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肠套叠43例诊疗分析

2019-02-13陈念刘欢王永恒彭书旺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肠套叠探查包块

陈念 刘欢 王永恒 彭书旺

作者单位:410007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陈念, 刘欢, 王永恒, 等. 成人肠套叠43例诊疗分析 [J/CD].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9, 8(1): 71-73.

肠套叠多见于小儿,成人肠套叠较少见,仅占5%,在肠梗阻病因中仅占1%[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间18岁以上成人肠套叠病例43例,现就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男27例,女16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88岁,平均年龄(49.1±14.8)岁。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30余年,其中急性完全性肠梗阻13例,不全性肠梗阻30例。

二、临床表现

阵发性腹痛42例(97.6%),恶心呕吐31例(72.0%),腹胀27例(62.7%),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3例(30.2%),血便或黑便8例(18.6%),腹部肿块6例(13.9%),腹泻3例(6.9%)。

三、辅助检查

43例均行X线检查提示不同程度肠梗阻;39例CT检查表现为同心圆征、靶征或彗星尾征,均提示肠套叠。7例彩超可表现为假肾征、靶环征。

四、治疗方法

3例(6.9%)保守治疗;40例(93.0%)患者最终接受了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润肠通便治疗,包括中药灌肠治疗,套叠病因不明。手术方式均先采用腹腔镜探查,顺蠕动套叠38例(95.0%),逆蠕动套叠2例(5.0%)。其中小肠套叠为28例,回-结肠套叠8例,结-结肠套叠3例,结-直肠套叠1例;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24例,回盲部或左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肠吻合术12例,肠切开异物取出术2例,肠粘连松解肠套叠复位术2例。

结 果

一、治疗结果

保留治疗病例中3例(CT示回盲部套叠2例,直肠套叠1例)经保守治疗,2例腹痛逐渐消退,复查CT肠套叠征象消失治愈出院,中位住院时间5 d,1例CT提示直肠套叠,高龄(83岁)基础疾病复杂,确诊后家属放弃治疗自行未愈出院,住院2天。40例患者术后恢复均好,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中位住院日期约为8 d(表1)。

表1 38例肠套叠病理结果

二、病理检查结果

小肠病变共28例,良性病变18例,腺瘤7例(绒毛状腺瘤5例,管状腺瘤2例),脂肪瘤3例,肠粘连3例,平滑肌瘤2例,血管纤维瘤1例,异物(玉米)1例,粪石1例;恶性病变11例,小肠间质瘤5例,非霍奇淋巴瘤3例,腺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大肠病变12例,中结套回8例,结套结3例,结套直1例,其中结直肠腺癌9例,结肠腺瘤1例,无器质性病变不明原因1例。

讨 论

肠套叠多见于儿童,以盲结肠型、盲回结肠型套叠最常见,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小儿回盲部较游离,是肠套叠发生率比较高的原因,其中成人肠套叠约占全部肠套叠5%,临床上较少见[2-4]。成人肠套叠多为继发性,肿瘤、息肉、炎症、憩室、粘连以及肠腔内异物等为常见的病理因素,主要机制是肠壁上或肠腔内的病变导致肠管蠕动的节律失调,近端肠管强有力的蠕动将病变肠管送入远端正常肠管中,形成套叠[5-6]。

本组患者中以急性完全肠梗阻表现仅13例,占30%,而肠套叠三联征(腹痛、腹部包块、血便)更是罕见[7],多数以不全性肠梗阻为表现,呈反复性,间歇期,可表现正常。阵发性腹痛是最主要症状,高达42例,占97%,其次分别为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包块、便血/果酱样便及腹泻。病程时间长短不一,最短者时间为2小时,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手术诊断为大量玉米嵌顿所致回肠套叠;71%患者为慢性病程,最长者可达30余年,为反复多次发作的腹痛、腹胀及一系列伴随症状,可经保守治疗或自行缓解,手术诊断为粘连所致小肠多部位套叠。可见相当一部分患者表现为慢性病程,初始症状往往不重,间歇性发作,症状不典型,因此对疾病的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容易误诊漏诊,这与王忠昌的67例肠套叠临床观察结果比较一致[8]。

从本组病例观察中笔者体会,急性完全性肠套叠与其他原因所致肠梗阻症状体征上无异;慢性肠套叠往往呈阵发性腹胀痛,完全梗阻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或可扪及包块,包块位置可发生改变,排气排便后包块可缩小甚至消失。梗阻部不同症状亦有所不同,小肠套叠多无包块,间断发作,间隔时期可无异常;结肠套叠往往可扪及包块,且位置相对固定,可合并便血或隐血阳性表现等,这与陈子华等[9]58例临床观察较一致。

就诊断而言,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肠套叠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0]。本组43例患者均行立位腹部平片和CT检查,10例行腹部彩超检查。43例患者在腹部平片上均有不同程度肠梗阻表现,但鲜少报告肠套叠;Amr等[11]认为腹部B超对肠套叠诊断准确性可达75%以上。彩超在肠套叠诊断中确有价值,其经济、无放射性、可多次操作为其优势,尤其适用于儿童及孕妇,但亦有其局限性,其准确率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亦可受肠内气体干扰影响观察,无法以客观图片共享给临床或手术医生,只方便诊断,却不便定位。腹部CT检查不受肠腔气体的干扰,准确率可达78%~100%[12]。本组的经腹部CT确诊39例(90%),其中38例行手术探查,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洪居陆等[13]人认为较大的肿块所致肠套叠好辨认,体积较小的肿块常与套叠部混为一体,不易辨别病因;脂肪类肿块易误认为肠腔内气体而漏诊,非脂肪类肿块与正常肠壁差别不大又难于显示。而肠壁明显水肿增厚时与套叠不易区分,可通过三维重组技术反复仔细观察[14]。就本组病例观察笔者认为,小肠套叠病因不易辨别,可能与小肠肿瘤较小有关,结肠套叠多数为恶性肿瘤所致,肿块呈偏心或向心性,常常累及肠套叠头体部,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CT较易鉴别。

本组93.0%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笔者认为腹腔镜探查具有比开腹探查更具优势,腹腔镜查找病因,锁定病变部位后再作小切口进腹,拖出病变肠段再行相应手术,避免直接开腹手术切口位置不合适或过大造成的一系列不便及影响。本组40例患者中,37例为器质性病变,2例异物(玉米、粪石),1例原因不明,由此可见成人肠套叠往往为器质性病变所致,小肠套叠以良性病变为多见占64%,小肠腺瘤为最多见,其次为粘连和异物;恶性病变中以间质瘤为最多见,其次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腺癌和肉瘤。其中多部位套叠仅见于小肠套叠,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多见,其次是腺瘤及粘连。回盲部及结肠套叠往往见于恶性肿瘤,高达83%,均为腺癌。

综上所述,成人肠套叠通常为继发性,器质性病变为主,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推荐腹部CT为首先检查方式,明确诊断后建议及早手术诊治,推荐首先腹腔镜探查,再行进一步具体手术方案。对于肿瘤不易辨别性质者建议行术中快速病检,根据病理结果选择合适手术方案。本组43例肠套叠患者40例手术治疗,诊断明确,疗效较为满意。

猜你喜欢

肠套叠探查包块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多尺度探查偷车案件的犯罪时空热点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
香油消肿化瘀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单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