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图书馆服务“双高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30陈家越

教师·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发展对策

陈家越

摘 要:“双高校”建设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对高职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图书馆服务“双高校”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助力“双高校”建设,以资借鉴。

关键词:“双高校”;高职图书馆;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023-02

一、引言

“双高计划”的实施意见无疑给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双高计划”以提高高职办学质量、培养高水平职业技术人才为目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具有技能性、岗位性和专业性等特点。而高职图书馆作为高职学院的文化集中地,要紧跟学院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加强自身建设。这对还处在探索、发展重要时期的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重大。

二、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建设现状

(一)坚持立德树人,特色建馆

图书馆将立德树人作为服务人才培养的根本,应着力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馆藏建设全过程,严控馆藏文献质量,结合学院“双高校”建设项目、专业设置要求,以七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馆藏体系。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应面向全院师生提供文献资源荐购服务,开辟用户决策采购绿色通道,让用户成为图书馆馆藏的建设者与获益者。图书馆在坚持立德树人、特色建馆、狠抓馆藏质量效率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内涵质量。

(二)开展嵌入式专业服务,助力教学科研

一是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始终定位服务教学科研,加大与系部、处室的合作,多渠道收集师生多元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设施、馆舍空间利用等方面的建设。二是积极营造创新合作交流氛围,以服务学科团队为切入点,建设专业服务平台和工具,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过程中,使科研团队能快速收集、管理和共享研究资源。三是根据学院决策需要和各部门教学科研需求,通过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情报研究等,第一时间向师生推介数字化科研数据,并呈现出管理、组织、保存的发展趋势。

(三)阅读推广服务引领示范,树立品牌标杆

近年来,我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自2014年以来连续五年,图书馆每年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图书馆每年围绕“4.23世界讀书日”开展论坛学习、主题活动、阅读交流、征集展示等“悦读”系列活动,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开展阅读推广与服务宣传,提升了全校师生的文化修养,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2014年,图书馆成立福建省高职院校唯一的图书馆思源志愿者服务队,遵循“服务社区、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创立“文化大篷车”活动品牌,先后走进福州的小学、社区,援建了爱心图书角。2018年暑期,图书馆思源志愿服务队依托“文化大篷车”项目,组成教育关爱服务团“三下乡”服务队到仙游县民族中学开展服务,因表现优异,荣获“2018年共青团福建省委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同时,图书馆思源志愿者服务队与“文化大篷车”活动品牌多次受到福建省多家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赢得良好广泛的社会声誉。

(四)创新传承船政文化,激发内生动力

大力弘扬船政文化,积极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一是总结阅读推广经验,创新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举办校史馆讲解员大赛等活动。图书馆在赛前邀请专业导师,先后开展了多场参赛选手的礼仪、语言及船政历史的内涵培训,以提升文化服务的内涵和影响。二是传承和发展船政质量精神,融展览、讲座、表演、文献阅读、与读者互动等多种形式于一体。三是船政文化精神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组织丰富的阅读活动,实现读书、读物、读人以及阅读交流相结合,营造立体的阅读氛围,分享阅读感受,实现船政文化精神的全方位、全过程渗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服务“双高校”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图书馆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亟待升级

妙思TM文献管理集成系统V6.5虽能满足图书馆自动化业务的基本功能需求,但仍缺乏开展网络化、数字化服务的功能,无法实现与一卡通的对接,不具备手机图书馆功能,从而缺乏构建智慧校园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基础。另外,我馆现正使用的IBM3650服务器及DS4800存储已过维保期限,机器长时间高速运转,设备老化,容易出现故障,而目前我馆藏书量已达115万册,计算机软硬件存在的缺陷给图书馆管理和正常业务开展带来不少麻烦,限制了图书馆的发展。

(二)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

笔者通过与福州地区其他高职院校图书馆同行的交流,得知高职图书馆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现象: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各项指标均较低,如图书流通率只有25%左右,甚至有些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还不到5%。[1]

据我馆的最新统计,图书馆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2018年流通量为12万册,2019年1~7月流通量约8万册,万方、同方等使用率不超过50%。馆藏利用率低,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因。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本专业指定课程就足够完成学业,缺乏进取、钻研的求学精神。殊不知,除了完成指定学业,高职学生还应养成到图书馆读书、查阅资料的好习惯,或对本专业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或扩大知识面。第二,用户的信息素养较低、信息意识淡薄,他们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了解甚少,将电子阅览室等同于普通网吧,不善于利用丰富的数据库资源,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三)馆员素质、精神面貌有待更上一层楼

图书馆的工作有些单调、枯燥。“就业怨业”,图书馆职工长期重复一样的工作,加上不熟悉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不够,思想觉悟不高,难免会产生倦怠现象,未能做到尽心为读者解难释疑,为读者提供文献检索服务。这给图书馆的工作开展及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四、發展对策

图书馆建设,要与时俱进,要紧跟学院发展与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图书馆应扮演好自身的角色,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服务学院的教学、科研。

(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学院“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营造舒适、灵动、智能的环境,提供友好、便捷、交互的虚拟平台,为创新智慧图书馆提供后台支撑。一是完善硬件后台支撑。架构新数据中心,更换新一代的存储系统,搭建云存储动态化管理;更新不间断电源系统,部署更新远程容灾备份,全面部署数字监控,架构应用层防护,加强图书馆网站及应用服务的网络安全。二是更换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将原用妙思TM文献管理集成系统V6.5更换为汇文管理系统,加强Fulink成员馆之间的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服务共享。

(二)发挥高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图书馆是教师教学科研与资料查阅、学生在课外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空间场所。因此,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挥教育职能,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通过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向广大师生系统地介绍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数据库资源等,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推广,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物尽其用”,使图书馆为学院的科研、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而且,利用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机会,还可以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方兴未艾,用户在信息海洋里获取所需信息难度渐增,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检索教学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图书馆特有的教育功能。

此外,图书馆还可紧扣学院的办学及专业设置特色,定期邀请相关的各行业专家到馆举办讲座,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此涵养浓郁的求知校园文化,令师生主动进行科研、求学,挖掘、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从而在根本上改变馆藏资源低利用率的现状。

(三)人才建设

图书馆的人才建设,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2]为此,我馆定期指派员工外出参与交流、学习。图书馆要求每一个新进员工参加福建省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基础业务培训班,并要求学习者提交学习心得,以检验参加学习的员工的学习情况;选派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福建省高校图工委组织的“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学习,与会员工负责学院《文献信息检索》的教学工作,传授文献信息检索知识;馆领导成员定期参加福建省科协学术年会、福建省图书馆学会分会,掌握省图书馆学业界研究的最新动态。

在与外界交流学习中,图书馆工作人员除了可以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交流能力外,同时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努力提升自己的职称、学历。图书馆应努力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体制,吸收与培养高素质馆员,完善人才培养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才的潜能。

五、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是国家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将抓住建设的契机,积极配合学院“双高校”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知识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全力为学院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滕晓群.高职图书馆资源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2):237-238.

[2]覃 珍,韦敏革.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问题[J].农业网络信息,2012(2):64-66.

猜你喜欢

高职图书馆发展对策
基于QQ群的高职图书馆科研服务平台构建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实践探索