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2019-02-08刘晓丽
刘晓丽
承德市承钢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承德 067002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的疾病[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病年龄逐年攀升[3-6]。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选取2015-01—2016-01承德市承钢医院治疗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入院的200例无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斑块、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族史、性别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01—2016-01承钢医院治疗的20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期入院的200例无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照组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18~55(37.43±12.93)岁,体质量40~71(52.73±13.45)kg;文化程度分类:大专以上60例,高中65例,初中35例,小学30例,小学以下10例。观察组男121例,女79例;年龄17~59(38.54±12.04)岁,体质量41~69(51.54±14.76)kg;文化程度分类:大专以上62例,高中64例,初中34例,小学32例,小学以下8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目的、检查方法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脑梗死入选标准:发病48 h内,为首次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排除标准:(1)脏器合并或全身各系统较重疾病(包括严重精神病)者;(2)头颅CT显示脑出血者。
1.2方法脑梗死患者脱水后,采取20%甘露醇注射液静滴,同时采用化瘀活血治疗,以改善微循环,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清除氧自由基。部分脑梗死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术,维持斑块稳定;对患者全脑血管进行造影检查,并对有需要的患者实施椎动脉支架成形术,采用抗病毒方法进行免疫调节。治疗期间,检测并记录血脂、血糖、尿酸、肝功、血尿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血流变学、C反应蛋白、出凝血四项、胸片、心电图、头部CT、经颅多普勒等。把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记入表1。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χ2检验,分析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
1.3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A型指数、BMI、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史(房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史)、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危险因素比较2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H)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心脏病和高脂血症均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性(P<0.05)。见表1。
2.22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TG、CH、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多因素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族史、性别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均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等,其占全部脑卒中的80%[7-14]。研究显示[15-18],与脑梗死发病相关性较大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休克、血压下降过快或过大、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各种动脉炎和各种原因的脱水等。脑梗死的主要病因[19-23]:①大脑动脉粥样硬化,包括血栓形成、载体动脉病变堵塞穿支动脉及低灌注、动脉栓塞;②心源性栓塞,常见病因为慢性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房扑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脏黏液瘤等;③非心源性,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④小动脉闭塞,如高血压导致的脑小动脉玻璃样变、微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纤维素样坏死,血管炎、小穿支动脉粥样硬化及遗传性疾病等导致的小穿支动脉闭塞;⑤其他明确病因或来源不明,约30%来自脑栓塞。
表1 2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n(%)]
表2 2组患者血脂水平对比
表3 脑梗死患者临床危险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本研究表明,高血压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文献[7,24-26]研究结果一致。预防脑卒中发展和发生的核心环节在于控制血压与血糖,高血压与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且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普通人的3~4倍,因此,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约是普通人的4倍[27-30]。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脑卒中病情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控制血压、血糖是预防脑梗死最为重要的措施,合理饮食,多吃蔬果,平时加强锻炼,减少钠盐和酒精摄入[31-33]。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同样是颈动脉粥样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日常饮食应少盐少油,尽量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34-36]。烟草中所包含的尼古丁可以使血压升高和血管痉挛,吸烟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各类脑卒中的发生率[37],因此戒烟是预防脑卒中必不可少的措施。酒精通过升高血压、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流量以及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多种机制导致脑卒中发作,长期饮酒或大量饮酒或急性酒精中毒是其危险因素[38-39]。研究还发现[40],体重指数(BMI)增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保持合理的体质量是减少脑卒中的有效措施。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病变是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形成了脑梗死的发病体系,而正常动脉壁通常不导致脑血栓形成[14]。在动脉病变的体系上,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成分变化、红细胞过量增多等可促进脑血栓形成[15]。本研究中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饮酒、吸烟等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病变的根本原因。
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主要有颈动脉斑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饮酒、房颤、吸烟、高血压、家族史、性别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对脑梗死患者提供健康知识宣教,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进而预防和减少脑梗死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