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犬病疫苗2-1-1法接种优势分析

2019-02-11程玉萍

关键词:狂犬针法工作量

程玉萍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99)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的方式主要为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饲养宠物的数量不断增加,被狗咬伤患者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目前世界上尚无可靠药物及治疗手段用于治疗狂犬病,只能通过接种狂犬疫苗的方式来预防狂犬病。因此暴露后处置中接种狂犬疫苗这一步骤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狂犬疫苗接种有传统的5针法和目前比较提倡的“2-1-1”方案。

1 针 法

1882年法国路易巴斯德首次成功发明了人用狂犬病疫苗,同时“5针法”被WHO推荐且在全球广泛应用,即采用0、3、7、14、28d注射的5针接种程序[1]。

2 “2-1-1”方 案

从1889年开始,狂犬病预防的接种方案经历很多突破性的进展,而目前“2-1-1”方案占全球主导地位,它是克罗地亚Zagreb公共卫生研究所在1984年研发所得,在1992年的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被推荐使用,“2-1-1”方案具体是指在暴露后第0天分别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注射一剂疫苗,此后于第7天和第21天,分别接种一剂,共接种4剂[2]。此方案经济、方便、有效,目前已在20个国家注册并广泛使用,包括中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应用超过30年,期间尚未出现过免疫失败的病例。

3 “2-1-1”方案的优势

3.1 更早产生免疫保护

研究[3]表明,接种“2-1-1”疫苗后第7天的抗体阳转率高于5针法首次接种后第7天抗体阳转率近70%,对短潜伏期高危患者保护效果更好,第14天同样达100%的抗体阳转率。因为首次接种抗原量加倍,并同时刺激双侧淋巴系统,可以更快产生抗体,早期抗体水平也更高。与5针法相比,“2-1-1”方案早期的抗体产生滴度更高,早期抗体阳转率更高。疫苗接种后,免疫佐剂与本身的免疫反应均有可能引起局部反应,以疼痛、瘙痒、红肿为主,全身反应以发热、倦怠、头晕多见。在比较两种方案中发现,两组分别在疼痛、瘙痒、红肿等局部反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全身反应中,“2-1-1”方案在发热、倦怠、头晕方面均高于5针法,尤其在第一次免疫接种后,全身反应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发热,分析原因考虑与短时间内大剂量强免疫原性刺激有关,提示“2-1-1”方案在体弱者、老人、儿童接种时应慎重使用,避免发热反应引起机体反应异常进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4]。

3.2 暴露者接种依从性更高

多数狂犬病死亡病例由依从性低引起,因此良好的依从性是疫苗研发的考虑因素之一。与传统的5针法相比,“2-1-1”法的接种周期从28天缩短至21天,就诊次数由5次减至3次,可提高依从性20%左右[5],减少因未完全接种而导致发病的人数。就诊次数由5次减至3次,医生工作量减少40%,依从性提高20%;注射由5针减至4针,护士工作量减少20%。

3.3 疫苗接种人员工作量更少

据相关统计,我国医生承担着沉重的工作负荷: 我国每千人执业医师人数仅为1.5; 我国2.43万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年诊疗量达2.57亿人。每个患者暴露后按“2-1-1”方案接种,医生减少2次接诊,护士减少1次接种。就诊次数由5次减至3次,医生工作量减少40%;注射由5针减至4针,护士工作量减少20%。相应地,接种者减少了两次误工和交通的时间,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4 小 结

狂犬病是现阶段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暴露后的规范化处置至关重要。“2-1-1”方案由于其显著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优质疫苗是“2-1-1”方案行之有效的重要保障,因此,“2-1-1”方案的顺利执行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监管和调查处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狂犬病暴露后处置率,继续维持狂犬病发病率在较低水平。

猜你喜欢

狂犬针法工作量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