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基于CBE和OBE模式比较与借鉴

2019-02-13杜明义

职教通讯 2019年18期
关键词:胜任人力资源管理

杜明义

(四川民族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川 康定626001)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推进“双创”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让学生毕业后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也可通过应聘、公招等方式就业,更好胜任不同形式就业岗位需求。因此,创新创业能力是核心的职业胜任力,更是核心的就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是否具备职业胜任力,是否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决定了其就业能力。西方国家针对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了CBE 和OBE 教育模式,CBE 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OBE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职业胜任力就是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中创新创业能力是这些能力的核心。CBE 和OBE 教育模式各有特点,相互补充,通过两种模式的融合借鉴使用,将有效培养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CBE 和OBE 模式比较与借鉴:利于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为了推进职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推行了CBE(Competence - based Education)与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教育模式。CBE 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强调培养学生真实职业胜任能力的教育模式。20世纪60到80年代,CBE模式不断完善,并广泛用于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OBE 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强调对学生真实的职业需求的综合能力培养的模式。OBE 模式由Spady 等人1981 年在《以成果为本的教育:争议和答案》中提出,逐步成为欧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1]两种模式各有特色和不足,常常结合使用,具有逐步融合的趋势。两种模式对当下我国强调职业胜任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CBE和OBE模式特点与不足比较

1.CBE和OBE模式的特点

首先,CBE 模式的特点。CBE 模式开发需要一些步骤:一是职业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专业和课程;二是工作分析,通过本职业专家设计DACUM(Design a Curriculum),形成本职业要培养的细化专项能力;三是专项能力分析,构建能力形成的学习步骤,必备知识与技能,设备条件等;四是教学分析,确定教学大纲、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人员等;五是教学条件建设,形成课堂讲授资料和实训设备等准备。六是教学实施,教学为理论实践一体,3小时为1课时,前半部分为理论讲授,后半部分为实践任务完成。CBE以具体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出发,对应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需要的综合能力。该模式具有这些特征。一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一个专业一般由8~12 种职责(综合能力)构成,每一职责由6~30个专项能力胜任完成。[2]教学以能力培养为基础,将能力标准转换为课程,用模块化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系列岗位要求构建不同系列教学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不同基础和需求进行模块选择学习。教学具有灵活性、针对性、操作性。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形成自我学习、自我评价;教师发挥管理者、示范者和监督者作用。三是综合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注重用提问、评判、讨论、情景等方式学习,更多运用案例、辩论、演讲、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仿真模拟、合作学习、专家讲座、实地考察等方法教学。四是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能力培养形成课程,课程用模块式教学,教学模块(学习包)一般包括:专项能力的界定;相关的专项能力;专项能力培养的学习行动;评价标准;参考资料。根据内容设定时间可为1-2 年,4 个月到10 个月不等。教学有课堂内外教学,也有远程在线、慕课等。五是以能力为标准的评价。在评价中采用技能操作和面试进行。考核内容、方法和标准公布给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等级评定,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的及时性。

其次,OBE 模式的特点。OBE 模式教育要清晰定义学习成果,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励学生去实现成果。[3]OBE 模式根据职业范围和毕业生所能做的工作进行课程开发,确立教学大纲、设计教学单元和教学评价,培养学生正式工作场景下应具备的就业胜任能力,形成具有变化性、适应性的综合能力。OBE 模式具有这些特征:一是以成果为导向。教育围绕学生在学习完结后能成功完成一些必须完成的事情,能够成功完成这些事情及其综合能力的表现就是教学成果。教学以“生”为本,满足学生个别需求,形成弹性教学,拓展学生学习机会,期待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挑战,以学生获得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成果具有凝练性。一个专业或一门课程的成果一般就4-7条,简明体现学习成果。[4]成果注重适应性。一线教师与专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真实场景或工作场地的一致性进行论证调适,保证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学习规律变化需求。成果具有共创性。学生适应就业综合能力的达成需要教育者、学习者和家长、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培养。二是以综合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某专业综合能力,不是独立分散专项能力,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业的专门知识技能和专项能力等基础能力;方法能力是思考、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以及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利用新技术的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制定、执行计划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组织协调、竞争合作、交往沟通、适应转换、反思总结、承压抗挫、自我推销、社会担责、创新创造、分析解决等能力。[5]“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教育目标应该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6]创新创业能力就是核心能力。三是实施真实性评价。用真实场景或工作场所下的表现来评价,通常为课程检查记录、面试、课堂测试、报告和项目结果等方式,真实性评价因学生层次差异而有所区别。

