚至是言语功能的彻底丧失[1]。失语症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状之一,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约有1/4的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重要因素[2]。该病严重影响了患者与外界的沟通,易使得患者产生情绪障碍,影响了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和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难以回归社会及家庭。临床上,针对中风后失语症大多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并配合言语康复训练,疗效参差不齐,而在中医学中中风后失语症属于“言謇”、“音哑”、“舌痿”、“风喑”等范畴,中医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治疗上已有较长的历史,随着对中风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加之现代医学与中医的结合,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拓宽了思路,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多采用舌针、体针、头针、刺络放血及中药等治疗方法,但中医处方用药经验较为匮乏,疗效尚未明确,所以针灸治疗本病独具优势,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现状作一概述。

1 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

1.1 以舌针疗法为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灵枢·经脉》中也论述了舌与脏腑之间的联系,认为舌与人的机体是一个整体,是脏腑之外候,脏腑气血上营于舌,舌与脏腑之间皆通过经络来联系,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象,所以舌不仅具有分辨滋味、辅助发音、搅拌食物、传送食物等生理功能,而且通过针刺舌上的特定穴位,刺激到与舌有联系的脏腑经络,可以起到疏通经气、活血通络、醒脑益智、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等功效,从而用来治疗多种病证。所以舌针是通过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的气血,从而使舌体得到气血的濡养,改善舌咽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舌体的功能活动,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3]。吴开肖等[4]选取69例中风失语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组、康复组三组,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穴组中的舌三针,即舌Ⅰ针(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约廉泉穴上25 mm的位置)、舌Ⅱ针(舌Ⅰ针向左旁开20 mm)、舌Ⅲ针(舌Ⅰ针向右旁开20 mm),用毫针直刺,刺入深度为15 mm,得气后捻转10 s,患者舌根会有酸胀感或“咿咿呀呀”发声,留针30 min。再取焦氏头针中的言语一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针刺后行补泻手法。常规组选用廉泉、通里、哑门3个常规穴进行针刺,而且这两组均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康复组只给予言语康复训练,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总有效率为90.48%(常规组、康复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27%、72.73%)。高波[5]将8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针灸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舌下取穴选择金津、玉液穴,强刺激不留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学认为语言的形成是五脏气血在一系列构音器官的外化,而在这些构音器官中舌在言语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风后失语是因脑络受阻,舌窍失养,而致咽喉失用,所以通过对舌体的刺激反向调节五脏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现代医学认为,舌体上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分布,通过针刺刺激末梢神经,同时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反射,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环路,加速语言功能的恢复[6],可以明显的提高临床效果。

1.2 以头针疗法为主 头针是在脏腑经络理论与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基础上形成的疗法。中医学认为中风后失语病因病机为痰、风、火之邪气阻滞经脉,从而导致脑络不通,气血瘀滞,经筋失养不能濡养舌体而致舌强不语,所以治疗该病应在祛风通络、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开窍启语。由于“头为诸阳之会”人之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上行于头部,“头为精明之府”人体精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聚集于头部,故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头针具有醒神益智、疏通经脉、开窍启语等作用,能改善脑部血流量,建立侧支循环,加速循环及脑组织修复、脑细胞代谢,同时能够激活语言中枢内功能较低下的神经细胞,加速脑功能代偿,从而达到修复语言功能的效果。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方氏头针和焦氏头针。如黄娜等[7]将48例中风后失语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方氏头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疗程结束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世龙[8]通过6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舌三针及焦氏头皮针言语一区治疗,对照组给予哑门、廉泉、通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后两组中风后失语患者失语症状都有改善,但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3 以体针疗法为主 因中风失语的病变部位在于舌,故在针对中风失语症的治疗中,单纯采用体针的常规针刺法的研究较少。《灵枢·经脉》:“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心气通于舌,诸经也与舌关系密切,如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之脉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阳之正,贯舌中;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手太阳之筋入系舌本”,手太阴肺经虽与舌无经脉所系,但肺系上通咽喉连于舌本,奇经八脉除带脉外均循行于舌旁。根据“经脉所至,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按照远端选穴的原则,可选取手少阴心经之络穴-通里、神门,督脉之风府、百会。有研究[9]表明:针刺通里和悬钟可以激活脑语言功能区,进而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一般治疗该病时都会采取体针配合舌针或头针,同时随证辨证加减取穴效果更佳。

