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下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冲突与协调

2019-02-01张艳青

财会学习 2019年2期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协调政府会计制度

张艳青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基本含义进行概述,从收入确认及支出确认两个方面入手,对政府会计制度下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冲突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政府会计制度下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协调对策。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冲突;协调

现阶段,我国当前实施的政府会计核算主要采用修改的收付实现制来进行日常会计记录及核算,编制会计报表也是围绕收付实现制来落实。其具备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让政府会计在会计、报表及核算方面处于统一状态,具备较强的规范性及可操作性。但是,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会计中账户将不能满足预算收支表及资产负债表同时明确及体现要求。因为受到我国财政收支内容的逐渐扩充、国库集中支付谷歌不断深入等因素的影响,给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了考验,结合当前情况,全面引进权责发生制已成为迫切要求。

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基本概述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被称之为应收应付制,其主要是把会计期限内产生的各个费用是否需要计入到本期损益中当作标准,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一种体系,只要是在本期内形成应该从本期收入中获取的补偿费用,不管是否在本期已经支付的成本或者没有支付的资金范畴内,都可以当作本期费用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能够便于真实展现出各个期间费用水平及盈亏情况。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被称之为现收现付制,和权责发生制呈现出对立状态。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主要把款项是否已经获取或者支付当作核算依据,对本期收益和费用加以明确的方式。主要在本期内实现收取或者支付的各个款项,不管产生时间,还是由本期承担,都可以当作本期收益和费用处理[1]。例如,本期支付而由后期收益的各个费用,都需要在本期内进行核销,不可分摊。通过应用这种方式,可以在末期时无需对本期收益及费用加以修整,核算手续相对较为便利,但是不能将本期成本损益状况进行体现。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冲突

(一)收入确认方面

在权责发生制中,收入明确和收付实现制中收入明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暂时差异及永久差异两个方面。其中,暂时差異则是指明确时间点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应收账款。提供服务或者已经营销的产品没有获取对应款项的应收账款明确成本期收入而非预算收入。与之对应的,获取应收账款明确成预算收入而非本期收入。第二个是预收款项。获取预收款项,可以明确成预算收入而非收入,与之对应的,前期预收款项结算之后明确成当期收入而非预算收入。永久差异则是明确范畴的差异,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在进行财务会计活动时,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则体现为捐赠收入,而在预算会计中仅把接受资金计入到捐赠预算收入内,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中不包含现金收付不可当作预算会计业务核算。其次,对外借款。预算会计中对外借款计入到预算债务收入中,而在财务会计中的借款则当作负债反映并非收入。

(二)支出确认方面

权责发生制中费用明确和收付实现制支出明确之间存在差异,并且也划分成暂时差异及永久差异两种形式。费用及支出暂时差异则是指明确时间点的差异,具体展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应付款项。采购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等应付款项、预计负债等明确为费用而非预算支出,与之对应的,偿付应付款项及预计负债等支出明确成预算支出而非费用。第二,预付款项。预付账款及暂付支出明确成预算支出而非费用,与之对应的,结算过程中计算明确的预付款项认定为费用而非预算支出[2]。第三,产品采购。在进行产品采购过程中货币支出认定成预算支出而非费用,与之对应的,获取货币及发出物质认定的是费用并非预算支出。第四,预提费用。本期预提费用增加数额明确成费用并非预算支出,与之对应的,冲销预提费用认定为预算支出而非费用。费用及支出永久差异在于明确范畴中的差异,主要展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外投资。预算会计范畴内的对外投资应该计入到投资支出中,而在财务会计范畴内的对外投资则当作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并非费用。其次,非货币中资产损失。在财务会计中非货币性资产损失认定成资产损失,而在预算会计中将现金资金损失纳入到其他支出范畴内,产生的非货币资产损失中不包含的现金收付不可当作预算会计业务核算。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协调对策

(一)加强政府会计信息处理平台建设

参考西方国家成功经验和案例,构建完善的信息体系,并把权责发生制运用其中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够给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体系改革提供良好的依据,以此让权责发生制自身作用得到充分激发。以美国为例,美国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了把计算机当作基本的权责发生制信息管理平台,并全面推广高能力、高素养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此让美国成为当前应用权责发生制较为完善的国家[3]。因此,我国也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成功案例,构建一套完善的和权责发生制下相关的信息管理体系,科学设定计算机硬件及软件设施配套标准,保证我国政府部门可以顺利的把权责发生制运用其中。

(二)建设把支出周期当作主体的政府预算会计体系

所谓的预算会计主要指把追踪拨款及拨款应用当作主体的政府会计制度,而拨款及拨款应用均能够给支出周期含义进行精准概述。支出周期则是指预算经过相关部门审批之后,预算资金由国库转交给拨款机构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包含了授权、承诺、审核及支付等内容。授权则是通过相关法律,由立法相关部门授权给部分政府机构,给特定目标在特性范畴内支付的资金数额;承诺则是政府、支出部门给出的已经让财政支出义务执行,同时在今后某一个时间段行使职责的决策,建立承诺标准是签署采购产品及服务的依据。审核则是对供应企业交付产品或者服务与其签署合同内容进行比较,保证两者的统一性。支付是公共机构向产品及服务部门支付的相关款项。所以,需要在现有的会计制度基础上,把公共部门资产、负债等会计内容当作主体,建立独立于政府预算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从而监管和追踪各个政府活动产生的最终结果。

(三)建立把绩效评估当作核心的会计体系

新公共管理理念核心内容在于政府部门行使对应职责与其消耗公用资源之间的占比。为了更好的满足新公共管理要求,在现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把绩效评估当作主体的会计体系,对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各个公共产品及服务成本进行核算[4]。参考企业成本管理流程及标准,该系统需要确保可以应用在政府部门各个组织框架下的成本项目中,例如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等。通过明确成本项目,能够让部门、项目等绩效及评估更具可比性;明确成本核算主体,成本核算对象则是指归集成本范畴,具体可以划分成部门、项目、产出等等;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在成本项目、成本规划及成本数据的同时,实现成本分析,以此减少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及成本。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政府会计改革涉及范畴较为广泛,不单单作为一个技术问题,涉及了各个部门及机构的自身利益,任务方面较为艰巨。因此,结合我国当前基本国情,和收付实现制进行比较,充分思考当前政府会计改革要求。通过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探索政府会计制度下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协调对策,以此引导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改革工作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富刚.试论权责发生制视角下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特征与路径[J].纳税,2018 (30):138.

[2]杨子慧.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8 (29):165-166.

[3]马艳.财政管理视角下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核算探讨[J].知识经济,2018 (15):11+13.

[4]叶丹,黄悦.探究权责发生制下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J].财经界,2018 (08):64-65.

猜你喜欢

权责发生制协调政府会计制度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问题浅探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难点及建议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