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染教育法
2019-02-10谢斐
谢 斐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加强,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求高校必须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思路,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传达到学生心中。感染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感染教育法的运用是无处不在的,也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种方法;但是感染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法的研究,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于实现高校育人目标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 感染教育法的内涵和基本形式
1. 感染教育法的概念
“感染”最初是医学名词,指细菌、寄生虫、病毒等病原体入侵生物体内;后来,心理学上将感染定义为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他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和行为。20世纪60年代末,“感染教育”被引入教育学领域,最初将其称为“隐形课程”,后来经过发展完善形成了感染教育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感染教育法是指为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运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相关载体,使大学生在无意识和不自觉中受到感化和熏陶的方法。
2. 感染教育法的基本形式
(1) 情境感染。情境感染主要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营造相关的教育氛围,由此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绪,身临其境地感受教育内容,从而达到以境感人的目的。
(2) 艺术感染。艺术感染主要指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艺术形式陶冶学生情操,达到以美感染学生的目的,使大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式包括文学、舞蹈、歌唱、戏剧、朗诵等艺术形式,在感官享受的同时震撼心灵,给人以感化,让学生在艺术审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3) 个体感染。个体感染主要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个人魅力及个人的品质道德去感染大学生,达到以德感染、以情感染的目的,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转化提供驱动力。教育者的德行是学生学习的标杆,如果教育者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爱国情怀,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熏陶下,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
(4) 群体感染。在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是在群体中相依相存的,当个体感受到群体的压力时,会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表现出和群体中大多数人一样的行为[2]。从众心理为群体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感染教育法就是利用这种从众心理,创建良好的群体氛围,达到群体感染的目的。
二、 感染教育法的理论依据和特点
1. 感染教育法的理论依据
(1) 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社会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体现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是联系观点的具体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将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理论运用到解决学生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这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满足学生诉求才具有吸引力、亲和性、感染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物质需要,对于精神需要、发展需要、安全需要、环境需要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所以,高校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诉求,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 环境影响理论。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论述中,一方面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环境是人的思想影响的来源,另一方面强调通过人的实践是可以改变环境的。不论是柏拉图认为的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环境熏染,还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强调环境在人的道德品质养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具有浓厚育人氛围的环境能够达到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提升文化素养的目的。
(4) 社会标准化倾向理论。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比较接近,趋于一致,心理上存在一种标准化的倾向,也就是从众行为,在感染教育法中“以众感染”就是利用了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当代大学生是在集体观念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利用好从众心理,营造品质优秀、氛围良好的集体,对于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良好的时代青年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群体局势失控,则会导致大学生作出非理性的道德选择。
2. 感染教育法的特点
(1) 教育过程的渐进性。感染教育法通常采取逐渐渗透的方式,因势利导、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与教育对象的情感沟通,逐步与教育对象形成情感共鸣,使教育对象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教育内容层层递进,避免一味地灌输使教育对象产生逆反的情绪。
(2) 感染教育法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师的道德品质、集体的整体道德结合起来,寓教育内容于无形之中,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进行自我转化,最终体现到教育对象自觉的行为方式之中。
(3) 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在实施感染教育法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或者运用互联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网络生活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通过文学、舞蹈、歌唱、戏剧、朗诵等艺术形式给人以感化,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组、官方网站等平台对学生进行感染教育,使其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4) 教育效果的持久性。感染教育法在运用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它是通过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使教育对象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受到感染与影响。正是因为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促使教育对象将一种品质、行为、道德内化于心,逐渐转化为一种条件反射,形成自己的一个习惯,与原有的认知融合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将为受教育者带来长期的影响,长久地发挥效用。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法的困境及对策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法存在的问题
