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流量氧气湿化在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19-02-08马江帆朱党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插管呼吸衰竭气管

马江帆 李 艳 朱党辉 赵 焕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9

脑卒中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脑损伤,致残率高[1-2]。重症脑卒中患者极易出现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严重障碍[3-4]。重症脑卒中可因呼吸驱动结构(呼吸中枢)病变,亦可因呼吸器官(呼吸道和肺脏)病变而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两种因素常同时合并,从而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进而引起呼吸衰竭[5-7]。重症脑卒中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时,及早行气管插管可改善其预后[8-10]。气管插管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以此保证患者上呼吸道通畅[11-12]。值得注意的是,气管插管同时破坏呼吸道的自然屏障,外界气体未经上呼吸道加温、湿化直接刺激下呼吸道而导致呼吸道水分丢失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被破坏、气道分泌物无法有效排出,进一步发生缺氧以及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最终影响患者预后[13-16]。

氧气吸入和湿化气道是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关键护理措施[17-18]。常规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氧气吸入及气道湿化时,通常使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及湿化管,但由于氧气流量冲击、胶布被湿化液打湿等原因,脱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高[19-21]。高流量氧气湿化是新一种氧疗方式,具有气流速高(60 L/min),气体温化和湿化充分(可达37°C、100%的相对湿化)、氧浓度可调节(21%~100%)等优点[22.23.24.25]。本研究对2018-06—2019-05洛阳中心医院行高流量氧气湿化的23例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洛阳中心医院行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重症脑卒中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脑卒中患者;收治到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理级别为特级护理;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原发病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均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和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气管插管术后应用呼吸机患者;合并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合并急慢性感染的患者以及家属不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男15例,女8例,年龄37~82(58.2±11.2)岁;原发病:脑干出血4例,脑出血5例,脑梗死1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38~82(60.2±10.1)岁;原发病:脑干出血3例,脑出血6例,脑梗死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气道氧气吸入及湿化处理。氧气吸入采取氧气流量表给氧法,吸氧管用玻璃接头连接一次性针头软管(剪掉针头)置入气管插管内,氧流量为6~8 L/min,插入深度6~8 cm,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气道湿化以微量泵控制湿化液,50 mL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延长管,末端连接一次性针头软管(剪掉针头)置入气管插管内,插入深度6~8 cm,湿化液以0~8 mL/h速度均匀持续进入气管插管内,用医用胶布固定吸氧管。观察组应用高流量氧气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将湿化灌,加热管路与主机连接好,将灭菌注射用水与湿化罐连接给湿化灌注水,连接氧源,选择高流量模式,流量30~40 L/min,温度34℃,流量与露点温度波动上升,达到预设数值后数值保持不变;调节氧气源的流量,使屏幕上的氧浓度监测值达到所需氧浓度,连接患者,开始治疗。2组均给予管道、口腔、卧位及吸痰护理。管道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避免气管滑动、脱落,气管黏膜压伤;躁动、谵妄患者,预防性有效约束双手,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口腔护理:口腔护理2次/d。吸痰护理:掌握吸痰指征,监测痰鸣音及血氧饱和度状况。卧位护理:每日将床头抬高15~30°以改善肺部通气,同时观察翻身时导管情况,避免因为导管打折、扭曲或脱出而影响通气,同时给予排痰护理。

1.3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湿化满意为气道分泌物稀薄,可顺利吸出,呼吸通畅,患者安静。湿化过度为气道分泌物过度稀薄,需要经常吸引,患者咳嗽、烦躁不安,可出现缺氧性发绀。湿化不足为气道分泌物黏稠,难以吸出,有痰栓或痰痂形成,患者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或发绀等[26-28]。(2)观察2组的痰液黏稠度。痰液粘稠度评估标准:稀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状,易吸出且吸痰管内壁无滞留为Ⅰ度:;痰液中度黏稠,外观为白色或黄白色黏痰,吸痰后玻璃头内壁痰液易被冲净为Ⅱ度;痰液重度黏稠,外观呈黄色且伴血痂,吸痰管内壁大量滞留痰,不易冲净且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为ⅡI度[29.30.31]。(3)比较2组患者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根据医嘱,每4 h查血气分析,同时观察患者心率和呼吸频率。(4)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痰痂形成(吸痰时可吸出痰痂)、气管黏膜出血(吸痰时可吸出痰中带血)等。

2 结果

2.12组气道湿化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湿化过度率和湿化不足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痰液黏稠度比较见表2。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Ⅰ、Ⅱ度例数多于对照组,Ⅲ度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痰痂形成5例,发生气管黏膜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9.13%(9/23);对照组出现痰痂形成9例,气管黏膜出血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60%(19/2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39.13%)低于对照组(82.60%),P<0.05。

2.42组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比较见表3。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气道湿化效果比较 [n(%)]

表2 2组痰液黏稠度比较 [n(%)]

表3 2组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注:2组比较,*P<0.05

3 讨论

重症脑卒中可由大面积半球脑梗死、脑干梗死、大量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明显升高的脑静脉血栓等形成[3,32-33]。此类患者极易出现呼吸衰竭[5,34],早期积极气管插管是改善其通气功能的有效办法,但气管插管对人的自然屏障产生破坏,使得下呼吸道黏膜丧失对空气加温、湿化的作用,易引起黏膜充血和高气道反应[13-15];同时患者由于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发热,应用脱水剂等导致水分流失,使得分泌物黏稠容易形成痰痂[35],不易排出, 造成细支气管阻塞和肺不张[36],影响正常通气功能。

合理的气管内氧气和加温湿化可充分给氧、湿化气道,稀释气道分泌物,降低气道分泌物黏稠度,保证患者气道纤毛运动-廓清功能和患者气道纤毛-黏液系统功能正常,从而患者避免气道堵塞[17-18]。目前应用的氧气流量表给氧法,由于脱管等不良事件时常发生,造成患者氧气吸入浓度不恒定[19-21]。此外,在气道湿化方面,目前常规的微量泵泵入恒定、匀速,但不能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节湿度,同时由于湿化只能顺着气管插管一侧壁进入到气道,存在湿化不均匀、不全面的情况,另外注入湿化液时,管壁上滞留的痰迹可随着湿化液进入肺深部,可导致支气管堵塞,从而加重肺部感染[16-37]。除此之外,传统的氧气吸入和气道湿化操作,由于患者翻身、头部摆动等,管道常常从气管插管出脱出、氧气管或湿化管和一次性针头连接管连接不牢等,护士需反复黏贴、固定管道,极大增加护士工作量和交叉感染机会[38]。在使用高流量氧气湿化器时,气体通过一个加温加湿器和一根的加温管路进行加温加湿,然后通过大口径的接头连接患者,给予高于患者自身吸气峰流量的空氧混合气体,就能确定其真实的吸氧浓度,并保持恒定[22-23,39]。高流量湿化器可提供稳定的吸氧浓度,能快速有效的改善血氧冲刷生理性解剖学死腔,减少二氧化碳再吸入,保持气道畅通充分的湿化和温化,使气道黏液纤毛清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24-26,40]。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高流量湿化器的观察组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PaO2、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高流量氧气湿化可减轻气管插管对气道黏膜的刺激,保护气道黏膜的正常功能,降低痰液黏性,利于痰液排出,减少吸痰次数,避免了频繁吸痰造成的气道黏膜损伤,从而纠正缺氧状态、减少二氧化碳储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之,高流量氧气湿化可提高重症脑卒中气管插管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减少患者气道湿化相关并发症和吸痰次数,减轻对患者气道黏膜的刺激,对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26]。

猜你喜欢

插管呼吸衰竭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