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2019-02-13苑晓东
苑晓东
[摘要]新课改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和观念。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汉字和了解汉字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阐述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分析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学生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起步阶段,学生需要在这个阶段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小学语文学科不仅影响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而且会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方面,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它们是“核心语言建设与使用”核心素养,“思想发展与推广”核心素养,“审美欣赏与创造”核心素养,“文化理解传播”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能力、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在其个人成长初期和关键阶段,核心素养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要通过改进小学教学现状,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学生基本的识字和造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技能基本都停留在应付考试上,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掌握,这也是应试教育模式的主要缺陷。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基础知识之上的,是学生语文素质提升过程中的必备素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应的词句意思,以及其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特定含义,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二,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掌握高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庞杂性,纷繁复杂的语文知识往往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所措,对于思想和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知識以后,引导学生提高结合语境理解文章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帮助他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结合作者写作过程中的时代背景,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鉴赏能力是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鉴赏能力是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尤其是学习诗歌的时候,通过核心素养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可以从诗歌中想象出诗歌描绘的情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进而感受诗歌的文学魅力,达到鉴赏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和陶冶文化情操,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最缺乏的素养是文化素质。大部分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而文化水平不高。换句话说,他们的价值观或思维品质并没有得到改善。从学生平时的写作中,可以发现文化缺失的现象:当学生写作时,他们喜欢将几个没有逻辑关系的材料汇总在一起,其中许多材料都被应用。无论写出什么问题,他们都可以应用同样的人物。学生的感受是有限的,真实的感受也是苍白的。更多的是表面的、空洞的话语,没有深度的思考,文章没有逻辑和内涵,这是文化缺失的表现。文化素养不够,意识形态缺少深度,对时事没有书面评论。学生应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必须从文化的角度来培养。
三、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1.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加实践拓展训练,例如,集体组织学生去当地旅游景点进行参观和游览,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就某个故事或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充分表达自我,让其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等。
2.体悟文化内涵的深度,丰富学生的情感
语文知识的内容较为丰富,内涵精深。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对自然美景、人文精神等不同的情感表达。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枯燥的知识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本中的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个人情感。例如,在学习《静夜思》这首诗的时候,如果教师不讲解,小学生自己是很难体悟到诗中的感情的。即使教师讲解了,学生也感受不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怀。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帮助小学生明白思念的感受。教师可以举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通过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来进行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知识相对枯燥,但是绝大多数的语文知识又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知识的特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知识内容。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一个全新的知识点时,可以首先利用一个或者几个生活中的常见例子来引出将要讲解的内容,并且在讲课过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另外,运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知道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
4.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投入到学习中,一方面促进学生汉语口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并支持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积极发言,提升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教学效率。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前可以先组织活动,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演讲,不规定演讲的内容,演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语文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可选择让学生们相互交流,支持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发掘学生的汉语表达欲望,提升学生的口语学习和表达效率。
5.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只有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学生素养的真正体现。写作是体现学生知识积累和合理表达的最好方式,这不仅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能力,而且是中国语文素养中包含的学术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在每次阅读书籍后完成高质量的阅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完善。
6.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力
小学语文的学习重点是语言,而语言是小学语文学习的根基。如果语言表达能力强,在后续的阅读写作等学习中就会感觉很容易。学生对语言的良好掌握,能够提高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体悟能力。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其思维模式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学科是培养语文人才的重要阶段,同时,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需要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更加先进的理念看待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完善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体系,全方面研究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途经。
參考文献:
[1]叶丽青.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
[2]徐小珍.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国画兴趣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
[3]齐新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
[4]许樱.刍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