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金融时代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与改革

2019-02-02许振国姚海祥

科教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模式改革科技金融人才培养

许振国 姚海祥

摘 要 在我国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业态,推动传统金融向普惠金融和智慧金融的大趋势下,培养一批“懂理论,掌科技,重实践,求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科技金融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迫切任务。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我国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方式单调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并提出改革建议,为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科技金融 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26

Thinking and Reform of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the

Er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e

XU Zhenguo, YAO Haixiang

(School of Financ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Under the general trend of vigorously develop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traditional finance to Inclusive Finance and intelligent finance,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high-level and compou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al talents who "understand theory, mas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cus on practice and seek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man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uch as un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etting, monotonous training mode and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teaching staff, this paper considers and puts forward reform suggestions for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inancial personnel train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technology finance;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0 引言

在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大趋势之下,加强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李喜梅,邹克,2018)。人才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主体和承担者,是金融科技创新基础和关键。随着金融科技在新的金融生态中的不断深化,科技金融人才培养也正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总结传统金融人才培養模式不足的基础上对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并提出改革建议。

1 传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的发展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 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国有银行信贷资金服务于国有企业的传统金融理念。金融的市场化、国际化以及当前的科技化为我国的金融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金融市场逐步成为为我国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式。创新多元化金融产品,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参与并适应全球竞争是未来我国金融发展的主旋律。“懂理论,掌科技,重实践,求创新”是培养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内在要求。然而,从当前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曹源芳,2009; 张成虎等,2011),具体如下:

(1)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指南针,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是金融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各层次培养目标一是集中于金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偏重于宏观金融市场的定性理解,缺乏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等微观市场参与主体和金融产品的定量分析。

(2)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是知识的载体,科学而合理的课程设置对金融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金融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逐步加大了引进国际金融教材的力度,基本上改变了以货币银行学为主的宏观课程体系,增加了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以及风险管理等微观金融课程,但当前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宏观与微观课程比例失调,宏观课程比例较大,微观课程比例较少,缺乏微观课程基础不利于对宏观金融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解;二是课程内容之间重复且缺乏系统性。如货币银行学与商业银行管理有关银行的内容重复较多,从而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三是数理基础差课程少。良好的数理基础是学好微观金融课程的前提,除了最基本的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概率统计等课程外,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等数理课程对于加深微观金融理论的理解同样重要。

(3)培养方式单调。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金融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的课堂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金融人才的需求,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虽然大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大多流于形式,缺少实质内容,表现为案例陈旧,实验室软硬件落后,社会实践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4)教师队伍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教学主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金融市场有竞争力的薪酬使得高级金融人才流向金融市场,高校年轻金融人才相对缺乏,造成教师队伍年龄偏高。知识结构方面,年长教师知识陈旧固化,对金融前沿研究不足。相对来说,年轻教师虽能把握金融前沿,注重金融研究方法,但实践教学经验缺乏。

2 科技金融时代背景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与改革

随着科技金融时代的到来,如上所述,“懂理论,掌科技,重实践,求创新”是培养未来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内在要求。传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科技金融时代的需求,深化改革现有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克服目前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对现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师资团队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等进行系统化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我国金融发展的新趋势。

(1)调整培养目标。调整我国传统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夯实经济、金融理论等各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科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丰富的经济与金等社科类知识,更需要掌握扎实的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科技知识,并将金融与科技知识融会贯通创造性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调整宏观与微观金融类课程比例,适当减少货币银行学等宏观课程比例,增加金融经济学等微观金融课程以及随机过程等数理课程比例,优化课程内容去除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另外以科技为主要驱动力的科技金融人才培养要加大科技以及科技与金融交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开设比例。增加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课。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据资源的爆发式增长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成为大势所趋。基于云计算业务的海量大数据能够为各市场参与主体提供描绘客户画像、实现精准营销和协助用户优化运营等数据增值服务。区块链则能解决数据的确权问题,通过建立公开、透明和共享的分布式账本,实现数据的完整存储和实时更新。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实现上述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和确权的基础上,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利用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并应用金融各个领域促进智能信贷、智慧投顾等普惠与智慧金融的发展。其次,增设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金融相结合的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以及人工智能金融等交叉课程。借助大数据处理技术可通过对金融服务进行准确预测,实现精准营销、征信服务等。采用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的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在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应用,其密码算法的安全性保证数字货币共识的达成及传输,消除资金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市场交易成本。人工智能与金融的结合在于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增强机器数据挖掘能力,主动发现金融市场交易机会及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3)改革教学培养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注重校企联合,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导向的培养方式应尽快提上改革日程。市场的参与者是科技金融创新的实践者和引领者,向创新金融科技企业学习是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首先,科技金融教学改革中大力开展模拟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购买和运行软件模拟教学设施塑造金融行业的职业环境,增强学生对科技金融行业的感知能力。其次,通过与校外科技金融企业进行合作,创建联合培养实习基地,借助科技金融企业的智力支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学校与科技金融机构联合,实现教学资源、金融数据、成果展示与共享,实现产学研的高度融合。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优化师资队伍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结构,对外大力引进高端科技金融人才,聘请行业精英走进课堂为在校师生进行培训,增加在校师生对科技金融行业的了解。对内为在岗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鼓励教师走出去接触科技金融前沿研究与应用,开阔眼界,形成学历、知识及年齡等各方面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

(5)完善配套机制建设。高素质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肩负着实现金融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助推科技金融发展的光荣使命,完善配套机制是支撑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石(刘培欣,唐五湘,2014)。首先,资金投入是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的前提。各级政府应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在财政投入中的比例,创立高素质科技金融创新人才建设专项经费,同时利用财政政策手段鼓励民间资本作为资金的有益补充参与到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中来,为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其次,各教育部门加强完善有关科技金融人才就业、培训、学习等进修方面人事制度建设,提高各类福利待遇,调整职称评定标准,形成更加灵活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尊重科技金融人才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制定人文社会环境相适应的金融科技人才服务政策,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最后,加强对办公环境、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公共基础设施环境建设,提高配套设施的质量,为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提供舒适有效的硬环境。

本文受到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项目(GWTP-GC-2017-03) 和广东省本科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改革项目(126-X5118068)资助

参考文献

[1] 曹源芳.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03):64-66.

[2] 李喜梅,邹克.科技金融内涵探讨及政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8(03):1-8.

[3] 刘培欣,唐五湘.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09):106-110.

[4] 唐恩林,华小全等.科技金融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金融教学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3):154-157.

[5] 张成虎,胡啸兵,孙林娜.复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05):59-62.

猜你喜欢

模式改革科技金融人才培养
拓展训练下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中国科技金融实践中的经验、误区与路径导向
科技金融内含机理与体系界定
“变被动为主动”机械类工程图学课程作业评价模式改革与应用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