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19-02-10谭祝寿
谭祝寿
摘 要:通用技术课堂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要基于合理的技术活动载体、真实的情境和学生经验、问题解决和思想方法的渗透之上,开展技术活动中,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聯系,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核心素养;技术活动
新课标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综合应用学科的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和教育的有机融合,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有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五个方面。那么在日常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以苏教版必修1“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观
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通用技术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之后所形成的、具有通用技术学科特点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通用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助于整合教学目标,综合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课堂教学要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一是必须确立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那就是立德树人。真正的教学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教书,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要确立的教学观念。二是必须具有对课程正确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即课程意识。教师不能就教学论教学,就教学谈教学,一定要有课程的视野和高度,要看到学科本质,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为核心,让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三是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的中心、重心是学而不是教,学才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和展开。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二、合理选择技术活动载体
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形成,对于技术学科而言,技术活动是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应体现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特征,采用基于“做中学,学中做”理念的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等实践学习方式,组织技术探究和技术试验等创造性学习活动。只有借助技术活动载体,才能让学生开展技术活动,才能让学生经历“实践”与“认识”的循环;才能在技术活动中体验设计过程,理解技术原则与知识,形成关于技术的人技关系、技道合一、权衡决策、系统观念、工程建模等技术思想与方法;才能发展技术与工程思维,理解技术文化,形成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江苏教育出版社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的第二个课时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方法及应注意处理的四个方面的关系。学生通过《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理解了什么是人机关系以及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节课需要一个技术设计活动载体,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设计,并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关系,发现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多角度分析技术问题,同时体验参与技术设计的愉悦情感,自主建构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方法及应注意处理的四个方面的关系。笔者选择“水杯”作为设计活动载体,因为水杯是生活中的常用物品,所有的学生均可以动手设计,而且模型制作的材料易得;而且水杯包含了多部位、多层次的人机关系,学生有较大的设计创新空间;再来水杯较好地集中体现实现合理人机关系要考虑的四个方面的关系,即,特殊人群与普通人群、动态的人与静态的人、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信息交互,能较好地承载教学目标所需。
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发展只有在需要能力和素养的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合理的技术活动载体,有利于学生情感、心智和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三、重视真实情境和学生经验
技术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是从概念开始,而是从身边的真实问题开始,先形成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对真实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学科知识和经验知识,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如果教学总是从书本情境、理论概念出发,先解释问题,最后再用生活经验验证,这样就容易成为灌输式思想教育课,学生难以达到形成能力的高度。基于学生经验,可以激活学生先前的所学的学科知识,因为经验是根植于每个学生知识背景的坚实基础。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将先前知识与正在被教授的新知识联通起来。
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及基于经验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因为核心素养就是指向学生未来的真实生活,指向学生对未来现实问题的解决。所以,通用技术课要善于在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真实情境的资源,面向现实生活和真实世界。
四、开展基于主题或项目的学习
主题或项目学习是综合性学习。学生为了解决主题或项目问题,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深入思考、逐步探究、全身心感悟、主动建构。正是这种综合性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综合能力。生活及社会中的技术问题往往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很少存在单纯的学科问题。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离核心素养更近,因为真正的核心素养是解决问题的必备品质和能力,它是隐性的,需在问题解决时才能发现和检测,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综合性活动、在生活体验中慢慢形成。
基于上述情境,教师导入新课:合理的人机关系应“以人为本”,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目标。在设计中,我们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呢?一是要明确设计涉及了哪些人机关系;二是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了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学生经验)。抛出设计项目,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款水杯。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项目学习。利用先期知识、经验,积极参与水杯设计活动:交流讨论,构思设计方案,用草图表达,开展创新设计,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权衡,选择最佳方案,并用彩泥制作出模型(物化)。学生在设计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并体验参与技术设计的愉悦情感,以及面对具体的技术设计情境,学会运用人机关系,发现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多角度分析技术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展示环节,学会使用草图、模型进行表达、交流,并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结合自己的作品进行思考,形成要实现合理人机关系需要处理四方面关系的思维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在设计水杯的技术活动中理解了“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相关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设计方案、权衡决策、工程建模等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技术与工程思维,以及对技术文化的理解。
五、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
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髓与灵魂,是联结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技术思想是技术的内在本质,技术方法是技术的外在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学生利用技术手段,开展技术活动,掌握技术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进而理解技术本质,感悟技术思想方法,积累思维经验,有利于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教学中,采用项目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水杯设计的具体技术情境中“做中学,学中思”,运用人机关系原理等技术方法,发现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多角度分析技术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用草图和模型表达,交流,主动建构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一般方法及需要处理好的四个方面关系等知识。在水杯设计活动的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技术思想,也只有学生真正感悟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方法,才能真正体会到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人文关怀,才能真正理解人机关系的本质,才能真正发现用户的多方面需求,也才会形成和发展多角度分析技术问题的意识、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及物化能力的核心素养。
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首先要从学习的本质——解决问题出发。其次,要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真实的情境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再次,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在活动中,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