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9-02-12卢玉文秦延春丘献娟
卢玉文 秦延春 丘献娟
(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广西玉林537000)
食用菌产业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的独特优势,投资效益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捷径。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成为玉林市现代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笔者阐述了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1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主要成效
1.2 产量产值持续增长
玉林市食用菌生产从传统分散栽培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发展快速,面积、产量和产值连年创历史新高。2017年玉林市食用菌栽培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秀珍菇增长比较明显。2017年玉林市食用菌栽培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为1450万m2、14.70万t、12.20亿元,分别比2016年的1360万m2、13.83万t、11.47亿元增长6.6%、6.3%、6.4%,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1.3 示范基地规模扩大
按照“规模大、标准高、辐射广”的要求,通过创建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和典型引导作用,有效带动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升级,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目前,玉林食用菌生产示范主要分布在兴业县、北流市、福绵区、玉州区、陆川县等食用菌主产区,示范品种主要有秀珍菇、毛木耳、双孢蘑菇、平菇等食用菌4大类。具体如下。
1.3.1 秀珍菇反季节生产示范基地
近年来,以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为技术支撑,广西兴业福兴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市喜盈田农业责任公司、玉林市天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林市益康菌业种植有限公司均创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秀珍菇生产示范基地。其中,广西兴业福兴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创建的秀珍菇示范基地规模最大、标准最高,位于兴业县大平山镇雅桥村,以广西兴业福兴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2015年9月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3.3 hm2,总投资3000万元,拥有食用菌菌袋生产标准化环境控制系统、高压灭菌系统、完善的生产流水线、菌包生产车间3000 m2、栽培大棚 19座、栽培面积 20 000 m2,冷库600 m3。年栽培秀珍菇菌袋150多万袋,年产鲜菇800 t,年产值800多万元,增加劳动就业150多人。目前,公司已注册成立“福兴”食用菌品牌,成为玉林市秀珍菇生产的示范样板。
1.3.2 北流塘岸木耳示范基地
基地位于北流市塘岸镇,以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为技术支撑,以广西健勇木耳栽培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成生产示范基地26 000m3,主栽品种为毛木耳,采取标准化生产,集成与创新应用钉型菌种、水冷控制、高压雾化等技术,突破传统栽培方式,实现周年生产毛木耳,年生产菌棒150万棒,鲜品产量1200 t,产值600多万元。2017年合作社发展周边贡塘村、凉亭村两村的农户40多户,社员200多人,实现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栽培模式,充分发挥了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3.3 兴业城隍双孢蘑菇示范基地
如上所述,经济犯罪是刑法与经济法之间衔接的基础。刑法与经济法之间的衔接形式即是指刑法对经济犯罪采取的立法模式、罪状等。
该基地位于兴业县城隍湖村,以广西兴业县玉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集成创新双孢蘑菇培养料隧道二次发酵、机械化架料同步进出菇棚、泉水自动喷雾、数字化调控、荔枝林地拱棚栽培等技术,进行双孢蘑菇生产标准化、设施化、工厂化及数字化环境控制技术试验研究,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社员”的栽培推广模式,社员入股参与投资和生产,利润分红。目前建成出菇拱棚15个,栽培面积7500 m2,应用温控技术实现周年化生产,每平方米产量0.015 t,年产鲜菇450 t,产值450万元。
1.4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过去只有菌种品牌。近年来,在做大做强“玉微牌”“竹山牌”“兴忠牌”等多个食用菌菌种品牌的同时,创建了“天原菌业”“福兴牌”“喜盈田”“精准牌”“益康牌”“绿康牌”等一批食用菌产品品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兴业福兴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的“福兴牌”,在市场中树立了较好声誉。通过树立品牌形象与品质,进一步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效益。
1.5 科技创新持续增强
近年来,充分发挥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玉林食用菌综合试验站、各县(市、区)经作站的技术优势,开展科技攻关,大大提升玉林食用菌生产水平。玉林食用菌由过去的三角棚地栽、中大棚农法栽培,逐渐向设施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秀珍菇、木耳、双孢蘑菇的专业化生产,实现了有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10多项、技术标准或规程20多项、技术丛书6册等,驱动食用菌产业新发展。成功转化的科研成果主要有以下5项。
1.5.1 食用菌栽培原料本地化应用
桑枝、木薯秆、杂木糠等本地原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大幅减少对外地棉籽壳原料的依赖,大大减少了原料成本。
1.5.2 食用菌优质品种推广应用
近年来,玉林市引进、培育、保藏、推广的食用菌品种40余种、菌株130多株,并形成基地化、规模化发展。其中,面积较大、效益较好的有台湾秀珍菇、毛木耳781、和平2号、双孢蘑菇W192等品种。
1.5.3 秀珍菇反季节栽培技术
通过筛选应用对温度敏感的秀珍菇品种,根据其生长特性,采用移动式制冷设施进行温差刺激,促进子实体原基分化,即使在桂东南地区30℃的高温下也能顺利生长,实现秀珍菇周年生产,达到天天有鲜品上市,满足市场需求。
1.5.4 食用菌钉型菌种应用技术
应用钉型菌种栽培木耳,不仅可减少木耳的污染率,而且能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从而提高木耳产量和效益。近年来,玉林市钉型菌种技术在木耳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民栽培木耳的积极性。
1.5.5 双孢蘑菇智能调控生产技术
信息技术与食用菌生产相结合,创新了食用菌发展模式,提高了食用菌产业效益。双孢蘑菇智能调控生产技术是利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实现信息化控制,不受天气影响,无需工作值班管理,实现双孢蘑菇全天候、无人值守、信息化控制生产,产量可达15 kg/m2。
2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玉林市食用菌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深加工问题
