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中职医疗卫生人才

2019-02-02许光宇刘晓红崔俊莉刘银凤杨健坤

科教导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工匠精神

许光宇 刘晓红 崔俊莉 刘银凤 杨健坤

摘 要 随着医学本科院校纷纷扩招,中职医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已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加强中职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其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必须将培育工匠精神与中职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采取以家庭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主导、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优秀人才为榜样、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五位一体的整体方案,培养出具备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质的中职医疗卫生人才。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中职卫生教育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06

Training High Quality Medical and Health Talents in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XU Guangyu, LIU Xiaohong, CUI Junli, LIU Yinfeng, YANG Jiankun

(Kaifeng Health School,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ary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have been in a weak position 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kills,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with the voc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adopt a five in one overall plan based on family, dominated by campus culture, carried by practical activities, modeled by excellent talents, and with new media as the mai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them to have the medical and health tal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as the core.

Keywords spirit of craftsman; secondary voc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中職卫生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环,曾为国家培养出成千上万合格医务人员,为解决我国建国初期缺医少药的状况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因中职卫生教育招生对象为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其学历层次较低,在入学前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并且大多中职学生年龄小,离家早,一小部分中职学生还处在叛逆期,缺乏上进心,对人生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没有规划。要加强中职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相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质的提升更为重要,也更为困难。

为了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课题组经过前期的调研与座谈,拟定并实施了以下改革措施:(1)以家庭为依托;(2)以校园文化为主导;(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4)以优秀人才为榜样;(5)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五位一体的整体方案。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培养工匠精神系列活动能有效塑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提升中职医学生的职业素质。

1 以家庭为依托

自古以来我国就相当重视家风建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性格、爱好、习惯等拥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涯中扮演着领航者的角色,因为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深刻性、持久性的特点,让家庭教育同时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优良的家风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必要保障,也是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但是当前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性,不利于工匠精神培育的家庭环境养成,并削弱了家庭环境的基础作用。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家长也要适时锻炼孩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这些日常的行为出发才更容易养成实干的工匠精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注意孩子思想和行为的偏离,及时纠正不良思想和行为,发挥良好的监督、指导作用,帮助孩子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提高社会适应性,实现自身价值的长足发扬。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家长听说过工匠精神,但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所知甚少,部分家长甚至没听说过这个词。这样我们在开展工匠精神培养活动时就无法与家庭形成合力,不利于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此我们采取在新生入学时随录取通知书同时附上一封给家长的信,主要内容就是把向家长介绍工匠精神及其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培养孩子工匠意识的时,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做好引导,避免将工匠精神万能化到处套用。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仍然存在,如果家长一味套用“万能公式”就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 以校园文化为主导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理念、作风的综合体现,它具有很强的教育导向和凝聚功能。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和高尚的价值观的代表,在中职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中,需要优秀校园文化的配合和引领,需要和校园文化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环境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在中职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上尤为重要。中职卫生院校在教育上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专业特点,要更加明确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具有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园文化的建设。针对中职卫生学校的专业性,通过每周诵读校训、医学生入学宣誓、校园内的宣传栏、校园广播、制作著名医学大家宣传板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营造积极努力、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开拓创新、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校园文化,强化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提升中职卫生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在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下使中职卫生院校和学生都获得长足的发展。

3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有的理论学习,最终都要落到实践上。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需要提高认识,更需要落实到实践上。在中职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中,我们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实践教育,不断推进工匠精神由知到行的转变。在具体措施上,我们一方面积极推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第二课堂、实训、顶岗实习机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培育中职医学生工匠精神的践行能力。按学校规定每年暑假学生要参加不少于50小时的社会实践,并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作为学生综合评定的一项内容。在践行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顶岗实习与医院的文化熏陶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开展工匠精神培育,必须通过学校和医院的合作,依托合作医院,安排中职医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或见习,通过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到落实在具体岗位的工匠精神。在医务工作中,许多技艺是口传心授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属于隐性知识,与个人亲身实践紧密联系,往往是“所知超过所言”。这些隐性知识需要具体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实践是教育教学的扩充和深入,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实习工作中才能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才会更加注重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知行结合,教育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医学生的服务对象比较特殊,不允许有丝毫差错,为提高服务质量就需要中职医学生把课堂习得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通过走进医院、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和敬老院等,利用顶岗实习、义诊等方式将课堂理论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磨练技艺、提升技艺,在实践中形成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提高工匠精神的践行能力,实现工匠精神从知到行的不断转变。

4 以优秀人才为榜样

榜样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指引者。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首先应充分发掘往届优秀毕业生及在读学生中的佼佼者,把他们打造成可供学习的优秀榜样,在中职医学生中传播这些榜样的先进事迹,指引中职医学生向这些优秀榜样看齐。作为同龄人,学生更容易受这些优秀榜样的影响,更能真切的感受到工匠精神离他们并不遥远,就在身边。这些榜样会在不知不觉中引领中职医学生成长、成才。除了身边人、身边事,我们还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大国工匠”纪录片,学习耿家盛、顾秋亮等优秀工匠的事迹,再通过主题班会、“工匠精神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进一步宣传他们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我们还邀请优秀医疗人才来学校宣讲,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发言、总结,使这些优秀医疗人才成为中职医学生的榜样和精神力量。同时,充分发挥德育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名人效应开展工匠精神课堂教育,讲授和大国工匠精神相关的一些案例和材料,让中职医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践行工匠精神。通过以上举措,充分利用中职医学生崇拜偶像的心理,发挥名人的模范引领作用,为学生树立可学习的优秀榜样,引导中职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让工匠精神在学生的心里扎根、发芽、生长。

5 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肩的。学校要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植其中,并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络体系建设,运用网络媒体建立相关的主流引导网站,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自媒体等新媒体的作用,传播和医学、工匠精神相关的正能量新闻与事件。通过网页、直播、微信、QQ等方式,不断加强中职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在网络上开展一些和工匠精神相关的系列活动,如展播工匠精神的相关视频以及工匠精神的微话题讨论,以不同活动、不同方式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断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从多渠道了解工匠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工匠精神、认同工匠精神。[2]另外,針对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不容易受到控制的特点,在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工匠精神的同时,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学校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新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行严格审核。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新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维护新媒体传播环境的绿色洁净。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加强中职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把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作为突破口。通过前期调研发现,工匠精神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有关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完善;中职医学生工匠精神的践行力度不足;新媒体手段在工匠精神传播中未有效发挥作用。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以家庭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主导、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优秀人才为榜样、以新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五位一体的整体方案让中职医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了解工匠精神、感悟工匠精神、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为中职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职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ZJB18103

参考文献

[1] 罗兰芬,袁维新.职业院校学生现代职业素养缺乏家庭因素的分析[J].硅谷,2008(17):142-142.

[2] 赵欣.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塑造工匠精神[J].北京青年研究,2017(2):62-63.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本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电气设备课程模块化改革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