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壶身圆鼓腹的装饰变化
——作品“茶禅一味”的创作感悟
2019-02-12陆君
陆 君
一般而言,人们评价一把上号的紫砂圆壶,通常用“形神气态”四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其中形是第一要素,因为人通过肉眼来观察这个世界,在日常的生活中,非常依赖视觉的第一印象,所以造型就成为了衡量紫砂壶的关键。形姿的好坏也就直接影响了后面三大要素,紫砂壶造型或稳中端庄、或粗朴大方,或端丽灵秀,或玲珑小巧,大凡给人以上种种的感受,无非是创作者通过各种线条组合构成所形成的表达。在传统紫砂壶的形体塑造中,往往追求“圆融之美”这种美并非说造型一定要使圆的,而是指形体处于一种“闭合”的状态,是经过提炼、浓缩以后所给予的合理性的上升,久而久之被总结为规范标准的一种法则。
赏心悦目的紫砂壶,要在视觉和触觉上做到平衡、和谐、韵律和对比等等,通过外在的形式来体现具有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美感。而在过去,古人受困于泥料和烧制的桎梏,无法尽情的施展,传统艺人在创作的时候只能依靠自身的眼光,凭制作经验,主观的确立壶形的轮廓线形,从而达到我们上文所说的视觉上的平衡、顺势的感觉。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受困于当时闭塞的信息传递,从而缺乏更广阔的审美设计理念,受到历史的局限,但仅仅是这种传统素雅的形式,仍能够为同时代的大量普通人所接受。
时代不断发展,紫砂壶制作无论是从工艺还是审美上,相较于过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形体的把握,在现代美术的基础上都有了更加系统理论的把握,当下紫砂圆壶的成型方法延续了传统成型工艺,拍打成型的壶身气势饱满,全器充满了形体的张力,神气十足,以眼前的这一组作品“茶禅一味”为例,四把壶的壶身都采用了相同的成型方法,并根据后续形体装饰的不同加以细分,具体为先将泥料按照尺寸比例打成泥条泥片,计算好长度裁切成长方形,围拢成圆筒形,然后左手的手指在圆筒的内部抵衬着,右手持竹拍子,借助转子缓慢均匀的转动拍打,通过竹拍子均匀的拍打让圆筒形的泥片受力均匀逐渐内敛,在达到所要的弧度时,将事先制作好的圆形泥片镶嵌进去,下底上口,用脂泥镶接。这个时候身筒呈扁圆筒形,作品“茶禅一味”四种造型装饰,就是从这一原始形态衍生而来的。
拍打身筒即塑造壶面曲线,当这条线角度较小,壶面较高的时候,则可以取平肩,并借鉴一些筋纹器的做法,采用压身筒法制作出壶面上的棱线,从而形成荷花包裹的形态,这个时候壶钮呼应壶身的变化,同样也可以采取相对应的与“荷”相关的塑造,例如一个莲蓬,壶流开口则根据壶身的高度变化以及壶肩的形态来进行设置,平肩的造型使得壶面到壶肩的过渡更加直接,所以流取壶面中端,趁势上下平衡,壶把则与壶流前后平衡,这样一来整器的装饰格局也就形成了,其后的变化则属于细节局部的雕琢,全凭制作者的手艺。
同样壶面较高,但并不采用平肩的做法,则要求壶盖到壶口、颈、肩三者之间线条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的装饰多采用暗接的方法,所以同样是花瓣形态的壶面装饰,却并不需要借用棱线来表达,花瓣的造型可以适当高出壶肩,五瓣的划分相对六瓣的棱线装饰少了一点规整,但却多了几份柔嫩,这种气质上的变化更加适合更多花卉的点缀,所以壶把延伸出贴塑,壶流一弯但更富形象感,同样由于壶面素雅的整体形体,在壶把的内部仍旧保持了光润的肌理,壶钮亦采用简洁的圆珠钮,这样的装饰变化相互搭配,从而构成了茶壶的整体气质。
同理,一把圆形身筒的茶壶在需要进行装饰点缀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身结构的承载极限以及相应装饰变化的极限,装饰的题材与造型本身要有合理的造型搭配,就如作品“茶禅一味”中对于花卉造型与竹造型装饰的配置一样,花卉需要有自身分布的特点和展现的空间,向上盛开的特性让其装饰的选择必然是纵向的,而竹子却不同,竹自然生长下的形态是从下往上的,但现实生活中,竹的造物可以呈现出各种形态并纵向横向皆可,于是在高低身筒的装饰选择上,就可以更加自由,矮壶身则用圈竹装饰,高壶身则融入抽象的上下生长的痕迹,当然这当中更重要的是要有合理并充足的想象,让装饰自身形成逻辑,并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