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2019-02-10邱耀蝉
邱耀蝉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重症疾病之一,主要发病于早产儿,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新生儿出现死亡率非常高。为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害性,对其实施护理服务,保证其呼吸顺畅,减少对机体损伤有着积极影响[1]。本次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开展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现将具体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共12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其分为两组,各组61例。平均胎龄(33.76±0.56)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差异非常小,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机体舒适度,加强对相关指标的观察,有任何异常立刻告知医师处理;
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做好吸氧回路的连接,把空气混合仪同氧源和压缩空气连接,再把湿化器和空氧混合仪连接;在湿化水罐中注射无菌水,水量不可超过最高水位线,开机预热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氧浓度与流量,选择双鼻腔导管,不可密闭。
护理人员将保温箱床头抬高一定角度,在肩部放置小毛巾,让新生儿处于舒适状态,护理人员加强对新生儿机体观察,对口腔分泌物进行清除,及时吸痰,以免发生鼻导管堵塞情况。间隔2h进行拍背与翻身,促进痰液排出。为减少鼻面部受到压迫性损伤,应用3M透明敷贴或者人工皮对双腔鼻导管做好固定,定时更换固定位置,减少皮肤压力。
为达到加温保湿的效果,通过湿化器后气体因为温度高,会使加热管路出现冷凝水,无法将冷凝水移动建议立即清除,以免冷凝水随着高流速气体冲入鼻腔内,管路最低端一定低于新生儿。当湿化器报警后,先查看水位线情况,若低及时注射灭菌注射用手,若是因为冷凝水滴报警应用无菌纱布擦干。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等指标情况,减少噪音,保持新生儿机体健康状态。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轻柔、无菌操作,定期对病房消毒与灭菌,减少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鼻面部损伤3例,感染3例,总发生率为:9.84%;
研究组:鼻面部损伤0例,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1.64%;两组新生儿在不适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研究组1.64%,对照组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是由加热导丝管路、加温湿化系统、空气混合系统构成的[2],可给予患者准确的氧浓度,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而且气体加温湿化作用,可对纤毛转运达到一定保护作用,保持气道湿润状态[3]。为保证治疗效果,在应用过程中实施配合护理服务,通过护理人员开展有效的工作,规避治疗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4],更可保证疗效,减少机体不适情况发生[5]。
通过此次研究中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同时配合护理服务,不仅减少机体不适反应的发生,还获得家属认可,符合临床需求。
综上所述: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价值高,同时配合护理服务,可保证新生儿在院舒适性,提高治疗与护理配合度,减少鼻面部压迫性损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