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壶设计风格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2019-02-12史建平
史建平
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尤其体现在对产品设计方面。紫砂壶属于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传承的重要呈现,在传统文化逐渐面临消亡的当下,紫砂壶依然得以留存。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其中包括数个朝代文化的变迁。所以,透过紫砂壶感悟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研究非物质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下面以丰登通达壶设计风格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为例展开分析。
1、明清时期紫砂壶风格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明朝后期进入到紫砂壶设计与制作的重要阶段,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士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例如欧正春和时大彬,将花卉景物作为紫砂壶风格设计的题材[1]。明朝时期的紫砂陶类型比较多,例如壶、盆、盘、洗,也是在这一时期创办了“欧窑”,为后世紫砂陶的发展奠定基础。
到了明朝末期,紫砂壶也进入到新高度。当时的设计风格鲜明,小壶与大壶分别体现出精妙、古朴的特征。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紫砂壶设计,是将书法镌刻在壶体上,使紫砂壶整体风格更加丰富,同时也传承了书法这一艺术。
基于明朝陶瓷业鼎盛发展的基础上,清朝在紫砂壶风格设计时,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气、物质条件巧妙的融合其中。这一改变整体来说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相符,所体现的壶艺风格也与朝代风格结合在一起。清朝初期,当时的统治者对汉文化十分仰慕,但是又想进一步巩固对汉人的统治,希望能够通过满汉文化的结合实现“满汉一家”目标。紫砂壶便是这一目标下的重要文化载体,也受到统治者的青睐,成为当时的皇家御用陶器。例如当时在传统紫砂壶风格设计的基础上引入了文化元素,不仅模仿前人传承下来的紫砂壶自然形态,还将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束柴三友壶、梅干壶与桑蚕壶等,成为紫砂壶设计的经典。另外,紫砂壶款式书法也是当时独特的设计风格,为紫砂壶赋予一种古朴、稳重的气质,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清高、隐世性格体现出来。
进入到清朝中期,一些文人和紫砂壶手艺人合作,参与紫砂壶风格设计。例如最为常见的是在紫砂壶壶身设计题款、绘画,这也是清朝中期的一种流行风格[2]。自从文人参与紫砂壶设计之后,紫砂壶艺术进入到新的鼎盛时期。到了清朝后期,当时的社会开始追求奢华的器物,便在紫砂壶的基础上在其表面进行珐琅、釉彩与描金等诸多装饰,这种全新风格的紫砂壶多作为宫廷贡品,制作工序复杂,体现了当时的宫廷文化。
2、民国紫砂壶风格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民国时期需要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到1949年的这段期间,紫砂壶进入到衰败时期。尽管期间也有一些人士积极的参与到制陶的队伍中,但是受到周围环境影响,一些紫砂艺人的精力并没有集中在紫砂器制作上。例如当时的上海作为民国时期的大都市,紫砂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一味关注生产数量,忽略了质量与艺术性,从而降低了当地紫砂壶艺术水平。即便如此,当时依然有一部分紫砂艺人在坚持创作,但是因为社会局势动荡,紫砂壶形制与创新较少,可见社会环境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3、现代紫砂壶风格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体现
紫砂制造也从1949年之后开始回暖,政府部门也专门投入款项支持紫砂业发展。例如当时成立了紫砂合作社,一些经验丰富的紫砂艺人与青年工匠合作,共同打开紫砂器制造的新篇章。风格设计方面,紫砂壶依然没有摒弃传统文化,选择诗词歌作为壶身的装饰。尤其是进入到新时期之后,紫砂壶艺术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越来越多的紫砂艺人开始效仿古代作品,结合现代特征与文化底蕴,使装饰风格得到创新[3]。例如丰登通达壶(如图1),在整体风格设计上借鉴了传统文化中的“天方地圆”这一理念,壶身设计为方形,壶身的线条十分流畅,风格古朴、浑厚。创作时在壶把和壶身上引入纹理,壶盖采用方形元素,雕塑装饰十分经典,为后期紫砂器具创作奠定了基础。丰登通达壶的壶身颜色采用了传统的色彩,表现出古朴、稳重之感。由此可见,现代紫砂壶的风格设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无论是技术还是设计理念都得到传承,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紫砂壶艺术经历了迅猛的发展。但不管社会环境如何,紫砂壶风格永远无法脱离传统文化独立存在。同时也需要人数已到传统文化和紫砂壶艺术的紧密关系,推动二者的共同发展。
图1 丰登通达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紫砂壶风格设计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传统文化也是推动紫砂制造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通过传统文化,一方面使紫砂壶风格更具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传统文化的覆盖面积,这对于两者的发展与弘扬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