2.CBE和OBE模式的不足

首先,CBE 模式的不足。一是职业能力缺乏适应性。基于DACUM,教学中将职业能力变成了完成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实践训练变成了机械的工作任务分解训练,不一定是真实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体现,学生缺乏理论的系统思考,缺乏知识的迁移变通,一旦进入多变的实际工作岗位,学生应变能力差,发展潜力受限。二是评价不全面。参考DACUM,课程评价强调考核具体操作能力,对类似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职业道德等抽象能力无法评价。三是职业能力不系统,缺乏综合性。基于DACUM,学生注重机械掌握分散,缺乏技术含量的具体操作,知识缺乏系统性、技能缺乏全面性和综合性,导致综合能力不足。

其次,OBE 模式的不足。一是模式制定和实施难度大,影响适应性。OBE 模式要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制定内容和教法。同时还要把握社会环境变化、行业发展趋势、政策变化来更新适应工作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些需要判断总结,做出调整,难度大,把握不准、调整不及时都会影响教学结果。[7]二是真实性评价体系实施要求高,影响有效性。该模式需要真实工作岗位需要综合能力的客观评价,需要专业性人士进行评价,需要相应的细化指标、技术操作,许多学校无法实现,使实时性评价缺乏有效性。三是学生要求高,影响成果达成性。OBE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主动思考,自我评价,达成岗位综合能力需求,对学生要求高。实际学生素质千差万别,需要分层分类分方式教学,难度大,实施效果有差异,会影响实际成果达成度。

(二)CBE和OBE模式的融合与借鉴

西方国家对CBE和OBE两种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和不足,目前,西方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常常结合起来使用。如加拿大社区学院对初阶学生常使用CBE课程培训,培养其掌握一门专业或课程,让其获得某种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药剂师、护理、机械维修等。对于有一定经验和基础需要提高速度、精度和能力的学习者,常使用OBE 模式教育。西方国家,如加拿大职业教育中,许多专业包含了两种模式的课程。如温哥华社区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前阶段用CBE 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到大三阶段,完成了足够酒店实习后的一些高阶段课程,如“战略管理”“领导才能”等采用OBE 的理念教学。[8]为此,对CBE 和OBE 两种模式,应各取其长加以融合借鉴使用,推进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推进教育模式完善,推进应用型教育的改革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真实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尤其对职业胜任力的掌握。“胜任力”理论是1973 年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McClelland)提出的,他认为胜任力是一种可被测量或计数的,诸如知识与技能、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等,能明显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人力资源普通管理者主要需要具体工作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而中高管理更需要更高更综合的能力和素质,尤其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能力。如麦克利兰认为,人力资源部门中的中层管理者的核心胜任力主要包括富有弹性、变革执行、企业创新、人际理解、授权、团队建设等;高层管理者则主要为战略思考、变革领导、人际关系管理等。[9]在人力资源管理每门课程专项能力培养中,可大量采用CBE模式,进行真实工作岗位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培养初步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每门课程完成后或专业完成后的综合实训中,应采用OBE模式训练,让学生获得职业岗位胜任的综合的创新创业的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要重视专业专项能力培养,更要重视具有创新创业力的综合能力提升;要重视教师的引导,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重视教师讲授等方式教学,更要重视多样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使用;要重视学生理论测试,更要重视真实岗位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训考核。

二、CBE 和OBE 模式视角下的教学不足:制约了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CBE 和OBE 模式视角下,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职业胜任力本位不明确,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不足,培养方式方法单一,真实性评价不足等问题。

(一)职业胜任力本位不明确,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能力不突出

CBE 通过DACUM 分析职责能力下需要完成具体专项能力,而OBE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实际体现了在知识、技能、素质上的职业胜任力,需要细化明确,并以此为培养本位。目前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定位不明确。没有明确职业胜任力培养目标,没有形成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没有根据职业特点,分解职责综合能力,细化专项能力。许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没有细化专项胜任力培养的人才目标、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不同层次需要的模块化教学,因材施教不明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创新创业专项能力明确度不够,分阶段要达成的任务目标不明确,达成的成果标识不清,影响能力培养方案制定,影响培养计划推进和达成目标的评价,从而影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二)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不足,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足