(1) 高校感染教育资源挖掘不够充分。高校通常对于校园环境的建设、校园文化生活的开展、课堂教育方法的创新等感染教育方法十分重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还有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要教育者去深入挖掘。网络上的社会热点事件通常是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也是最能够起到感染作用的问题,然而很多教育者却避而不谈,或者是一带而过,没能科学地分析其背后隐藏的实际问题,没有起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作用。例如,2018年4月发生的“洁洁良”事件中,网名为“洁洁良”的用户在网上发表政治立场错误言论,引起众怒。网友还爆料出其在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甚至还是学院内第一批发展入党的党员。这一事件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①教师应该直面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坚决杜绝“洁洁良”这种“两面人”的行为,端正入党动机,牢记入党初衷,给自己时刻敲响警钟。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许多新论断、新提法、新思想不仅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造成了教育内容的陈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已经修订完成并且投入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新教材是否完全把握,是否了解哪里发生了变化,原因是什么,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新教材进行授课,这些都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重视。③学校规章制度也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规章制度体现了一个学校对于学生行为品质的最低要求。在长期约束下,规章制度被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这主要是因为在规章制度设立的过程中,管理者通常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不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导致学生对于规章制度的态度口服而心不服,不仅没能真正感染学生,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反而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产生了逆向感染的效果。④理论只有转化为实践才能迸发出巨大的生机。很多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教育,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果不能运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高校只有深入挖掘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加实践活动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地感染教育学生。
(2) 教育者综合素质欠缺。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教育者作为对受教育者的素质产生直接影响的个人,其个人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教育者,在无形中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在感染教育法的运用过程中,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所谓“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具有较高理论魅力、人格魅力、教学魅力的教师能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感染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高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品格,这就导致有些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很强,但是作风方面却存在问题。近几年通过互联网的传播,网络上时常可以看到高校教师作风不端、有悖师德的例子,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形象。新媒体技术出现以前,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来自于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其内容经过层层推荐、筛选和严格把关,不健康和不正确的观点、言论等内容已经剔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传统媒体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4]。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一些教师不能熟练使用网络和新媒体工具,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问题,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还应制定大学教师的着装规范和礼仪规范,形象良好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具亲和力;而教师衣着打扮和课堂礼仪过于随意,无法树立专业权威的形象,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3) 高校忽视集体对学生的感染作用。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按照班集体或者院集体的传统集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同样学科背景、思维模式的同学共同学习,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率。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在感染教育法运用的过程中,除了传统集体外,还包括社团集体、宿舍集体、朋辈集体、网络集体等。在大学教育中,每个独立的个体处在很多的集体之中,这就会造成对集体的归属感不强,但是又不得不处于集体生活的氛围之中。集体对学生的感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从心理学的从众心理,还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便捷性来看,都要求高校必须重视集体的作用。很多高校忽视了对集体的管理,这就导致了集体中出现一些错误的道德选择,从而影响了集体整体的道德水平。
(4) 感染教育法运用过程科学性不足。有些学校没有科学地运用感染教育法,出现了流于形式、范围不当、方向分散的问题。①在感染教育法运用的过程中忽略内容,流于形式。感染教育法往往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实践的感受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看似经常使用感染教育法,但是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之下却忽略了真正的教育内容是什么,反而机械式地举办活动,不能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目的。②将感染教育法当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万金油”。感染教育虽然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用,但并不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都适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其中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能够运用感染教育,但是对于政治观点这样严肃的问题就必须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很多教育者并不注意区分哪些适合感染教育,哪些不适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够对症下药,导致学生不能够严肃对待政治观点的问题,容易出现思想偏差。③高校在感染教育法运用过程中未能统一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多部门协同运作的综合系统,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具有统一的教育目标才能达到协同发力的效果,否则就会互相抵消,无法实现教育目标。许多高校会出现部门分离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学校实际运行的方式不同,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没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达不到感染的效果。
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教育法的对策
(1) 探寻高校感染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育以外,还蕴含着许多教育资源,要求高校教育者深入挖掘,加以科学运用。
第一,挖掘网络教育资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地使用互联网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滥用互联网就会带来负面影响。高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打开方式”, 教师可以在正常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教学网站或者app进行授课,将精品课程录制下来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学习完成授课打卡、提交作业,使课堂教学少了强制性多了亲和性。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思想变化的“晴雨表”,在网络中他们往往能够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思想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这个特点,借助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交流、信息调研等;思政工作者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单独辅导。网络上有许多“网红”思政教师的案例可供借鉴,例如,复旦大学教授将《周易》《狼图腾》等作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利用相关内容解释思政课中的理论,通过经典著作进行感染教育;清华大学在思政课中运用 “混合式教学”,学生们通过慕课视频、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讨论的环节进行理论课的学习,不仅将“接地气”的内容融入教学,还可以进行互动,通过视频和网络进行感染教育。