2 其他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

2.1 以刺络放血为主 作为针灸治疗的一种特殊疗法,刺络放血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素问·血气形志篇》中就记载:“凡治病必先去其血”。梅花针叩刺,发挥其围刺作用,进一步增强刺激,调整局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古春青等[10]将106例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的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给予艾灸督脉穴位配合梅花针扣刺舌尖,经治疗30d后发现研究组的临床疗效、语言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该法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文献较少,一般结合其他针刺疗法和言语功能训练,所以对于梅花针叩刺治疗中风后失语有待进一步考证。《针灸大成》也指出:“舌强难言,金津、玉液,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三棱针出血”。金津、玉液位于舌下系带两旁的静脉之上,这两条静脉正是舌下络脉的所在之处,它是脏腑气血通于舌体的直接络脉,所以通过金津、玉液刺络放血可以调节舌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改善失语症状。有文献[11]在有关金津、玉液放血治疗中风失语的研究当中,金津、玉液刺络放血在治疗中风失语症显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虽然刺络放血疗法效果较好,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故在一般情况下患者是难以接受该疗法的。

2.2 以眼针疗法为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经阳气上走于目而为之睛”;《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为神之外使,目系通脑,为神光之要道,故眼与脑的关系密切,所以眼针对于由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失语症有一定疗效。张小罗等[12]应用眼针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总有效率为95.0%。有试验研究表明[13]眼针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脑血流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临床上较少应用。

2.3 电针疗法为主 电针是针灸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现代医学诊疗仪器。它在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是通过对针刺部位进行持续的刺激,替代医者做较长时间的持续运针,节约了大量人力劳动及医者的工作时间,尤其是电针仪的刺激量相对手法运针操作较客观[14],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电针治疗中风后失语一般选用疏密波。田红利[15]利用电针中药辨证治疗中风失语症50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

2.4 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疗法为主 穴位埋线法是针刺传统理论与现代医疗手段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羊肠线在穴位内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所产生的刺激信息量和能量对经络发挥长时间的作用。郭秀丽[16]选取116例中风后失语患者在百会穴进行埋线治疗,发现本法对治疗中风后失语有显著效果。同样是将传统针刺理论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的穴位注射疗法,将针刺本身具有的疏通经脉的效果与注射药物的营养神经、活血通脉的作用叠加起来,这种双重作用使针刺的疗效达到最大,有研究表明[17]穴位注射可通过改善机体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流灌注量,可有效促进脑组织神经修复,从而使得损伤后的脑组织所对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得以改善。由于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的不良反应较普通针刺发生率高,加之近年来对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治疗该病的研究较少,文献也相对较为匮乏,故临床上很少应用。

3 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

中风后失语常用的综合疗法包括针灸、中药和言语康复训练等治疗,在临床上一般是多种针刺方法联合使用,针刺配合中药或言语康复训练,亦或是三者结合使用来治疗该病,不仅通过直接刺激舌体上穴位,而且针刺头部特定的语言功能反映区来改善言语功能,再加之针刺机体的远部穴位,配合中药、言语功能训练来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18]。王红艳等[19]将85例缺血性中风后失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联合言语功能锻炼治疗,研究组采用口服中药与针灸治疗,中药组方:熟地、牛膝各30 g,生黄芪25 g,山茱萸、石菖蒲、远志各15 g,郁金、泽泻、茯苓、白蒺藜、胆南星各10 g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并发症再加减。同时采用舌针点刺聚泉、玉液、金津三穴,透刺前神聪、百会,直刺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通里、太溪、风池等穴,每穴留针30 min,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结果显示:两组各项相关语言评分、WAB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内服和针灸治疗之间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孔江涛[20]将7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头针、体针及刺络放血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68.5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小 结

近年来,对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研究越来越多,针灸在治疗该病方面的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21-22]。从以上临床研究现状来看,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相融合给针灸治疗该病拓展了思路,使得针灸治疗该病方法多种多样,但取穴时仍以头部、舌部穴位为主,头部取穴可开窍醒脑,增加脑部血流量,有助于大脑皮层语言区域的功能恢复;舌咽部取穴体现了中医学中舌与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刺激与舌体相通的经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血理气的作用,有助于舌体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康复;其他针刺疗法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在临床上较少应用[23-24]。综合疗法是集多种治疗方法于一体,其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单一疗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是目前治疗失语症的发展趋势。众多研究表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显著,且价格相对合理,安全系数也高,所以能被广泛推广,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跨地域的研究,众多研究当中失语症分类过于简单不能客观观察不同类型失语症的疗效,除此之外不能严格对失语症进行中医辩证分型,针灸治疗该病更是一概而论,而且治疗方法中干扰因素太多,难以确定是某些穴位发挥的作用还是协同作用下的效果。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领域也相对较窄,大部分停留于临床疗效的评价层面,缺乏对照组及客观疗效标准,在针刺后血液标记物、血流变学及神经电生理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更是欠缺,所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失语症言语中风
失语症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研究进展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