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应用

2019-02-12河南省儿童医院450000周娟方拴锋任灵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患门诊依从性

河南省儿童医院(450000)周娟 方拴锋 任灵敏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多种类型的患者,而小儿患者在其中较为特殊。小儿患者的身心发育尚不完全,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加上其活泼好动,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门诊护理工作,给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1]。本研究以我院门诊收治的124例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门诊护理中的护患沟通以及护患沟通艺术的运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2016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4例小儿患者,在以上患儿的门诊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艺术(64例)和常规沟通方式(64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为33/31,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6±1.6)岁。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35/29,年龄2~9岁,平均年龄(5.4±1.7)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患沟通方式,向患儿家长介绍患儿的病情,说明门诊治疗和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患儿家长的陪同下实施护理操作。观察组则是运用护患沟通艺术,充分考虑到患儿的年龄特点,尊重患儿家长的感受,巧妙地运用沟通技巧,具体如下:①语言沟通:在护患之间的语言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诚挚、热情的态度,与患儿及其家长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能够充分理解患儿及其家长感受。在说明病情和介绍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询问患儿及其家长,耐心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表述,便于了解患儿的真实感受,期间不能予以打断。门诊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制定,护理人员需要征求患儿家长的意见,尊重其想法,体谅其心情,了解其需求。针对患儿家长所担心和顾虑的问题,详细、具体地予以解答,并帮助其解决问题,改善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并让患儿家长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进而赢得其信任。而对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要提前告知患儿家长,并解释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在患儿家长的配合与协助下,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试着与之拉近距离。而患者家长陪伴在身边,能够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对于紧张、恐惧和躁动的患儿,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安抚患儿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配合和依从治疗的患儿,应该多多鼓励,并将患儿喜欢的糖果、漫画和玩具作为奖励。②肢体语言的运用: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面带微笑,给患儿留下好的印象。轻轻触摸患儿的皮肤,有助于安抚患儿的情绪,还能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对于穿刺的恐惧,减轻其疼痛感。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3.75%,对照组满意率82.8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护患纠纷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为95.31%(61/64),护患纠纷为1.69%(1/64),均优于对照组的79.69%(51/64)、6.25%(4/6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和分辨能力差,加上对于护理人员存在陌生感,其治疗依从性较差,容易产生紧张、不安和躁动的情绪。与此同时,患儿并不能准确表述自身病情及感受,给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带来一定的困扰。与此同时,患儿家长十分担心和忧虑患儿的病情,对于门诊护理有着很高的期望,容易情绪激动,会对门诊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干扰和妨碍。究其原因,主要是护患沟通不畅所致。因此,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重护患沟通,并根据小儿患者的性格特点,考虑到患儿家长的感受,运用护患沟通艺术,巧妙进行语言沟通和肢体语言沟通,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得到患儿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提高其满意度[2]。

综上所述,护患沟通艺术在小儿门诊护理中的巧妙运用,能够让患儿更好的依从与配合治疗,并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护患门诊依从性
门诊支付之变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浅谈护患关系及护患冲突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