第二,拓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只有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内容才能够真正的吸引大学生、感染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必须把握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对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教学内容要更加具有时代性,用理论征服大学生的心,用情感触动大学生的行,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以来历史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等内容,激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5]一定要激励大学生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以情感染大学生。
第三,充分利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教育资源。学校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校园基本守则、学生住宿管理制度、考试规章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起到了约束学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律的品质。感染教育法就是将这些条条框框的规则内化为学生自然而然的行为方法。高校一定要注意保证制度本身的公平、民主和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公正严格。所谓制度本身的公平民主是指在管理制度建立之初,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尽力构建一个能够让同学们真心接纳、认同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依法自律的优秀品格。这对于后期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公正严格是指在制定出规章制度之后,管理者一定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对于规则的敬畏之心,在执行规则过程中要公正透明地对待每一位同学,真正做到让学生信服,培养学生平等待人、认真负责的品质。还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教育资源,例如,校园文化、校友情、师德、校风、学风等。这些教育资源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挖掘文化艺术中的育人因子,在文化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开展优秀校友回访的活动,提供校友们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利用榜样的感染作用来教育大学生。注重培养教师的师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对于学生有巨大的感染作用。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不仅在专业素养上要过硬,在行为品质上更要过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具备的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品质,从而得到陶冶。大学生处在一个校风向上,学风严谨的环境中,自然会受到影响熏陶滋养德行,因此,校风、学风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第五,探索高校实践活动中的教育资源。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渗透到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社团活动中,学校要规范社团活动的主题,开展有益于学生发展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兢兢业业等品质,使社团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学术活动中,要增强学术活动的吸引力,提升教授者的个人素质和人格魅力,规范学术道德,能够更大程度上地影响受教育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社会氛围、增长见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2) 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隐形教育资源,能够起到感染学生行为品质的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专业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严格把关,并建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升教师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筛选互联网中的教育素材,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协同配合。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讲透、讲实,熟练使用互联网的教师才能在新形势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讲新、讲好。另一方面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包括上课仪表仪态、教学语言语态、道德行为品质等。学校应制定关于教师仪表仪态的规章,规范教师的仪容。教师自身要注重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素质,主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内修涵养、外塑形象,真正地做到由内而外成为学生的榜样,感染学生。“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品质来感染学生、教化学生。
(3) 构建具有正向感染特性的集体。在校园生活中,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处于许多集体之中,每个集体的文化氛围、习俗规范、行为习惯都会影响到个体的价值选择,所以创建具有正向感染特性的集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①院集体、班集体是高校最为常见的集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担当意识有重要作用。对于班集体而言,大家都是学习同一专业的学生,在思维模式、认知水平、理解方式上有很多的相似点。在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在课程的选择上,除了小部分必修课,学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这就不可避免地淡化了院集体和班集体的凝聚作用,要求学校管理者和辅导员创建良好的集体氛围,开展能够提升班级荣誉感的活动,例如,歌唱比赛、体育运动、班级评比等活动,借助互联网建立班群和院群来维系集体关系,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群体感染的重要作用,让大学生在充满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②社团是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起来的一个集体,是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构建具有正能量的集体,培养学生对社会有益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应加强对社团的引导、管理与监督,帮助优秀的社团更好地发展。③宿舍集体和朋辈集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人,良好的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宿舍集体和朋辈集体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在这样的集体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构建勤奋上进、良性竞争、团结有爱的宿舍集体,根据不同的朋辈集体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朋辈集体发挥积极地感染作用,加强小集体的凝聚力。
(4) 增强感染教育法运用过程的科学性。①高校在运用感染教育法的过程中内容与形式并重。在活动中,要确立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活动的设置应围绕着教育目标来进行,不要只注重表面,更应该重视学生能否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深层次的内容,从而起到真正感染学生德行和加强学生认同感的目的。例如,在讲授2018版《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部舞台剧,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演绎当看到老人跌倒时到底应该怎么办的情境,然后让同学们来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揭示公民美德养成和法律保障支撑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在实施感染教育法的过程中,管理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与监督,避免形式上花样百出,应付上级的做法。要促进教育者对于感染教育法的深刻认识,真正起到感染教育预期的目标。②要正确认识感染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感染教育法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对于政治观点、国家政策法规的教育,感染教育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育者必须采用严肃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政策法规、政治立场的强制性,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松懈。而在培养学生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柔性的教育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感染学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正向的感染作用,达到教育效果。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统一方向、协同用力,要将理论落实到学校的整体运作过程中,体现于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起到感染的作用,才能够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