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地区夏香菇代料栽培技术

2019-02-12邢跃新王根锁周建方

食用菌 2019年2期
关键词:菌袋菌棒出菇

邢跃新 王 灵 王根锁周建方

(1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三门峡472000;2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洛阳分院,河南洛阳471002;3河南省卢氏县顺林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河南卢氏472243;4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三门峡472000)

豫西地区夏香菇栽培已有近十年的历史,通过科技人员与广大菇农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一套适合豫西特点的夏香菇代料栽培技术,现总结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秋冬季10月中旬-12月中旬接种制袋,次年4-9月出菇。豫西地区3月下旬常年平均气温11.8℃,4月上中旬13.9~16.1℃,此时气候适宜,香菇生长较好,产量高,品质优,市场售价高。5月份之后,气温升至20℃以上,菇蕾形成困难,香菇生长快,菇质薄,品质差。因此,夏香菇生产要及早准备,尽可能提早接种,争取第一潮菇出菇期处于气候较为适宜的3月下旬—4月下旬,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选用品种

夏香菇出菇期处于盛夏炎热时节,要选用抗逆性强,耐高温的优良品种,如香菇808,以及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灵仙一号、向阳二号等中高温型品种。新引进的品种要经过3~5年试种后方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栽培者要提前与菌种厂签订菌种供应合同,明确菌种数量及供种时间,使菌种成熟期与制袋接种期相吻合,保证使用适龄菌种,以提高制袋成功率与菌筒质量。

3 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3.1 菌袋制作

夏香菇菌袋制作技术与常规春栽香菇菌袋制作要求基本一致。但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菌袋数量要与培菌室大小相匹配,不能超量放置菌袋,以免堆层过高,菌堆倒塌;或堆间距过窄,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放,引起烧堆。二是培养料含水量要把握在55%~60%,不可过高或过低,以免引起杂菌污染或菌丝生长不良。三是菌丝满袋前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鼠、猫及各种动物为害,移动菌袋动作要小,切勿刺破菌袋,以免引起杂菌污染。四是夏香菇发菌期处于当地气温较低的寒冬时节,在保温培菌的同时,要注意合理通风,促使菌丝健壮生长;发菌后期气温升高,特别是菌袋刺孔后,菌丝细胞代谢加强,产生大量热量,要密切关注菌袋温度变化情况,及时散堆通风降温,以防高温烧袋。五是发菌期间要定时翻堆,将上下、左右、前后菌袋位置互换,促使发菌均匀,保证出菇整齐。

3.2 转色期管理

菌丝长满袋,菌柱表面瘤状物达到2/3时,进入转色期管理。转色期管理与春栽转色管理技术要求一致,需注意的是要尽可能使培菌室温度保持恒定,并避免移动菌袋,以免温差过大、振动,出现白袋(菌袋未转色)出菇现象。

3.3 出菇期管理

3.3.1 场地选择

采用林下栽培模式。选择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环境卫生、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易排水、遮阳良好的林地作为出菇场地。

栽培场要远离老菇场和畜禽养殖场。同时要考虑菇场的防洪问题,有切实可行的防洪措施。要有清凉的山泉水源或地下水源,以利于夏季催菇及喷水降温。

豫西各地都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河滩林地,均可作为夏香菇出菇场所。尤其是卢氏、灵宝、陕州、洛宁、栾川等地海拔8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林木繁茂,环境优良(许多山谷河床开阔,种植着大面积的阔叶杨树),是夏香菇生产的理想场所,适宜建立规模化的夏菇生产基地。

3.3.2 场地清理

提前清理场地,砍去树木的低层树枝,以方便管理,利于通风;要清除菇场地面的枯枝落叶、树皮、树根、杂草、杂物,平整地面,勿留积水坑;要铲除菇场周围的粪便、垃圾、杂物、杂草,消除害虫滋生地;要在菇场及菇棚四周挖好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菌棒入场前7~10 d用75%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地面2次,每隔3 d一次。菌棒入场时每667 m2用50 kg石灰粉遍撒地面,防地下害虫及杂菌。

3.3.3 拱棚搭建

在林下搭建一层遮阳网,在荫棚下顺树行方向,搭建宽1.2 m、拱架高1.3 m左右的塑料小拱棚,中间留人行道,四周开挖排水沟。拱棚内拉3行铁丝,间距38~40 cm,两头用木桩固定,中间每隔2 m打一根高60 cm、露出地面30 cm的木桩,将铁丝固定在木桩上。棚内排放3排菌棒,排放长度不限,以方便作业。菇棚要有自动喷雾与喷灌系统,以提高水分管理效率。

