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2019-02-09陈星林翔
陈星 林翔
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医院 骨科 (福建 福州 350001) 2 福建省人民医院 骨科 (福建 福州 350004)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受试者接受标准化后路椎板开窗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受试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治疗之后腰椎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更短,P<0.05。并且值得说明的是,观察组受试者干预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在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可以显著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果病情严重,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方式创伤较大、并且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恢复速度较慢。因此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1]。
在此背景之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在临床中被逐渐推广,为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组对患者分别使用了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符合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此类疾病临床诊断标准。
现依照就诊秩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6例。年龄区间为23.78~76.56岁,平均(46.38±3.12)岁,平均病程为(42.35±2.6)个月。
患者疾病类型为中间型突出3例、旁中央型突出25例、极外侧型突出2例。
观察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5例。年龄区间为24.62~77.53岁,平均(47.28±3.16)岁,平均病程为(43.12±1.92)个月。
患者疾病类型为:中间突出型2例,旁中央突出型26例,极外侧型突出2例。
经比较证实,两组受试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标准化后路椎板开窗切除术。一般步骤为:硬膜外持续阻滞麻醉,俯卧,常规消毒铺巾,在病变部位椎间隙后正中制作一长5~6cm切口,依层切开,剥离椎旁肌、椎板开窗,牵引开神经根、硬膜囊,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止血、清洗缝合,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4~5针。患者一般10~12d出院,10~12d拆线。
观察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一般步骤为:俯卧位,首先将突出椎间盘的下位椎体后上缘部位水平线及突出的椎间隙中间于正位x线透视之下分别精准化标出二条线[2]。接着将突出椎间盘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尖部与下位椎体后上缘连线,侧位x线透视下精准标注,并将两条水平线、侧位线的交汇点设置为手术穿刺部位,以便进针有所选择。在标记完成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麻。预计的穿刺靶点,x透视条件下,正位应当位于病变椎间盘上方椎体过椎弓根与棘突中线之间、侧位应当位于病变椎间盘下方椎体后上缘完成定位。当定位针经过椎间孔到达预计的穿刺点,分别拔出针芯、插入导丝、拔出定位针,并以导丝为核心点,在其皮肤上切开一个长约为0.8~0.9cm的小切口。先逐级扩张软组织通路,再用骨钻逐级扩大椎间孔、置入工作套管,使椎间孔镜通过工作套管达到突出的髓核组织,注意保护神经根、硬膜囊,使用髓核钳、咬钳等工具切除突出髓核,然后用射频电刀使纤维环破口皱缩、平整,积极止血之后,依次取出椎间孔镜以及套管等器具,创口缝合1针。患者术后不引流,一般4~5d出院,7d拆线。
表1. 两组受试者手术情况(±s)
表1. 两组受试者手术情况(±s)
备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
小组类别 住院时间(d) 手术切口在长度(cm)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min)对照组(n=30) 10.1±0.1 5.7±0.3 87.5±9.3 72.5±14.2观察组(n=30) 4.2±0.5* 0.8±0.4* 27.5±3.2* 79.6±15.2*P<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受试者手术情况。
(2)分析两组受试者腰椎功能优良率比较情况,详细可包含优秀、良好、尚可、差几项。
(3)本实验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情况进行全面比较。分数越高,证实受试者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χ2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手术情况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的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更短,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2. 两组受试者腰椎功能优良率对比情况[n,%]
表3.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情况( s,分)
2.2 两组受试者腰椎功能优良率情况
对照组受试者腰椎功能优良率为76.67%,观察组受试者腰椎功能优良率为96.67%。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腰椎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详细情况见表2。
2.3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详细情况见表3。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3]。标准化后路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虽说能够实现彻底性减压,但值得说明的是,会对患者的黄韧带以及椎板等支撑化结构造成严重损伤,影响脊柱稳定性。
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医学技术有所发展,理念也逐渐转变为微创性手术[4]。利用此种方法,能够体现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椎手术治疗,已然成为了当前临床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方向[5]。
这种手术方法为一类微创领域一项重要的术式,其集合了射频消融技术、内窥镜辅助技术以及经皮穿刺技术的所有优点。能够安全有效的在腰椎三角工作区工作通道放置器械,直观下帮助医生完成操作。除能够剔除掉病变的椎间盘,这种方法也能够探查、松解神经根、硬膜囊压迫,并且不会对患者的脊柱稳定结构造成不必要的损伤[6]。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治疗之后腰椎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更短,P<0.05。并且值得说明的是,观察组受试者干预之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