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互动带给课堂生命的灵动
2019-02-13冯清玉
冯清玉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能够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统一。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让课堂充满活力;要善于利用课堂上的生成,创设互动的环节,把握互动的机会,引导互动的方向,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环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让课堂在有效互动中充满生命的灵动。
[关键词]平等对话;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关注差异;教师引领
理想的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只有这样的互动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师生平等对话是有效互动的基础
教学活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重要的互动。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有效的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因此,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应该以平等对话机制作为基础。在课堂中,应该处处体现人人参与,师生在平等合作的前提下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不仅意味着传授知识,还意味着一起分享,共同学习。有效的课堂应该不仅仅是单方的付出,更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我曾有幸看到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精彩的对话片段。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争执时,张老师充满期待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学生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后,张老师并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径直走到一个学生身边说:“老师想跟你握握手,跟你握手并不表示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争辩更加激烈。在结论渐趋明显时,张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呢?”当学生说出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不能裁剪,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张老师恳切地说:“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以上对话气氛是平等的、和谐的,学生在课堂上发出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场面热烈。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的对话,我们才能看到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的轨迹。
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平等对话,坚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上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权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预设,少一些否定,让师生之间多一些平等,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二、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是有效互动的保障
只有植根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上,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学生的探究应该从问题开始,一个好的问题能给人以方向和动力。因此,应设计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让互动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迫切需求。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羊村长分给喜洋洋和美洋洋两块不同形状的地,一块长方形,一块平行四边形,喜洋洋和美洋洋都想知道自己的地有多大,同学们能想办法帮他们算出这两块地的面积吗?”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有的学生画一画,有的学生量一量,有的学生剪一剪……这样的互动就成了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如此一来,一节课的重难点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
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要精心地设计开放式的导入新课环节,可以“一线穿课”进行情景教学,用一个完整的故事贯穿整节课,也可以由旧知引入新课或者直接进入新课。同时,还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即使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也有必要先让他们“跳一跳”,当他们实在无法摘到“果子”时,教师再设法帮助他们搭“脚手架”,进行适当点拨和引导。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三、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是有效互动的着力点
合作交流是进行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往往不是教师所预期的,有时是低效的,有时甚至是无效的。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一位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组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形量筒、足够的沙子和水,然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分组探究。”几分钟后,有的小组就高兴地喊出来:“我们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之后,这些小组的学生便开始做其它事,并没有对另两组材料进行探究。而有的小组因分工不明确,活动效果不好,最后只能草草结束任务。由于学生缺乏合作与交流,致使活动浅尝辄止,没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当然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有具体的分工。2.小组活动前应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较深层次的认识,才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扬弃。3.在独立思考时学生应对问题有一个初步的想法,思考怎样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观点。4.学会生生学习,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修正自己认知上的错误。
四、关注学生的差异是有效互动的前提
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和独特体验。要重视自学、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多向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有时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成为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以往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形式,只能让能说的学生更能说、害羞的学生更沉默。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引导着,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热闹起来,真正互动起来。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以便于教师跟进指导。
五、教师的引领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生活阅历也并不丰富,所以,他们的发展常常不能自发完成。在课堂教学中,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引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迷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以内的口算减法》时,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了七八种口算的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真行!”“还有不同意见吗?”加以引导。整个交流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教师也很满意。最后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教师板书了多种计算方法,可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只理解其中的一种方法,认知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这样的活动并没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让学生看清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做出自我调整。这种形式化的开放和放开只能带来表面的热闹,缺乏实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适时介入,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下列情况下教师应适时介入:當学生束手无策时应给予启发,当学生各执己见、争议不下时应给予正确的疏导,当学生的想法出现偏差时应给予讲解,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时应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教师的有效引领和适时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总之,有效的互动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是情感的沟通,是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不断生成无以比拟的智慧和相对成熟的人格,而我们的课堂也将在有效互动中充满生命的灵动。
参考文献:
[1]刘建锋.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江苏教育研究,2009,(26).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