3.3.4 出菇试验

夏香菇栽培不同于春菇栽培。春栽香菇春季接种制袋,秋季出菇,菌丝发育时间长,菌筒成熟充分,基本不存在因菌丝生理不成熟而出现不出菇现象。夏香菇栽培因部分菇农对菌棒菌丝是否真正发育成熟把握不住,经常出现不出菇,或部分不出菇现象,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夏香菇生产,出菇前要从不同方位随机抽取总量0.5%~1%的菌棒进行出菇试验,确定菌棒能正常出菇后,再补水催蕾。

3.3.5 菌棒排放

菌棒排放密度对夏香菇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菌棒间距过大,菇场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增加;间距过小,菌棒密集排放,通风条件差,长出的香菇菌柄粗、长,产量低,品质差。实践经验表明:夏菇出菇时,菌棒按间距15~20 cm,与地面呈70~80°夹角斜靠在小拱棚的铁丝上较为适宜。

3.3.6 催蕾育菇

催蕾:催蕾前用刀片轻轻划破袋膜,脱去外袋,清除早生畸形菇,并检查菌棒含水量,低于50%的,补水后再催蕾。菌丝未成熟菌棒不能催蕾育菇。不同品种,不同接种期以及不同成熟度的菌棒要分开催蕾出菇管理。3月下旬-4月中旬催蕾,要避开寒流天气,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催蕾。催蕾时白天盖膜保湿,晚上揭膜通风,拉大温差,促使菇蕾形成。

夏季温度高,温差小,空气相对湿度低,催蕾要结合自然降温,同时采取振动、注井水,喷雾保湿、拉大干湿差等措施,促使菇蕾形成。催蕾要适度,措施不能过激,菇蕾达到要求后立即适当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阻止幼蕾继续分化,以免出菇过多,菇小质差。

育菇:菇蕾形成后,喷雾保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并适时疏除弱小菇蕾及丛生菇蕾,每个菌棒选留健壮菇蕾15~20个。待菇蕾长至2 cm以上时,应适当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提高香菇品质。

注意事项:一是夏季气温高,容易烂棒,管理上要注意干湿交替,切勿使菌棒长时期处于潮湿环境中,以免菌棒霉烂。出菇两潮后菌棒菌丝活力下降,营养减少,操作中要轻拿轻放,并采取延长养菌期、适当补充营养、适度注水、加强通风等措施减少烂棒,延长产菇时间。二是夏季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季节,位于河滩两旁的菇场极易遭受洪涝灾害,要特别注意预防洪涝。

3.4 采收贮藏

3.4.1 采收

夏香菇生长时节环境温度高,子实体生长快,极易开伞,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提早安排人员,及时采收。选择晴天,子实体菌膜微破,未开伞时采收。为保证香菇质量,采摘前数小时停止喷水,以减少菇体含水量,延长保鲜期。采下的菇轻轻放入硬质的竹筐或塑料筐中,及时销售。

3.4.2 贮藏

未能及时销售的香菇,用硬质塑料筐盛装后,及时送入冷藏库冷藏保鲜,长途运输要用冷藏车运输。也可烘干后贮藏待售。

3.5 间歇养菌

每潮菇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清理菌棒,停止喷雾,降低空气相对湿度,通风晾棒,促使菌丝迅速恢复生长,待菌棒变硬,采菇留下凹陷处转为白色时再补水催蕾,进入下一潮菇的管理。每采收一潮菇,养菌时间延长5~7 d。

4 夏香菇生产注意事项

4.1 布局合理

香菇栽培要经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菌、出菇等生产流程,工序繁杂,部分菇农常常因为布局不合理,菌袋转运投入劳动过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栽培时要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方便的地方作出菇场所,木屑、麸皮等主要原料存放场、拌料场、装袋场、灭菌室、接种室、培菌室、出菇场、香菇贮藏室等要依次紧密相连,合理布局,以降低物料、菌袋转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4.2 规模适宜

代料栽培夏香菇属劳动密集型生产,一个家庭适宜的栽培规模以2万~3万袋为宜,不宜采取雇工形式组织生产。一般情况下,清场、进料、灭菌、培菌、排筒、采菇等日常管理以家庭劳力为主,装袋、接种、注水等环节由各种专业队来承担,因此对于家庭生产来说规模适度,切忌超越自身能力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4.3 谋划周密

夏香菇代料栽培季节性强,稍有不慎就会给栽培者造成重大损失。栽培前要充分考虑到气象、交通、人事等因素的影响,制订科学周密的生产计划,以及各种应急预案,及早准备好场地、资金、原料、人员、菌种等生产要素,一旦栽培时节到来,立即投入生产,使接种、培菌、出菇各个时期都处于最佳环境条件,各种技术措施一步到位,生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菌袋菌棒出菇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固定菌袋插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