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19-02-10申宝红刘秀兰朱玉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申宝红 郭 田 刘秀兰 朱玉花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100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也称痛性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短暂性电击样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临床常采用三叉神经撕脱术,撕脱骨腔内侧三叉神经,缓解临床病症,但对患者的远期疗效有限。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一种去除病因且不破坏神经的手术方式,在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所实施的手术方式,解除血管压迫,缓解疼痛,缩小疼痛范围[3-4]。本研究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采用微血管减压术与三叉神经撕脱术治疗,对比分析其VAS得分、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状况,旨在为临床三叉神经痛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08—2016-08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成年者;(2)符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3];(3)未接受过损毁三叉神经或开颅的外科治疗者。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者;(2)合并心肺等系统严重疾病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78例,其中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38~65(50.26±3.98)岁,病程6个月~2(1.25±0.31)a;观察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5~62(50.22±4.12)岁,病程5个月~2((1.22±0.29)a。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6例患者三叉神经撕脱术治疗,通过1%~2%利多卡因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第一支于眉弓弧行切口,剥开皮下组织至骨膜,充分暴露眶上孔,使用止血钳夹住血管、神经,旋转缠绕神经血管蒂,将其撕脱,并对空腔进行生理盐水冲洗,无出血后,缝合切口。第二支于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龈颊沟处黏膜行切口,充分暴露眶下孔、神经。第三支于下颌韧带外侧黏膜处行切口,剥离至下颌升支内侧骨壁充分暴露下颌孔,使用血管钳夹住神经血管蒂撕脱。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无出血后,缝合切口,术毕。

观察42组患者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后,保持仰卧位,于耳后行4 cm的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对枕部肌肉进行分离,置入乳突牵开器,并在星点后方、下方分别行2 cm×2 cm骨窗,将其打开,暴露横窦-乙状窦交界处,采用骨蜡密封乳突气房。对硬脑膜行T型切口、悬吊,释放脑脊液,在显微镜下锐性分离脑池内蛛网膜,观察并判断责任血管,充分暴露三叉神经出脑干段,并使用特氟龙垫片将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分开,预防责任血管遗漏。桥小脑角脑池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无出血后,封闭硬脑膜,骨窗采用明胶海绵封闭,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1.3评价指标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VAS得分、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疗效的评价[5]:治愈:无疼痛,不需服药;显效:疼痛缓解>90%,偶尔服药;有效:疼痛减轻或服药量减少≥50%;无效:疼痛较前稍好转或无变化。VAS得分的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价法进行,总分10分。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测定,生活质量越好得分越高。

2 结果

2.12组患者疗效的比较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56%,复发率为4.76%,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得分比较2组治疗前VAS得分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得分比较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头痛、听觉障碍、面部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研究背景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较为严重的面部疼痛,其发病率为0.03%~0.05%,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认为非单一病因,可能是因血管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三叉神经脱髓鞘变、神经异常放电引发[6-7]。作为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一个或多个分支分布区域因冷刺激、吃饭、刷牙、触碰等诱发剧烈的发作性疼痛,虽然疼痛未威胁患者生命,但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困扰[7-8]。临床常采用三叉神经撕脱术治疗,将骨腔内侧的三叉神经撕脱,减压增生骨组织压迫,但因颊神经解剖标准不显著,术中难以寻找,术后复发率较高,10.0%~20.0%,并发运动功能损伤、角膜麻痹等症状,不利于远期机体康复[8-9]。因此,本研究选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以提高其临床疗效。

3.22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治疗方式,具有微创、保留完整血管与神经功能的特征,不易损伤神经、血管,不过度牵拉小脑半球,脑组织损伤小[10-11]。手术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观察三叉神经颅内段全过程,并对其进行充分减压、松解,明确压迫血管,判断压迫处是否出现神经根变形、萎缩、变形,松解后为避免责任血管再次接触神经,应将其远离三叉神经。为预防责任血管的遗漏,在检查无血管压迫后还应该增厚此处的蛛网膜[12-14]。

微血管减压术中游离与减压三叉神经后,填充减压材料是该术式的重要关键环节,为保障减压材料不被患者机体所吸收,相关材料应具备可塑性,预防术后脱落,明胶海绵既不会对神经造成再次压迫,还可以充分对神经、血管产生分离[15-18]。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头痛、听觉障碍、面部感觉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得出,微血管减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想术式,值得临床应用。

3.3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得分、生活质量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是临床常用于评估疼痛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其数值越高,疼痛越严重,该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出患者所处的机体疼痛状态[19-21]。为进一步分析微血管减压术的疼痛,本研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术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这说明微血管减压术的的治疗效果肯定、安全,同时也符合现代显微与功能神经外科的原则,手术解除压迫后,缓解传导功能,减轻患者剧烈的神经性疼痛。同时还发现,治疗1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微血管减压术在缓解患者机体疼痛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机体康复。

本研究与以往文献[22-30]相比,其特征在于以三叉神经撕脱术为对照,通过治疗效果、不良反应、VAS分、生活质量等方面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显著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机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但微血管减压术后的减压程度、患者生活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微血管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