CBE 和OBE 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有教学围绕学生能力提升进行,让学生进行课程内容选择,进行自我评价,给学生挑战性的目标,提升学生专项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形成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够,学生被动围绕教材、教师和课堂中心转动,缺乏主体性、能动性。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性教学。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工作分析、招聘与培训、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过程中需要更多能操作的技能训练,但实际教学中,习惯理论教学,趋向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学生缺乏操作能力培养,更缺乏专业岗位中应具备的职业胜任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针对性培养。由于普遍认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课程要完成的任务,没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两条线并行格局,职业胜任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离,导致学生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综合胜任力培养不足,适应性不强。

(三)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单一,培养模式简单

CBE和OBE教育中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而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简单。首先,教学方法单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不长,许多教师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一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教学方法倾向于传统的讲授法,灵活的实践教学方法少。许多教师没有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和教法培训,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即使是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许多也没有创新创业教学资格培训,更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教学中更多倾向理论讲授,缺乏实践能力培养。目前,实践教学需要相应的实训平台,许多高校还没有配置,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创新创业教育共享的实训平台建设不足,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二是教学模式单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基本没有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育课程,职业胜任力模块化教学缺乏,更没有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创新创业融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块。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只在大一,或者在大二、大三开设,没有形成大学几年中合理安排阶段递进的培养模式。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单一,与专业教育融入度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转化低,影响学生学习产出,具有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成果达成度不高。

(四)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突出不足,真实性评价不充分

CBE和OBE模式需要真实场景或工作场所下的能力体现来形成评价。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提升,形成学生的自我评价。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没有形成专业胜任力的专门考核方式,更多以试卷理论考试为准,对学生真实职业场所胜任力的培养情况如何考核不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过程性评价缺乏学生实践能力量化考核,终结性评价以传统的理论为主,没有结合真实岗位需求进行能力测试,没有突出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和技能来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实践性考试很少,职业胜任力的能力评价权重偏低,创新创业能力突出不足。并且,在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中,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的考勤等;而终结性评价常常为简单的理论考试,没有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同时,在题目设计上没有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特点,重视工作岗位需要的创新创业能力观测体现不足,由于评价的真实性不足,影响了学生能力培养。此外,评价方式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学生参与的共同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的要求不足,影响了学生胜任力培养。

三、CBE 和OBE 充分借鉴融合使用:推进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对CBE 和OBE 充分借鉴融合使用,确立职业胜任力为本位,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定位;以学生为中心,变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式方法;实施真实性评价等,必将有效推进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确立以职业胜任力为本位、在综合胜任力中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定位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胜任力决定了学生能否与就业岗位对接,胜任工作,实现就业。创新创业能力是职业胜任力的核心驱动力,关系到整体职业胜任力能否创新实施的关键。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首先,要确立职业胜任力为本位。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能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完成职业岗位的工作。同时要培养方法能力,能有效进行分析和判断,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和条件解决问题。要培养社会能力,能有效沟通、协同,具有良好的道德和社会担当,完成好职业岗位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项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能力,而是综合胜任力的体现。其次,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创新创业能力可分解为创意、创新、创造和创业四个专项综合能力。创意是指对事物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创新是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创意的外化、物化、形式化。学生有创意,能创新,要创业的话还需要创造能力,能将创意等通过实践设计、制造的动手能力。因此,创造是出于创意,在自己创新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理论,创出新的事物的过程。创业是发现了一个商机,形成创意,创新设计新的商业模式,进行创业资源整合,外化创造产品和服务能力,创办成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要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要具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毕业后可通过创业实现就业;通过应聘就业,能创新、创造地完成岗位工作。因此,创新创业能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的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结合,会分别提升这些能力水平,提升整体职业胜任力水平。为此,要制定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要在人才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水平、教学方式方法、人才评价体系等形成配套,系统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方式,推进职业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就是要从“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让教师、教材和课堂为学生主体服务,充分重视学生、发展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职业胜任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关键。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根据DACUM能力图表进行专项能力分解,形成配套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胜任力的专项能力。一是根据DACUM能力图表,构建起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个递进阶段的专项能力。创意专项能力培养是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段,主要在大一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通过开设创新学、创意沙龙、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培训、市场营销等双创类课程培养;还可让学生在大一或大二阶段选修商务礼仪、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经济法等课程,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中培养,让学生形成综合的创意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观测达成的成果可为企业进行创意图案、创意手工等作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创意设计。创新能力培养是第二阶段,主要在大二阶段培养,是将创意理论知识与技能转换为创新实践的过程。学生利用知识与条件,形成新方法、新思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真正对创新感兴趣的学生群体。通过开设创新教育、创新理论与实务、创新工程实践、SYB(开办你的企业)和KAB(了解企业)培训、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来培养,同时通过实验实训、第二课堂、竞赛等平台培养。观测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为创新文字或手工作品设计、论文、软件、双创比赛证书、专利等,尤其在创业方面的商业模式设计最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培养是第三阶段的培养,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二或大三阶段,主要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通过开设创业基础、SYB 和KAB 培训、“创业实践”课程、一些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实验实训、制造竞赛等推进。观测学生成果主要为学生创造产品,发明物的样品或专利,能构成经济价值的事物。创业阶段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最高阶段,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三或大四阶段,部分学生经过创意、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具备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产生了强烈的创业意愿。针对这些学生开设创业实践、SYB 实战训练、IYB(改善你的企业)初步培训,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过实验实训平台、创业孵化基地平台、实际生产环境进行创业。观测学生的成果主要为学生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孵化程度验证报告、企业注册证书和注册量、在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毕业生毕业后三年内创业成功率等。

