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2019-02-11
(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莒县 276500)
子宫肌瘤是当前女性高发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开始走向了微创方向[1]。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是近几年医学界所提出的新型治疗方案,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完善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存在的大出血等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法。本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该法治疗子宫肌瘤40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7~45岁,平均(40.2±8.5)岁。纳入标准:单发或多发的子宫浆膜下肌瘤或子宫肌壁间肌瘤,数量<10个;肌瘤最大直径4~10 cm;带蒂;术前已除外肌瘤恶变的可能。排除标准:子宫有恶性肿瘤之征兆;妊娠子宫;直径<3 cm多发子宫肌壁间肌瘤;多发性子宫肌瘤数量>10个;瘤体超过12 cm或子宫体积超过妊娠16周大,影响术野暴露者;肌瘤生长部位特殊,如子宫颈部、阔韧带内、近输尿管、膀胱或子宫血管处。
1.2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作为治疗方案,操作内容包括:常规手术准备,将腹膜切开,顺着骨盆韧带将腹膜桥切开,切口以4 cm左右最佳,在下方将骼外动静脉进行暴露,将骼内动脉的前支解剖并将子宫动脉游离,采用PK刀将子宫动脉进行闭合,在实施电凝阻断子宫动脉时需注意避免对输尿管和血管造成损伤。然后进入子宫肌瘤部位浆膜层,切开肌瘤假包膜,剥除瘤核,取出瘤体,缝合瘤腔。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2.3±1.2)min,术中出血量为(57.3±1.5)ml,住院时间(5.8±0.8)d。术后1年随访,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有2例患者发生复发现象,复发率为5%。
3 讨论
子宫肌瘤多发于35~55岁的女性群体,属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腹部包块等症状[2],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中均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单纯的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虽然存在更多的治疗优势,如能够有效缩减手术创伤面积,减少术中经常发生的粘连现象,使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等,但是,该术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最常见的是术中出血、术后缝合、术后复发等。腹腔镜手术不能像传统的开腹手术那样采用止血带将子宫峡部紧勒,因此无法控制子宫流血,术中时常出现大出血症状,止血措施较难实施,若此时对创口采用电凝缝合,其缝合效果也难达到理想标准,使得患者术后创口难以愈合。据文献报道,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术后3年中有着56.3%的复发概率,临床复发率极高。
临床检测发现,子宫肌瘤患者在患病时普遍会出现子宫动脉增粗现象,动脉在肌瘤周围形成血管网,形成了明显的假包膜[4]。这一病理机制使得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医学界得到提出,该手术方式能够通过对子宫肌瘤供血的阻断达到缩小瘤体的质量目的,并且不会对患者卵巢造成任何影响。但是,从以往临床治疗经验来看,大部分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在术后都出现了明显的盆腔痛感、下肢酸等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该手术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已得到了限制。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能够同时完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存在的问题。该手术方式能够通过将肿瘤剔除有效防止术后的复发问题,并在阻断子宫动脉后能够达到阻断供血的目的,并通过实施假包膜切开防止血管发生搏动出血,有效降低了术中出血量。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同时,减少子宫切口的缝合步骤,有效缩短了整个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作为临床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预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