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是制约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玉林市食用菌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鲜品、干品和盐渍品的销售约占销售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保健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即食食品等少之又少。存在产品的精深加工环节薄弱、加工程度低、创新产品少、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玉林市食用菌产业的良性发展。拓宽食用菌产业发展道路,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是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当前首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2.2 病虫害问题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是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在食用菌生产栽培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病虫等的危害,使产量和品质明显降低,影响经济效益。玉林市栽培的秀珍菇、毛木耳、双孢蘑菇、平菇等主要食用菌品种易感病虫害有:秀珍菇黄菇病、毛木耳油疤病、平菇黄斑病、菇蚊和菇蝇等。由于病虫害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从种源、制种、灭菌、接种、培养菌丝、出菇管理等各个环节稍有不慎均有可能发生病虫害,因此攻关解决病虫害防治技术,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成为玉林市食用菌产业亟需解决的难点问题。
2.3 人才问题
新品种新技术科技攻关是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新品种新技术革命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关键作用。目前玉林市食用菌人才队伍不够完善,没有食用菌专业出身的人员,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少,人才流失严重,这些直接影响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科技创新。
3 玉林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
为加快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领导。要把食用菌产业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制定政策,完善管理体系,特别要加大对基地建设、加工企业、协会、科技人才和农民培训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科技促动、市场拉动、效益驱动、农民主动参与的发展新局面。
3.2 加快科技创新,保障食用菌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推动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快基础性、关键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加强品种选育、病虫害和杂菌防控、产品质量安全在线监测、无害化生产等重大技术攻关,不断提高食用菌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新品种培育、病虫害和杂菌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的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技术研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做好一、二、三级菌种的繁育工作,保证优质菌种的充足供应。加强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与集成组装,加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3.3 加强技术示范,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积极性高、场地基础条件好的乡村建设核心示范基地,把示范基地建成为示范范围大、科技含量高、增收效果好、辐射力强、令人信服的示范样板。积极培养食用菌专业人才,努力建设一支规模相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食用菌科技队伍。加快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加快食用菌实用人才和菌农的培训,提高菌农科学种菌的技能。通过整合技术资源,加强教学、科研、推广等部门的协作,依托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党员实用技术大培训等,强化对一线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科技培训。坚持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培训一批技术过硬、服务有力的农技队伍,带动能力强的“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切实提高技术的到位率,提高技术辐射带动能力。
3.4 强化产品加工,提高食用菌产业效益
在双孢蘑菇、秀珍菇、杏鲍菇、木耳、香菇等大宗品种主产区,示范推广以保质预冷保鲜储运、快速烘干等为重点的产后预处理。在灵芝、猴头菇、红菇等珍贵品种主产区示范推广产品高值化利用,开发高品质原料全利用饮品、休闲食品、即食食品、超细微粉冲剂、破壁孢子粉、发酵露酒等具有特色风味的大健康普适菌类食品。引导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向食用菌主产区和示范区集聚发展,以食用菌产品全株化、全值化利用为节点,建立产加配套、产内互融、多产共融的生态循环模式,以加工业带动食用菌产业升级。
3.5 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知名度
从源头抓起,严格主辅料、农药、肥料等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地方标准制定,以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推广秀珍菇、双孢蘑菇、木耳、平菇等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开展“三品一标”、商标注册登记、申请相关专利和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工作,新增食用菌产品产地“三品一标”认证。增强品牌意识,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有机生态的玉菌品牌,积极组织食用菌企业及品牌产品参与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展示展销活动,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知名度。
3.6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食用菌是对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与再生产、是与自然生态紧密结合的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食用菌的栽培基料主要是农业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如棉籽壳、玉米芯等)、木屑(包括桑枝条等)及辅料(包括牲畜、禽类粪便、麸皮、石膏等)。食用菌能消耗大量的废弃资源,对减少农业污染、净化农村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食用菌产生的菌渣(也叫菌糠),可以制成有机肥料回到农田,也可以制成畜牧、鱼类饲料,或者制成木炭、活性炭等,促进了经济循环。
4 小 结
发展食用菌产业需瞄准现代农业和食用菌产业需求导向,依托玉林市特色资源和政策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以食用菌精深加工、病虫害防治和品种选育为主攻方向,以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以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利用高值化等为内涵,走出一条符合玉林地区食用菌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在扶贫规划设计中,引入食用菌产业,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并顺应食用菌产业发展变化的整体趋势进行顶层设计,合理适度推进食用菌产业,谋求其效用的合理发挥,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1],改变农业农村面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