图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体系

其次,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职业胜任力。要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的基础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与方法,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意、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力争形成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创业项目,训练学生具有创新创业倾向的实践能力和生产项目,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图2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模块化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推进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方法变革

推进教师“内培外引”,完善教学设施,推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首先,推进校内课堂实践教学法。一是实验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模拟招聘、人才测评、绩效分析、人员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薪酬设计等在电子软件上实行仿真模拟实训,充分融入创意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胜任力模块实训教学,可同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实训形成共享平台教学。实训实验中,应突出创新创业项目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训练,突出学生的体验、互动,在类似实战的情形下,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操作技能。二是头脑风暴。让学生围绕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创业问题,发挥联想思维能力,有了想法就大声说出来,在碰撞中激发创新,形成好方案。三是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创业模块教学中,提出更多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案例,运用讨论、辩论、团队学习模式,推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四是情景模拟。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创业模块教学中,通过文件筐管理、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培养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五是翻转课堂。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师生共同参与,制作短小视频,可在课堂上形成互动教学,也可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实践能力培养。其次,推进校内课堂外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一是竞赛教学。通过参与人力资源电子ERP 竞赛,模拟招聘活动大赛等;全国、全省和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造力;二是项目教学。让学生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方案设计、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通过网络资源查找、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访谈等进行资料信息的收集,完成项目,甚至于实施项目,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等以后能胜任工作的能力。第三,推进校外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对于校外平台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为通过与企业、政府等部门签订协议、项目合作、委托培养、共建基地。通过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实验场所,提供实践指导和相关服务,为创新创业成功提供保障。CBE和OBE模式的优势是与产业界的密切合作,可将校企、校地等合作建立的一些实习实训平台上升为“产学研”合作平台。学生到企业等组织参观考察、进行专业实习,协助企业等组织胜任各岗位的事务,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情景、工作经历。学校利用现有师资条件为企业等组织提供员工培训、改进企业生产管理等服务,而企业等组织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能指导教学的一手资料,可共同研究企业所需要员工的培养模式,为企业等组织定向培养、输送更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门人才。

(四)实施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真实性评价

一是要重视实践性和融合性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要改变一张理论试卷的评价方式,要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细化创新创业专项能力,明确专项目标、层次目标、单元目标。要细化过程性教育中学生专项能力学习达成度,进行量化打分;要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参与度。在期末终结性考试中,形成综合能力测试,要将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与技能尽量结合到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测试中,针对性培养学生真实工作场景下的创新创业能力。终结性评价可直接通过学生综合性实践性项目完成情况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职业胜任力测试中,加大过程性评价,要细化“选人、育人、用人、留人”职业工作胜任力的专项能力,突出考查学生职业专项胜任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融合达成度,进行量化打分。终结性评价中要尽量形成综合能力测试,充分融入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注重成果性评价。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创业能力,对学生量化打分尽量要通过学生可观测的成果来评价。如根据DACUM 能力图表,主要在大一阶段培养的创意能力,可通过学生初步设计创意图案、创意手工等作品,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创意设计来量化打分。主要在大二、大三培养的创新能力,可通过创新文字或手工作品设计、论文、软件、双创比赛证书、专利等来打分评价。主要在大三、大四培养的创造能力,可通过学生创造产品、发明物的样品或专利等打分;主要在大三、大四培养的创业能力,可通过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项目等成果、创业大赛成果、创业项目孵化程度验证报告、企业注册证书等打分。此外,评价常常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督促学生根据要达到的专项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行自我学习过程与成果检查,不断自我反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图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综合胜任力培养方法

图4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中的创新创业能力真实性评价

猜你喜欢

胜任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